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自信的“破壁”叙事——从《黑悟空》《哪吒2》到街舞“小孩哥”的全球对话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晚月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文化正以“不卑不亢”的从容气度与“浑然天成”的文明底蕴,和世界展开对话。这种自信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游戏《黑神话:悟空》 (以下简称《黑悟空》)、突破多项影史纪录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到法国Juste  Debout2025世界街舞总决赛中以中国功夫融入街舞征服国际舞台的“最强小孩哥”,中国文化的表达正在跨越代际与地域,以“破壁”姿态展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共生关系。这种自信,既是对传统的敬畏,更是对未来的笃定,它源于创作者对文化根脉的深耕、对人民情感的共鸣,以及对全球语境的深刻洞察。

  上述作品的“破圈”在于将五千年文明积淀转化为全球共鸣的现代语言。正如街舞“小孩哥”将醉拳、太极拳等武术动作融入表演,演绎“先礼后兵”的东方哲学,既展现了中华礼仪的厚重,又以街舞的律动点燃了国际舞台的激情。这种“功夫街舞”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动作编排表达精神内核,让西方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华美学的独特韵味。

  同样,《黑悟空》以虚幻引擎技术重塑《西游记》的奇幻世界,将传统神话中的“斗战胜佛”转化为具有现代叙事深度的英雄形象。游戏中的每一帧画面都体现着中式建筑、服饰与妖怪设计的考究,而这种“技术+文化”的双重突破,使其成为全球玩家期待的现象级作品。《黑悟空》创作团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以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机”。

  《哪吒2》的爆火绝非偶然。影片团队耗时五年打磨剧本,仅“天元鼎决战”场景便历经数百次分镜迭代,最终以“数万铁链交织”的震撼画面为影片加码。创作团队硬是将技术难度转化为表达情感的叙事利器,正是这种“死磕到底”的工匠精神打造出文化精品。同样,《黑悟空》团队也耗时多年打磨细节,从金箍棒的物理碰撞到妖怪毛发的光影效果,每一处都体现着创作团队对极致的追求。此外,街舞少年看似即兴灵动的动作设计是源于日复一日的舞蹈、武术训练与无数次动作的拆解重组练习。


游戏《黑神话:悟空》海报

  好的作品充满对文化根脉的敬畏。《哪吒2》创作团队通过“封神宇宙”的宏大叙事架构、方言配音等本土化元素构建叙事体系,展现出文化传承的当代活力。当人们为哪吒的很多台词热血沸腾时,他们感知的不仅是角色魅力,更是中华民族对正义与勇气的千年传承。

  文化自信的落点,在于“具体的人”。街舞“小孩哥”的表演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真实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他们并非机械复刻传统,而是以少年的视角重新诠释武术精神。通过具体的人产生情感连接,正是文艺作品穿透文化壁垒的关键。《哪吒2》中殷夫人对哪吒的深情告白——“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这种对亲情的认同超越了文化边界,成为连接不同地区观众的情感纽带。影片在北美上映时,有观众坦言:“虽然不懂中文,但哪吒的眼神让我读懂了他的孤独。”

  文化普惠的实践体现着艺术的人民性追求。《哪吒2》的多语言配音策略,让文化体验跨越语言壁垒。当家庭三代同堂观影、海外网友因“石矶娘娘”的幽默台词会心一笑时,文化自信已升华为集体认同。

  《黑悟空》在海外预告片获得数百万播放量,网络社交平台评论区满是各国玩家的惊叹;《哪吒2》中“打破成见”的主题,既是哪吒的抗争,也是中国动画从模仿走向原创的隐喻。正如街舞“小孩哥”用无所畏惧的能量征服了世界,这种能量,既来自个体技艺的精湛,更源于文化融合的包容性。

  未来创作需以多元载体适配媒介生态,从游戏、动画到街舞,每种形式都是文明对话的切口。当中国小舞者闯入Juste  Debout2025世界总决赛Hip-Hop(嘻哈舞)项目四强,当更多“悟空”“哪吒”以“金箍棒”“混元珠”之力重塑产业格局,中国文化精品终将从偶发的“奇迹”走向多发的“常态”,文化自觉也在不断深化,共同为人类文明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文化自信的形态,恰如《哪吒2》中涅槃重生的哪吒,无须刻意标榜传统,亦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以“我自一口真气足”的定力,在深耕与热爱中让文化基因自然流淌。当创作者以人民之心、秉持全球视野拥抱传统,中国文化必将以更从容的姿态,在世界文明的星空中绽放光芒。


街舞“小孩哥”的表演现场

图片源自Juste  Debout官方发布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