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作品从7000余幅投稿中脱颖而出,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主题展开。产业振兴板块,房山葡萄酒产区产业园的喜迎八方来客、通州区富各庄村菌菇种植“庭院经济”的创新实践跃然纸上;人才振兴篇章,通州区科技小院里“土专家”俯身田间指导的身影、返乡创业青年直播带货的活力场景,彰显着乡村发展的智慧动能。
文化振兴镜头下,门头沟古幡会的铿锵锣鼓、延庆旱船的灵动舞姿传递着传统民俗的魅力;大兴鲍家铺村依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打造的艺术展览与文化休闲驿站,展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生态振兴影像中,房山区黄山店村坡峰岭的青山绿水、村庄里分类有序的垃圾处理站与太阳能路灯,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组织振兴画面里,大兴区瀛海镇文联代表大会的投票场景,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我拍摄过顺义北郎中村的花卉产业链,也记录过通州区富各庄村的菌菇种植‘庭院经济’。”摄影人易国跃感慨,当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直播带货的新农人时,深刻感受到首都乡村振兴的活力源自每一个奋斗的个体。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钦在致辞中表示,摄影艺术以其不可替代的纪实性,真实记录伟大时代,直观展现新时代首都城乡发展成就。本次展览所展现的内容和成果,正是首都摄影艺术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情系京华热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写照。
北京摄协主席李继辉介绍,本次活动征稿聚焦近三年北京乡村新变化,涵盖智能农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多元领域,入选作品不仅在线下展厅展出,还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借助影像力量,让“京华乡韵”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践行“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京郊乡村从“生态美”向“生活美”“发展美”跨越。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首都乡村振兴成果的视觉呈现,更是一次对乡村文化自信的深度挖掘。据介绍,未来,北京市文联与北京摄协将继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用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记录首都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文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