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期待能够从‘短剧的浪潮’到‘短剧的进阶’,最后形成短剧行业的一片新蓝海。我们必须与时代共舞,迎接所有的机遇与挑战。”日前,由中国视协指导,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视协、首都视听产业协会承办的“四季影像”主题创作分享会第二场活动在老舍剧场举办。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宋方金的话道出了短剧从业者的共同心声与期待。
本次活动以“短剧浪潮——从流量博弈到价值共生”为主题,聚焦短剧创作的艺术探索与社会价值,深入探讨短剧作为新型文化载体的创新表达,重点探讨了传统文化题材短剧在当代传播中的创新路径。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云升,以及李啦、赵晖、魏钦涛、贾尧、陈婷、锦沐等业界人士与会。
在精品短剧特辑播放环节,《狮城山海》《法官的荣耀》《执笔》《我的归途有风》《今人不见古时玥》《重返八零共白首》《祈安澜》《舟楫千里号歌来》等十余部优质作品的精彩瞬间集中呈现,生动展现了短剧艺术在有限时长内实现情感共鸣与文化表达的创新可能。
活动中,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北京视协理事李啦分享了腾讯在短剧领域的内容布局。她认为,短剧市场具有强劲的发展力,随着内容精品化的发展,短剧正在从流量风口蜕变为具备真正文化承载能力的新赛道,它是这个时代最具活力的内容载体。基于此,腾讯视频以“烟火气”“少年气”“新鲜气”为三大内容方向,构建精品短剧内容生态。
主创对谈环节围绕“短剧创作的多种可能”展开讨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北京视协短视频专委会会长赵晖从观察者角度探讨了短剧下一步可以深度开发的题材。她认为,短剧应该是“大家一起来玩、大家一起来做、大家一起来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今年提出要让‘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是极具指导意义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等领域都是短剧行业可以持续深耕的。短剧在做加法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形成IP的黏性。”赵晖说。红果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从平台方视角切入,从用户画像、内容传播数据、运营策略等方面揭秘了作为平台方在扶持多元题材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题材短剧年轻化运营等方面的举措。他表示,红果平台目前在沿着两个思路来扶持多元题材的发展:一是整体策略,对于比较小众的、稀缺的多元内容,进行整体策略支持;二是平台下场,用“果燃计划”等形式真正支持精品内容创作者。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我的归途有风》总策划贾尧分享了自己在短剧开发过程中的心得。他认为,从传统的剧集公司视角来看,做短剧的出发点,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打造优质内容,并且要尊重短剧既有的创作逻辑,在作品创作中结合短剧的特性,容纳更多的表达可能性和创作元素,让短剧从另一个角度为社会、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和艺术审美的体验。
北京紫禁城影业制片人、《祈安澜》《舟楫千里号歌来》总制片人陈婷认为,短剧的碎片化特性实际上和中国传统文化“微言大义”的精髓很契合,从创作的选择上来讲,自由度也比较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科幻、悬疑、职场等现代题材创新融合,巧妙连接古今,做出适应年轻人“语境”的微短剧内容。“但短剧的‘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对文化内核深度以及宽度的扩容,这无疑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婷说。《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编剧锦沐结合自身经验认为,长剧、中剧、短剧不存在思维壁垒,只是写作方式不同。“回到故事本身,其实长、短剧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但竖屏短剧和它们相比,是不同的产品,需要以产品经理思维来写剧本。”锦沐说。对于短剧创作的多种可能,宋方金认为,短剧的艺术创作和市场表达,实际上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硬币的一体两面。“面对当下汹涌的AIGC浪潮,作为创作者要有所警惕,也要始终坚信在目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创作是AI所不能替代的。利用好AI这一工具,AI创作与人类创作之间或许能实现‘价值共生’。”宋方金表示。
据悉,今年4月,北京视协联合红果短剧、首都视听产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了“艺韵京华”微短剧创作计划,并启动了创意征集活动。本次创作分享会对《全神下界》《万宁桥下》两部申报“艺韵京华”创作计划的项目进行了推介,主创团队分享了他们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为短剧语言的创作思考,助力传统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破圈传播。目前,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