共游百戏奇妙夜,见证杂技千年传承与时代飞跃
——2025中国杂技大联欢在河南周口举办
“北有吴桥,南有周口” ,周口是“中国杂技之乡”,也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传承赓续千年中华文化文脉。1月21日,2025中国杂技大联欢在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举办,以杂技之美迎接新春,共游百戏奇妙夜。活动由中国杂协、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卫视、川汇区委、川汇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观看演出。
晚会围绕“青春+奇幻”主题,以青春、魔幻、时尚为创作基调,将传统杂技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融入杂技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以情境化、沉浸式、故事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在欣赏杂技表演的同时,了解杂技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来自上海、新疆、福建、山东、内蒙古、重庆、河南、沈阳、武汉等全国各地的优秀杂技节目汇聚舞台,探索杂技艺术的千年传承,见证其在新时代的创新飞跃,用杂技人的特有浪漫为蛇年春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杂技在我国拥有三千多年历史,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活力,一如年味儿在时光长河中源远流长。本次晚会凸显出当代杂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吊发”是传统民间杂技技艺,演员用绳子吊住发辫悬于半空做高难度动作,曾一度濒临失传,演出中的杂技《女娲补天》复现了这一技艺,女娲吊发而飞舞,补天救世,仿若敦煌飞天画境,赋予中国古典神话故事新的表现形式。同样以飞天神女形象演出的还有魔术《天女散花》 ,精湛高超的技艺与仙气飘飘的意境结合,使得“空手出花”等技巧格外自然,仿佛将美好的新春祝福洒落人间。
杂技《坛三彩》传承黄河流域民间传统耍坛子技艺,加以新创技巧,为迎合春节气氛还特意将原来的师徒身份改为爷孙,以爷爷向孙儿们传授坛子制作工艺和耍坛子技巧为故事线索,尽显齐风鲁韵的豪迈气概。杂技《青铜万象》则以“国之重器”青铜器为背景,以男女对手技巧演绎青铜人像之百变多姿。滑稽《疯狂厨师》取材自老鼠偷油的民间故事,融入杂技、魔术、默剧、戏曲等多种形式,展现厨师与老鼠的斗智斗勇,诙谐幽默,探索具有中式滑稽美学特色的艺术表达。
在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杂技创作者还不断深入当代社会生活,让普通劳动者成为舞台的主角,借此致敬每一位怀着炽热信念执着前行的逐梦人。杂技《扬帆逐风》以LED屏幕视频中周口港蓬勃发展引入,汽车、摩托车、轮胎等成为道具,码头工人们极限“跑酷”,散发现代气息与青春活力。高楼大厦林立,背后是无数默默的城市建设者,杂技《筑梦神州》将施工脚手架搬上舞台,以大跳板技巧为核心,展现建筑工人们不惧艰险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风采。杂技《奇幻草帽》创意源自劳动人民的田间劳作,本次演出中通过视频形式增加了节目背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帽子悄然瞬间变为草帽,并仿佛有了魔力,吸引着大家来到舞台,将传统草帽技巧与迈克尔·杰克逊式的舞蹈相结合,以活泼明快的节奏,舞出新时代人们的幸福新生活。
杂技剧谱写了中国杂技的新篇章,多年来不断走向成熟,去年11月《天山雪》《先声》双双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两剧中的精彩节目也出现在此次晚会的舞台上。杂技《雄鹰——抖杠》中沪疆两地健儿如雄鹰一般于雪山之巅飞跃,背后凝聚着70余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壮美历程,这一节目本身即是沪疆携手、文化润疆的成果之一。杂技《腾空飞杠》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北大营将士演武场训练场景,五位演员借助皮筋弹力于高空绕杠翻飞,成车轮滚滚之势,英姿飒爽,也提醒着世人历史车轮不息,必须铭记过往、奋勇向前。
晚会年味十足,一派喜乐祥和气象。开场《蛇舞山河万象新》中,多支杂技队伍同台联欢献艺,谢幕《万“巳”如意中国年》众演员再展绝技送福、送春联,其乐融融一家亲,洋溢着团圆喜庆的节日氛围。杂技《草原飞歌》将内蒙古大草原风韵与高车踢碗技艺带到中原,为节日别添民族风情色彩。《青春舞马》中侠客侠女与披甲武士轮番骑马疾驰展示马术,或快意江湖或金戈铁马,尽显龙马精神。此外,一些节目还专门增加了视频桥段,形式更加活泼,为年味儿“加料”。
本次演出既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也是杂技界共迎春节,为广大观众献上的节日盛宴。据悉,此次中国杂技大联欢是继2023年、2024年之后第三次在周口举办,除在主场演出外,还先后在周口关帝庙历史街区、三川明珠塔等地选景录制先导片,杂技演员们还走上街头展示绝活儿,充分展示周口作为“中国杂技之乡”的独特魅力,彰显杂技艺术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