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话剧舞台上
张凯丽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住舞台,这里没有影视拍摄时“NG”重来的特权,没有镜头特写的掩护,有的是最真挚的情感碰撞,是最实打实的演技的交锋,纵观国内外,最好的演员都经过了话剧舞台的洗礼!
回想在中国国家话剧院成立8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工作,那封信有众多国话艺术家签名,我的名字也在上面。令我们兴奋与幸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就给我们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们亲笔回了信。
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精神,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也使我想起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中使我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地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艺方向,什么是中国艺术家的艺术使命。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对包括话剧艺术在内的整个文艺界,以及每一位艺术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我想说,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代,直至今时今日,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延安时期播下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以人为本、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就我们国话人这个团队而言,历任领导都身体力行,田沁鑫院长上任后,更是牢记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使剧院在思想认识上站得高、看得远,而在演员队伍建设、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也多方努力,演出数量与质量都不断提升。
这几年,田沁鑫院长还创排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话剧作品,比如《抗战中的文艺》、话剧《苏堤春晓》、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等,这些作品讲述的都是中国故事,弘扬的都是中国精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双丰收,在舞台形式上,跨界融合方面,更是取得了创新突破。
我更想着重说一下,话剧舞台对一个演员的重要性。就我个人而言,我推崇话剧,也得益于舞台,可以说它是我表演艺术的立身之本。所以,在参演影视剧的同时,我从不放弃在话剧舞台上磨炼自己的机会,因为舞台对演员演技有着更高的要求,它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优化观演关系,在与观众情感交融和互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的表演事业的转折点也出现在话剧舞台上。在只有两个演员演出的加拿大剧作家的话剧《纪念碑》中,我扮演复仇母亲梅加一角,面对杀害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23名年轻女孩的敌方17岁年轻士兵时,角色的性格张力和爆发力都堪称极致,我的压力也是几十年演艺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因为当时我的角色如《渴望》《军嫂》等已经为全国人民熟知和认可,想要重塑形象何其之难,于是我在几十场的演出中,咬着牙,一步一步带领观众,也是在他们的带领和鼓励之下,完成了我的绝地重生。《纪念碑》中母亲梅加一角获得当年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每场演出谢幕时,我都泪流满面,为观众,也为自己,更为话剧这方足以令人膜拜的神圣舞台。
后来,我又在我们剧院开院大戏,苏联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扮演了桀骜不驯的女兵冉妮娅,我也凭此剧获得了中国话剧金狮奖。
说了话剧上的一点成绩,我其实想表达的是,我十分感恩话剧舞台给予我的力量和信心,感恩观众与我的同频共振,可以说,它在我日后的影视表演中起着直接而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对于年轻一代的话剧演员,我也想借此敦促和提醒他们,在当下名利诱惑和各种复杂环境之中,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住舞台,这里没有影视拍摄时“NG”重来的特权,没有镜头特写的掩护,有的是最真挚的情感碰撞,是最实打实的演技的交锋,纵观国内外,最好的演员都几乎经历过话剧舞台的洗礼!
作为国话人,我们肩负国字号的头衔,更要担当起国字头的使命,坚守舞台,用优秀演技和作品回馈人民、回馈观众,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国话人的担当和使命,“德艺双馨”更应该是我们从艺和做人的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中期待的那样:“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我来说,热爱舞台不是一句空话,今年,我还将继续我的话剧之旅,由莫言编剧、央华戏剧制作的大型现实主义题材话剧《鳄鱼》,将于5月底开始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我想,这是我对话剧艺术的执着,更是我不忘总书记对我们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的鼓励和期待的践行。我将在话剧的这方舞台上,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