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涛涛涌新潮 总书记殷殷嘱托鼓舞三湘文艺家奋楫新使命

时间:2024年03月2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高森

   “习艺强国”工作室

  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8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湖南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加快科技为文化产业发展赋能,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湖南新作为。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9日上午,习近平在常德河街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
  在常德河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常德复原老河街风貌,常德高腔、常德丝弦等传统非遗元素、民间的风味小吃等走进这条新生的老街,成为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唤醒了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乡愁。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舞协主席杨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提出明确要求,指明前进方向。近年来,湖南省舞协一直努力开展艺术创作,用精品力作回报社会、回报乡亲。她先后参与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民族舞剧《热血当歌》、舞剧《桃花源记》、现实题材音乐剧《袁隆平》等作品创作。其中,《大地颂歌》是一部以十八洞村为点、湖南为面,用艺术的形式全面、真实地讲好湖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接下来,我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和‘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殷殷嘱托,努力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讲好湖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湖南有很多感人的红色故事、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宣传好红色湖南,迫切需要湖南省广大音乐工作者放眼世界,提升文艺家的眼力;全面提升用文艺作品讲好湖湘故事的综合能力;发挥音乐在讲好湖湘故事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湖南省音乐原创、传播能力。讲好湖湘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部分,湖南省音协主席邓东源认为,“湖南音乐工作者要在作品中融进千年湖湘文化底蕴,传播好湖湘声音、阐发湖湘精神、展现湖南风貌,将精彩的湖湘故事随‘一带一路’传遍世界各地,唱遍全球,让湖湘故事扣动世界心弦。”
  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上演常德高腔《穆桂英挂帅》和澧水船工号子。(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谈到湖南地方戏曲发展时,湖南省剧协主席、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肖笑波说道,“湖南作为传统文化大省,有地方戏曲剧种19个,数千出优秀传统剧目,我们要扎根基层,当好助力乡村振兴的轻骑兵,充分发挥文艺在‘扶志’与‘扶智’方面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在湖南有关部门指导下,先后创作了祁剧《袁隆平》《魏源》《火种》《种子方舟》《清官李蛮牛》等新剧目,讴歌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深受群众们的喜爱,也让古老剧种焕发出青春光彩。他们在保护弘扬剧种的抢救、挖掘、传承、传播方面倾注主要心力,抓紧抢救老艺术家音像采集和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传播模式,建立创新型数字传统文化产学研基地,让青少年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争做文化自信的代言人。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的家乡常德考察调研,我倍感自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作为湖南常德的一名京剧人,一直坚守在传承、弘扬、发展京剧艺术的一线,为湖南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湖南省剧协副主席、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张璇激动地说道。近年来,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在整理改编传统戏的同时,积极探索文旅、文博融合发展之路,《辛追》《一念·辛追梦》《皿方罍》文博题材三部曲成为代表作,用国粹演绎国宝,用京剧艺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
  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蓝天白云下的橘子洲头与湘江两岸。 (资料照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是文化大省,孕育了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这次在湖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人文与经济的共生共荣指明方向。把湖湘文化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文艺工作者在深度思考。
  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秘书长陈善君认为,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充分认识到文艺工作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责任和使命,绝对不能做中部崛起的“旁观者”,而是要做中部崛起的“赶路人”。要主动“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新“山乡巨变”,奋力绘就湖湘精神的“新图谱”,积极建好用好湖南省新时代文艺研究中心清溪村基地,引导村民组建农民文艺社团,培养乡村“文艺能人”,探索设立中国清溪花鼓戏剧节并永久落户清溪村,加大在清溪村举办文艺培训交流讲座的力度,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宣传推广助力清溪村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前精心谋划各类重点文艺活动项目,为中部地区崛起画像、立传、明德,贡献湖南文艺评论的智慧与力量。
  3月19日,华灯初上,常德河街流光溢彩。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徐行 摄影报道
  湖南作为国家战略构想的内陆经济腹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在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各方面持续发力。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打捞陶瓷制品67000多件,其中出水铜官窑瓷器56500余件。如今,长沙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已经形成了铜官窑遗址、铜官老街、铜官工业遗产、新华联铜官窑古镇为核心的景观,是游客到网红城市长沙的打卡点之一。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舒勇提出了关于在湖南望城铜官镇创建首个中国“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示范区。“文化交流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舒勇表示,将把湖湘文化精神融入到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事业中,展示湖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激扬创意,读懂新时代中国,一起来拥抱现代化新湖南,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文化的力量。
  中国杂协副主席、湖南省杂协主席赵双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创作的新杂技剧场《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正是以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向上、追求成功、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为题材。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即将在全国巡演,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另外,湖南省杂协计划于今年8月举办“第一届张家界国际新杂技戏剧周”活动,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潮流化和国际化特征,为文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编辑:张钰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