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流量对社会的侵蚀,视频制作者需要遵守公序良俗,对自身创作内容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有一定的预估。但流量带来的利益才是博眼球现象的深层“主谋”,对流量规则的改变才能在源头上减少博眼球视频的不良影响。比起视频制作者,制定流量规则的视频平台更应担负起审核与管理的责任。在商业规则层面,平台制定流量的变现规则与换算比率,可以通过对特定内容与题材的流量添加不同的变现权重,从而改变视频制作的风向潮流。在算法推送层面,目前主流视频平台的算法推送技术已较为成熟,同类题材内容的关联与推送机制已成为维系用户活跃度的底层机制。平台可以通过算法关联起低俗的博眼球视频,降低其进入用户推荐池的权重和频率。在用户反馈层面,平台可以通过设置“违反公序良俗”等理由,鼓励用户对低俗内容进行举报,使具有危害性的博眼球视频被封禁、下架。在内容审查层面,相关平台也应加大对低俗流量的鉴别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引流氛围,鼓励带有社会正能量的内容在平台传播,号召用户抵制不良流量侵占公共舆论空间。在法律监管层面,各平台应积极呼应国家对互联网环境的治理,为执法部门对网络侵权、诈骗或其他非法博取流量的行为取证提供便利,在源头上遏制非法博取流量行为的滋生环境,为构建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作出应有贡献。最后,在公共教育领域,也应加强用户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他们对低俗流量的辨识力,从而阻断博眼球低俗流量的传播路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在这场低俗流量阻击战中取得成效。总体而言,平台对流量内容的识别、监管在技术上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因此,对博眼球视频的监管也应随之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