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艺强国”工作室
2023年5月19日,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挥锹培土,共同种下六棵寄托着美好期待的石榴树。
2025年6月17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说,“一起栽下的6棵石榴树,已经花满枝头,象征着六国合作欣欣向荣”。习近平主席表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主持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这是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丝路驼铃悠远,石榴花开正艳。回顾中国中亚合作的“西安愿景”,2023年5月19日,中国同中亚五国“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石榴花开
映照发展新愿景
“中国—中亚精神”在文明互鉴中熔铸、于时代浪潮中淬炼,牢牢扎根于千年丝路文化交融的历史根基,深刻回应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民对共同发展的时代呼唤,更是以其鲜明的合作共赢品格和超越零和的实践逻辑,在多元激荡的当今世界,续写着国际文明交流互鉴的传奇新篇。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干燥的气候环境和远离海洋的地理特点,遏制了中亚地区种植农业和贸易流通的发展,但作为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中亚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文明在此交流交融。
2013年,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中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于同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揭开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华彩序章。
琉璃地上绀宫前,发翠凝红已十年。十余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成就硕果累累,民众的心灵也在不断拉近。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贸易往来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街道上(拼版照片,左上、右上、右下摄于5月15日,左下摄于5月26日)。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从横贯大漠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到中亚各国日益普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哈萨克斯坦民众盛赞的阿拉木图光伏电站,到塔吉克斯坦急需的杜尚别热电厂;从开启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新模式,到不断新增过境中亚国家的中欧班列……中国中西部地区密集开行常态化运至中亚的货物运输班列,驰骋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持续壮大,中国与中亚五国全面开通直航,空中丝路建设不断扩能提速。
“中国—中亚精神”深深植根于丝路千年交往的沃土下,让丝路古道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条共同发展之路,为地区乃至世界带来切实利益。
石榴情牵
氤氲文化新纽带
习近平主席此行期间,东道主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亲赴机场迎送,共同欣赏哈萨克斯坦儿童朗诵自创中文诗歌和表演民族舞蹈;《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国际版)在中亚五国主流媒体播出;习近平主席引用的中国诗文典故广受当地民众关注和喜爱……高规格礼遇和高度关注,为文化交融留下了生动注脚。
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这是在机场贵宾楼内,两国元首共同欣赏哈萨克斯坦少年儿童的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讲述了中国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战争年代结下患难之谊的动人故事。以此为灵感的电影《音乐家》,在2017年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作为中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合作的重点项目,在阿斯塔纳开机。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音乐家》主要演职人员并观看了电影片花。
电影《音乐家》的拍摄,让这段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得以在大银幕上呈现,向世人展示了中哈两国的深厚友谊。电影中展现的冼星海身处困境依然爱国的精神,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讲述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这一文化盛事,更是文化交流的传奇典范。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正以文化为纽带、以精神为指引,在新时代激荡出澎湃动能。
两年来,中哈互免签证协定持续生效,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拉动两国双向旅游交流,“汉语热”在哈萨克斯坦不断升温,有关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销量走高,中国电视剧《山海情》《我的阿勒泰》《上阳赋》等作品受到当地观众热烈喜爱。
电视剧《山海情》海报 图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逶迤穿过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古城,中吉两国人民同饮马奶酒,同唱《玛纳斯》;两国考古专家们在红河古城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延续文明互鉴的千年历史;两国商人在贸易通商往来中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吉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2015年11月,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与兰州文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音乐这一跨越国界的语言,两国青年学子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为中塔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来自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古尔博努・拉赫莫诺娃用古筝进行了独奏表演。
羌笛一曲丝绸路,胡马千年五彩弦。文化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载体,还是推动区域合作的“隐形引擎”,更是民心相通的“黏合剂”。
石榴果盛
缀联时代新传奇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唯有不移公平正义之心、不坠互利共赢之志,才能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注定伤人害己。”
“历史不能倒退,应当向前;世界不能分裂,应当团结;人类不能回到丛林法则,应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主持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这是习近平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六国元首见证签署多份友城协议,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城数量突破100对;北京和杜尚别直航首飞,中国同中亚国家首都直航实现全覆盖;六国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同意出台简化签证手续等便利化举措……习近平主席于石榴树下串联起的深厚情谊,恰似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合作的崭新篇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中国—中亚精神”引领下,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等,在中国高校增设中亚语言专业,继续实施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同中亚国家立法机构、政党、妇女、青年、媒体、智库等合作,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正沿着石榴树下铺就的道路稳步前行。从精神共识到文化共鸣,从艺术交流到务实合作,这条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承载着货物与资金的流动,更传递着文明互鉴的智慧、命运与共的担当。
当六树繁花继续在丝路灼灼绽放,中国与中亚携手书写的合作篇章,必将为世界贡献更多和平发展的东方传奇!
(来源:综合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