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扁担”上丹青手:总书记这样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胡安冉

   “习艺强国”工作室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3月17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两会后考察云贵大地,与当地百姓共话乡村全面振兴。贵州和云南曾经都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省份,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起笔“千万工程”

  擘画宏伟蓝图


古堰画乡景区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绿水青山、诗画村庄,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铺陈开来。

  循迹溯源,20多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擘画蓝图。

  习近平同志2002年10月到浙江工作,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25个县,沉到一线,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2003年6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启动会,部署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千万工程”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改变的不仅是生态,更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安吉余村调研,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评论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中国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着重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

  “千万工程”始于一省,又兼顾全局,开创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之先河,为新时代“三农”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引前进方向,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运笔“金扁担”

  勾勒致富之路

  2020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乡亲们谈起在吃饱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在南沟村的苹果园,看到乡亲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用苹果“金扁担”挑起好日子,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装备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科技装备已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金扁担”正逐步走向现实。近年来,各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点击观看视频】

  “能不能邀请您来喝杯咖啡?”

  “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考察,被当地游客热情地邀请喝咖啡。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粒咖啡撬动了几十亿元的大产业。云南借助向南连接东盟,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北通达中亚和欧洲的优越地理位置,让云南咖啡走出国门,远销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货值均居全国第一。

  游客搭乘中老铁路列车来到位于普洱南岛河产区的咖啡庄园体验“云咖”。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高吴双 摄

  为摆脱低端产业链和原料供应者的身份,云南省出台《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良种良法、鲜果集中采处、发展精深加工、打造云咖品牌、建设精品庄园、加大金融支持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支持政策,助力云南咖啡积极转型,走精品化路线,精深加工后的咖啡生豆价格涨了10到20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豆子”。

  “云南本地产的茶很多,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中药材历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还是橡胶主产区,有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坚果……这些特产都是你们的王牌,要继续把王牌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说道。

  地表空间的折叠,造就明显的垂直气候带,也造就了“立体的云南”,云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气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2024年云南省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农村考察调研,从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园到黑龙江伊春蓝莓产业园,再到福建武夷山茶园,每到一处,念念不忘的是关心当地的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让“土特产”变成“金扁担”。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文化也宛如一根“金扁担”。它一头挑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一头担起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繁荣希望。

  落笔“文化赋能”

  造就诗画乡村

  “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与村干部村民亲切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的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

  曾经的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前往贵州调研,从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到提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要求,始终不变的是对脱贫工作及乡村振兴的牵挂。


贵州村超中场表演侗族大歌 图源:“榕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如今的贵州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10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4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1642元增加到15856元,年均增长8%。贵州瞄准“村超”“村BA”“村晚”“村马”等“村”字号赛事,持续打造为百姓增收的“金字招牌”。“村超”举办以来,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1691.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78亿元人民币。


【点击观看视频】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也让贵州越界影城这个拥有亚洲最大IMAX-GT银幕的电影院“逆风翻盘”。影院票房连续多日位列全国电影票房第一,票房逆袭的背后,是贵州紧抓“流量”变“留量”的文旅密码。当地积极整合公共资源为游客服务,影院内,为观众开通免费寄存行李、限时免费停车;影院外,开通观影专线接驳晚场影迷。为《哪吒之魔童闹海》配音的贵州侗族大歌团队舞乐婵歌乐团现场演唱电影原声配乐、贵州非遗“长角苗”惊艳亮相、贵阳街头涌现“哪吒涂鸦墙”,贵州街头溢出来的文艺范儿牢牢抓住游客。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3份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及了“文化”助力农村发展。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小朋友们在衢州余东中国乡村美术馆观看农民画展览 图源:“衢州文旅”微信公众号

  文化兴村,艺术乡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艺力量。2024年,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制度实施一年来,文化特派员不仅将文化“种”在田间地头,更带领当地百姓“乘”上致富快车,通过文旅规划、文创销售等方式帮助派驻地增收1.21亿元。

  湖南十八洞村依托红色资源、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走出了一条特色文旅之路,2024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黑龙江锚定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江西景德镇围绕“瓷”“茶”“戏”三大品牌,以瓷为媒,不断擦亮“千年瓷都”这张名片……越来越多城市乡村紧抓“人无我有”的地方特色,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20多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擘画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蓝图,20多年来行而不辍、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更多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走上了致富路,绘就了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乡村振兴,正在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画卷!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人民网、首都广电、浙江在线、浙江宣传、云南日报、贵州日报、贵州发布等内容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