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开发,让“短”剧走出“长”路

时间:2025年07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凌正

  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网络微短剧产业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据《2024北京微短剧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北京贡献了约336.2亿元的产值,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说明微短剧发展链路上的各个环节有着区域化、集群化的特点,对政策引导的反应灵活而迅速。在用户层面,25岁至34岁的年轻群体构成了微短剧的主力军,剧情和题材是吸引用户观看的主要原因。微短剧目前的高速扩张,既源于网络文学的内容积累和短视频媒介的图像优势,也得益于制作周期短、投入相对灵活。但是,短平快的内容也带来了庸俗化和同质化的问题。7月11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指出,少数竖屏微剧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为所谓“爆款”打出怪招、险招,出现过度娱乐化的苗头倾向。诸如“20岁霸总爱上60岁保洁”“一胎99子”,以及刻意蹭知名品牌或社会热点的行业事件也频频登上热搜,妨碍了行业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实现微短剧的长效发展,打破行业困局,系统性的IP开发是一条重要路径。IP开发是近年文娱产业颇有建树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制作方围绕具有独特辨识度、深厚内涵和可持续挖掘潜力的故事、人物、世界观等要素,进行系统而长期的创作运营,它要求作品构建出能够持续吸引用户的内容核心。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IP开发与微短剧自身的媒介特性有着天然的内在契合点。微短剧最初来源于网络小说的图像化传播,当前市场上大量的微短剧改编自网络小说。如我们所知,网文往往拥有庞大的体量、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然而,大多数60-100集、每集1-3分钟体量的微短剧难以承载如此规模的网文,尤其像仙侠、玄幻这类有着宏阔世界观设定的题材。IP开发恰恰为此类网文改编提供了思路,它允许创作者通过多季、多集的布局,逐步铺陈宏大的世界观,细致刻画人物的成长弧光。同时,微短剧的观剧情境是生活化、碎片化的,其观剧体验也有着很强的情感导向,这让微短剧具有陪伴属性,与IP开发强调的建立长期情感连接的目标相一致。今年6月,《云渺3:镇魔世家》在红果短剧平台仅上线一天,就以八千万的热度位居榜首,而同时,该系列的第四部也被数十万网友预约。“云渺”系列在网络视听市场上的成功,说明IP化生产在微短剧中是颇有潜力的。

  从内容质量上看,IP开发可以成为推动微短剧走向精品化、品牌化的驱动力。在经历了初期依靠短平快内容迅速扩张、抢占用户、完成形式探索的阶段后,微短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需要提升内容的品质。对微短剧精品化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提高拍摄投入、扩大流量投放以及向成熟的影视剧行业学习镜头语言等方面,还要找到叙事内容方面的精品化路径。在这一情况下,从业者有必要树立IP开发的意识。IP开发要求制作方和创作者进行长远规划,思考如何发掘故事的持续性价值,这本身就能倒逼制作者们投入更多精力去打磨剧本、塑造人物、构建有故事潜力的世界观,而非仅仅追求单一、即时的热点。

  当然,IP开发并非喊口号或盲目跟风,其在实践层面需要创作思维的深刻转变。首先,创作者对内容的理解必须更深入。编剧不能再满足于堆砌一个个孤立、高能、单向度的单元情节,要精心编织不同长度、不同层次的情节线索,安排叙事节奏的快慢变化,这就需要对某一题材之下故事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及细节进行挖掘。事实上,微短剧之所以能在电视剧、网剧等“长剧”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微短剧的叙事直白、节奏快、不拖泥带水,但是如果叙事的同质化严重、内容过于简单,剧集再短都会让观众觉得“注水”严重。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的密度和复杂度,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人情事理的丰富性和世界观设定的独特性,让故事更细腻、更真实。其次,必须聚焦于故事的新异性。创作者需要从某个故事中提炼出真正独特、能形成深刻记忆点的核心设定、人物特质或情感内核,这将构成IP本身的价值核心。一个好的IP,其故事内核往往能够符合大众的普遍欲求,经得起时间考验,并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2025年年初,微短剧《家里家外》火爆网络,成为了“精品年代剧”的IP标杆。该剧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创作者抓住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浪潮之下细腻而丰富的社会风貌、家庭关系,并结合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关切。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IP开发作为一种长线投入的内容工程,需要制作方、平台方有清晰的IP蓝图,建立长效机制,从首部作品开始就埋下可持续挖掘的伏笔,并在后续开发中保持设定和人物的一致性,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IP开发的优势最终将体现为微短剧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一方面,成功的IP能帮助制作方或平台建立鲜明的品牌标识,提升优质内容制作的能力,也降低用户的认知和选择成本;另一方面,通过IP角色和故事的长期陪伴所建立起的用户黏性和信任,将构成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真正基石,为内容价值的提升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