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印象·非遗传承”作品征集活动入选名单公布!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弘扬春节文化、记录与呈现人类非遗魅力,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日文化研究中心、北师大民俗学学科点、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作为指导与发起单位,北师大民俗学微信公众号、北京联合大学节日博览微信公众号、华东师范大学神话与民俗叙事微信公众号、山西大学山西民俗学微信公众号、辽宁大学辽河风微信公众号、广西师范大学岭外风雅颂微信公众号、山西师范大学晋俗晋美微信公众号、中华春节符号征集委员会微信公众号联合举办的“春节印象·非遗传承”作品征集活动圆满落幕。
  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章、视频作品,生动展现了春节习俗的多样性与时代活力。经专业评审团集体评审,现公布入选名单如下:

  视频类入选作品

  最佳春节印象
  《关索闹春》
  作者:苏海峰、马硕
  简介:云南省小屯村关索戏既是一种古老的傩戏,也是村民们祈福消灾的仪式。如今,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关索戏有了新的延续与发展。时值春节,我们前往小屯村,切身感受关索戏作为戏剧表演背后的仪式性表达。 

  《周岙挑灯:传承民俗,点亮乡情》 

  作者:周静(主创)、纪慧敏(拍摄) 

  指导老师 :胡铸鑫、黄涛

  简介:周岙挑灯以竹为材做花灯,正月十三夜,人们挑灯绕村巡游,队伍浩荡,热闹非凡。这一传承六百多年的民俗,彰显着对传统的坚守,竹灯映照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佳创意表达

  《潮州记忆》

  作者:汤继炫、陈湘仪

  简介:记录了潮汕“营老爷”游神仪式,以锣鼓、标旗队伍和传统木偶戏展现了非遗活力。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上灯炸龙节(2025年2月12日)》 

  作者:刘雯郡

  简介:记录了富川瑶族“上灯炸龙节”,展现了地方社会对新生儿诞生的祝福与祈愿,以舞龙巡游、民间互动等方式强化了节庆的社会凝聚力。

  《春节印象视频》

  作者:隋丽

  简介:展现了辽西地区黄河灯阵、高跷秧歌等非遗项目,记录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活力。

  《花馍》

  作者:闫瑞祥

  简介:以花馍制作为主线,传递了手艺传承中的文化坚守。
  最佳动人瞬间
  《姥(老)家的春节》

  作者:刘玉茹 指导老师:李有军

  简介:以细腻镜头记录了与姥姥、姥爷的春节时光,呼吁大家珍惜亲情陪伴。

  《家人团聚》

  作者:廖琪

  简介:展现了廖家小辈组织家庭聚会的温馨场景,定格年夜饭、换新衣等团圆画面。

  《辽西朱碌科黄河阵——辽西大地上的春节祈福盛会》

  作者:任梦洁

  简介:记录了辽西朱碌科黄河阵祈福盛会,展现了跑黄河、烧香祈福等传统仪式。

  《春土》

  作者:马泽淇

  指导老师:李有军

  简介:市集、祈福与寻根不仅成为晋东南地区春节的重要活动,更是山西初春土地上的精神象征和符号。短片通过春节期间寺庙祈福与市集的场景,体现了晋东南地区人民对土地的虔诚与热爱。

  文章类入选作品

  最佳春节印象

  《马街书会:春节多元文化实践中的瑰宝》

  作者:王淑慧

  简介:介绍了河南宝丰县马街书会,展现了其作为传统说唱和庙会结合体的文化和社交功能。

  《“上灯”祈愿和“炸龙”欢腾的节庆时空与传承现状——基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上灯炸龙节”的田野调查》

  作者:刘雯郡

  简介:深入研究了广西富川古明城的“上灯炸龙节”,该节庆是集民俗节庆与传统技艺于一体的复合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历史记忆、社区认同及文化传承的功能,揭示了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最美春节文字

  《包饺子》

  作者:吴浩宇

  简介:从奶奶调馅到家族传承,以饺子串联了亲情记忆与文化智慧。

  《我在沈阳过小年儿》

  作者:李思颖

  简介:详述了北方小年习俗,展现了南北文化差异中的共同祈愿。

  《春节祭祖·往事回声》

  作者:杨尊凝

  简介:通过西南地区祭祖传统,追溯家族记忆与代际情感联结。

  《神兽年年 灯火人间》

  作者:纪韵晨

  简介:聚焦于山西省稷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走兽”,多角度展现了这一独特民间艺术的魅力。
  最佳春节故事

  《一九八四年的春节印象》

  作者:陈殿祥

  简介:回忆了1984年简朴而温暖的春节,黑白电视机、油炸年货等承载了时代记忆。

  《旺火——火光易逝,人情长存》

  作者:许皓然

  简介:记录了晋北旺火习俗的演变,从传统垒炭到现代电子旺火,见证了文化坚守与人情长续。

  《归途》

  作者:闫瑞祥

  简介:作者在春节前夕回到老家与母亲一起制作花馍,展现了春节文化的传承和家庭间的情感交流。

  《过年》

  作者:黄守东

  简介:回忆儿时对春节的期盼,以粗粮野菜与新衣饺子的对比展现了时代变迁中的年味。
(编辑: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