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艺强国”工作室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
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
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
国家主席习近平
于5月5日至10日
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
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第二次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
以及首次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对推动中国
同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
以及中欧关系整体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
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中
国家元首互赠的一份份国礼
熠熠生辉
见证了中欧关系“双向奔赴”
国礼在促进国与国之间
领导人之间的交往方面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透过这几份珍贵心意
感受中国与
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的
深情厚谊
以书会友 以文载道
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巴黎,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乘坐专机抵达巴黎奥利机场时,法国总理阿塔尔等法国政府高级代表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巴黎,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从2019年的“尼斯夜谈”“豫园茶叙”,到2023年的“松园会晤”,两国元首建立了牢固互信和真挚友谊,引领双边战略合作发展方向。
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总统举行会谈。会谈前,两国元首夫妇互赠礼品。
·三支奥运火炬
在爱丽舍宫的大理石桌面上,三支奥运火炬尤为引人注目。
习近平主席赠送给马克龙总统的是北京双奥火炬,马克龙则以巴黎奥运火炬回赠。北京曾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巴黎则将于今年7月至8月举办第33届夏季奥运会。习近平主席再次表示中方将支持法方办好巴黎奥运会,“法国是一个体育强国,我衷心祝愿巴黎奥运会取得成功。中方将派出高水平代表团赴法参赛。”习近平主席微笑着说。
·法国文学名著
此外,习近平主席还向马克龙总统赠送了几本翻译成汉语的法国文学名著。
习近平向马克龙介绍这些书籍时说道:“这是我要送你的一些图书,都是中国翻译的法国小说。”自青年时代起,习近平主席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这是他此次访问前夕亲自为马克龙总统选定的礼物。
马克龙总统拿起书单,仔细端详:“雨果、福楼拜、司汤达、罗曼·罗兰……”这份书单,是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前夕提出的,包括《九三年》《包法利夫人》《红与黑》《高老头》《茶花女》《三个火枪手》等。这些陪伴他走过一段段成长岁月的“老朋友”,追随着大国外交的足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引用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箴言呼吁各方齐心协力,推动巴黎大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马克龙总统一直记得习近平主席对法国作家雨果的“偏爱”。这一次,他特地为习近平主席准备了一本雨果的作品:1856年出版的《沉思录》。
·词典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历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身体力行。这次互赠的书籍中,还有两本词典。
习近平主席送的,是一本1963年版的《简明法汉词典》;马克龙总统送的,是一本1742年出版的《汉法词典》。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以书会友,以文载道。此次巴黎再相聚,两国元首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书礼”。
据现场视频,马克龙总统送我国的礼物中,还不乏有香奈儿背包、Pierre Gallou手工吹制的玻璃花瓶等法国元素,以及洋河梦之蓝和法国香槟名酒佳醍亚(Cattier)的联名礼盒。
当地时间5月7日,在图尔马莱山口“牧羊人驿站”,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凭窗而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战略沟通。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比利牛斯山之心”图尔马莱山口,群山环抱,瑞雪飞舞。这里保留着马克龙总统美好的童年记忆,也记录着他当选总统后的欢庆场面。马克龙总统亲自选定在对自己人生“意义非凡”的地方为习近平主席夫妇举行小范围午宴,马克龙总统夫人布丽吉特告诉习近平主席:“这是马克龙总统第一次邀请外国领导人来到这里。”
也正是在比利牛斯雪山上的“牧羊人驿站”餐厅里,习近平主席收到了两份特别的礼物。
·比戈尔黑猪火腿
一份礼物是驿站主人阿巴迪赠送的自家制作的比戈尔黑猪火腿。
在当地风俗中,火腿代表着健康与丰收,承载着家庭和睦、生活富裕的美好祝福。
马克龙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夫妇品尝现切火腿片和当地生产的烈酒。既是表达好客之情,也是传递合作的热盼。
两国元首共同推动的“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已经启动,对法方作为主宾国参加第七届进博会的邀请也已发出。习近平主席笑着对马克龙总统说,欢迎更多法国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百姓家。
·黄色领骑衫
另一份礼物是马克龙总统赠送的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黄色领骑衫。
“图尔马莱山口是环法自行车赛的神奇一站,希望在环法赛上看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马克龙总统对习近平主席说。
法国不仅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与中国保持最频密体育交流的西方国家之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并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两国互赠的诸多国礼,生动记录着双边外交历程,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续写“铁杆友谊”的华美乐章
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贝尔格莱德,应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邀请,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乘坐专机抵达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夫妇,对华合作国家委员会主席、前总统尼科利奇夫妇,议长布尔纳比奇,总理武切维奇和外长久里奇等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当地时间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专机前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二站,也是时隔8年第二次访问塞尔维亚。
·纪念邮票
当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塞尔维亚国家广播电视台在贝尔格莱德共同举办“中塞相亲 万里如邻”人文交流活动。为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塞尔维亚在活动当天发布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邮票上不仅中国的牡丹和塞尔维亚的国花凤凰花图案,还有醒目的中文和塞尔维亚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中文部分选用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邮票共有3套15枚。
当地时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后,两国元首互赠了礼品。而这次的国礼互赠环节,蕴藏着中塞友谊的一段佳话——
·钢铁雕塑
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是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竞争力下降,经营陷入困境。
2016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河钢集团结合自身发展,收购了当时连续亏损多年的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此后钢厂扭亏为盈,在2018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
8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塞尔维亚时,斯梅戴雷沃钢厂的工人们为习近平主席送上了一块“定制”斯梅戴雷沃钢厂剪影纪念牌,这块圆形的钢制牌匾象征着中塞两国的“铁杆友谊”。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经营状况的不断好转,正是两国友谊的重要见证。此次访塞之行,习近平主席为塞尔维亚带来了由这家钢厂生产的钢铁雕塑。这些雕塑以北京天坛和贝尔格莱德圣萨瓦教堂为主题,象征着中塞友谊历久弥坚。
此外,习近平主席还将两份颇具中国特色的礼物赠送给了武契奇总统。
·陶瓷
其中一件是产自泉州德化,名为《虚谷长馨》之“塞尔维亚凤凰花”的陶瓷礼物。
这件陶瓷作品以竹子和塞尔维亚凤凰花为创作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寓意虚怀若谷,有博大的胸怀;而塞尔维亚凤凰花有着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寓意馨香久远。虚谷长馨,一指博大的胸怀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二指插在竹筒里的花朵,永放芬芳。
作品以中国白瓷泥为原料,晶莹剔透,温润如玉,采用全手工捏制,匠心雕琢,手工喷绘,高温釉下彩独特工艺烧制,色彩通透明丽。
·五彩瓷板画
另一件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板画“塞尔维亚风光”。
这件瓷板画作品采用精湛的釉下彩瓷技艺,描绘了多瑙河畔一列开往春天的友谊班列,架起了中塞友谊的桥梁,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作品中有中国高铁、贝尔格莱德群众称之为“中国桥”“友谊桥”的泽蒙-博尔察大桥等中国元素,还有塞尔维亚国花、国会大厦等塞尔维亚特色元素,象征中塞“铁杆”友谊之路越走越宽。
在历史与文明的交织中,中国与塞尔维亚的文化交流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不断滋养着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相信未来,中塞两国的文化合作更加精彩纷呈,共同续写“铁杆友谊”的华美乐章。
欢迎你们“来家里”
当地时间5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布达佩斯,应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夫妇、外长西雅尔多等政府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5月8日晚,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布达佩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夫妇、外长西雅尔多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欧尔班总理对习近平主席夫妇说,欢迎你们“来家里”,我们感到极大荣光。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历经岁月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友谊,更显珍贵。
·跨越15年的特殊安排
当习近平主席走下舷梯,一位女青年迎上前去献上一束鲜花,高兴地说:“习主席,欢迎您来到匈牙利!”
经人介绍,这位女青年就是15年前给习近平主席献花的小姑娘欧拉,当时只有6岁。
“你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当年你还只有这么高。”习近平主席边说边用手比划。
后来,欧拉进入匈中双语学校学习,现在已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童满。
“我当时就是一阵感动啊。”习近平主席在同匈牙利总统舒尤克会谈时提到了这一跨越15年的特殊安排,“从小姑娘到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不就是象征着中匈友谊友好的成长吗?”
中匈两国的深厚友谊,源于历史,盛于当下,是文明同情感的碰撞,也是历史与未来的交织。2024年正值中匈建交75周年,未来中匈两国将继续挖掘文化的“黏合剂”作用,筑牢两国共通文化根基,让中匈关系在“黄金航道”上行稳致远。
一次次深度沟通
一份份珍贵国礼
一步步坚定前行
友谊之光
越过大洋、翻过高山、穿过岁月
从历史照到现在
从理想照进现实
互赠的国礼
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
彰显出新时代中国亲和敦厚的气度风范
它们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友谊合作的缩影
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壮阔征程的见证
伴随着此次出访
美丽塞纳河、蓝色多瑙河
将与长江黄河一道
静水流深、细水长流
浇筑出更加稳定、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