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生命册》剧照
2024年,中国话剧的发展顺应科技的进步和演艺新空间的拓展,新主流戏剧生机显现,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原创剧目的创作与演出形成亮点,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方兴未艾,科技融创和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观众审美个性化、戏剧消费多元化成为趋势。话剧演出在拉动消费、联动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节庆会演,好戏连连
2024年是话剧会演比较多的一年。2024年4月17日至5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在南宁与桂林举办了“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共有《桂梅老师》《屈原》《觉醒年代》《寻味》《延水谣》《前哨》《漓水烽烟》等34部大剧场话剧以及5部小剧场剧目竞相上演。2024年7月至10月,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宣部在京联合举办“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主要剧目包括新时代以来全国新创或复排的40部优秀舞台剧目,其中话剧包括《翻山海》《骆驼祥子》《深海》《路遥》 《温暖的味道》《坦先生》等。这些剧目关注人生、反映现实、弘扬时代主旋律,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象塑造和艺术呈现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2024年9月3日至12月12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京举办“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话剧《红楼梦》《雨燕》《战争与和平》《海边》等中外剧目荟萃,规模效益突出,共吸引了22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
2024年12月3日,中宣部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公布,《生命册》《屈原》《右玉》《炉火照天地》4台话剧精品获此殊荣。这是文艺工作者潜心深入生活、不断打磨提高的舞台艺术的优秀成果,也是新时代戏剧发展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的集大成者。
此外,2024年北京人艺在京举办的“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中国剧协等在苏州举办的“中国小剧场戏剧节”,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桂林市政府与中央戏剧学院举办的“桂林艺术节”,都推出了一系列优秀剧目。而一年一度常规性的戏剧节如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大凉山戏剧节、鼓楼西独角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等,依然凝聚着众多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热情,也展现出戏剧文化生态的不断优化,以及话剧艺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二、重现经典,交流互鉴
2024年11月,北京人艺带着五台经典保留剧目《茶馆》《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赴沪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展现了剧院的艺术水准和整体实力,彰显了“京味儿”戏剧的独特魅力。北京人艺的话剧《原野》、濮存昕为上戏师生导演的《雷雨》备受关注, 2024年最后一天演出的“央华”版《日出》,因为有何赛飞、赵文瑄、徐俐等明星加盟,也成了观众踊跃观赏的剧场热点。导演张国立执导、“中国通”大山等11位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演员参演的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国家大剧院出品、黄盈导演的《乌鸦与麻雀》等,也引发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关注。
谈到2024年的中外戏剧交流,必须提及“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此间汇集了经典剧作、经典剧院的“经典”演出:俄罗斯国家话剧院的《零祈祷》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赌徒》,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长达8小时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改编自布尔加科夫的经典小说,法兰西喜剧院的《司卡班的诡计》是莫里哀的经典喜剧,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瓦索·阿巴希泽州立新剧院的《海鸥》是契诃夫的经典名剧。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中,推出由瑞典国宝级导演海尔达·海尔维格执导的斯特林堡经典剧作《朱莉小姐》,他们还演出了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的著名剧作《父亲》。
三、原创新创,实力彰显
2024年的原创话剧坚持正确导向,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深化主题思想,重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造艺术精品。这些剧目,既有历史题材的《邓世昌》《严复》《望星河》《苏母》《国子监风波》《翻山海》《戎夷之衣》等,也有革命题材的《钨金》《晋绥儿女》《叩响》《津门大饭店》等,还有现实题材的《永定门里》《鳄鱼》《接受召唤·敦煌》《春暖人间《工人村》《从金钟到莫斯科》《暧昧》《捉迷藏》等。
国家大剧院出品的《邓世昌》由李宝群编剧、王筱頔导演,以历史反思和文化观照,反映和剖析甲午海战的艰危情势。北京人艺出品的《永定门里》是著名剧作家刘锦云的封箱之作,以老公安肖大力对被他怀疑的卧底特务冯静波的不懈追击为线索,讲述了时代变迁中信仰的坚守与世事的变迁。“央华”出品的《鳄鱼》由著名作家莫言编剧、王可然导演。这是一个具有寓言性和荒诞感的剧作,讲述了逃往美国的贪腐官员单无惮和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人的故事。剧中一条尺把长的小鳄鱼不断地疯长,最终变成庞然巨兽,意欲吞没一切。这是对人的欲望的隐喻。
这些作品在思想主题上彰显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怀;在选材内容上不拘于一格、不囿于一隅;在形象塑造中深挖人文内涵,创造艺术典型;在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较好彰显出原创新创的实力。
四、文学改编,效益当先
202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话剧有《千里江山图》《一日三秋》《三家巷》《红楼梦》《北上》《悲惨世界》等。这些剧目保留了原作的精粹成分,努力开掘适合舞台表现的艺术空间。
话剧《北上》根据徐则臣的同名小说改编,李伯男导演,以大运河为背景,通过“古今交织”的叙事线索,“北上南下”的剧情结构,演绎由杭州至通州、绵延运河两端的人间世情,描绘了几个家族间跨越百年的史诗。话剧《千里江山图》根据孙甘露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此剧保留原作的文学性,运用叙事体戏剧方式,创造了一种兼具文学叙事、破除幻觉主义的舞台新形式。话剧《一日三秋》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长篇小说,延续着小说孤独、寻找、自我救赎的主题。此剧将人生的长长短短、离合悲欢、苦辣酸甜,摹写成亦真亦幻、幽默荒诞、啼笑皆非的人生画卷。话剧《红楼梦》长达6小时,保留了原著的经典人物、经典场面和精粹成分,有效吸纳和化用了“红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叙事层面,以非线性、时空交互的模式,打破了原著的线性叙事逻辑,既有古典韵致,又不乏现代神韵。
五、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2024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话剧演出在舞台设计、灯光音响、互动体验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科技+艺术”的深度融合,为舞台艺术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同时,线上直播和点播平台的兴起,也使得话剧演出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和话剧《西游》,以国风国潮特色形成演出亮点,展现了中国话剧创新力量的崛起。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编导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多空间、复合型叙事结构,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积淀。
在戏剧传播中,2024年的中国话剧展现了明显的创新趋势。中国国家话剧院“新春线上戏剧演播”活动,上线了11部精品话剧,话剧《苏堤春晓》演出同时以8K超高清和数字化制播技术支持,实现6城观众同步观看。此外,话剧演出市场还呈现出了互动性观演和沉浸式体验的发展趋势。
2024年的话剧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缺乏好剧本,成为各院团焦虑的焦点,编剧人才结构不够完善,得奖的话剧编剧多出自中老年;发展不平衡,体现在人才队伍、生产能力、发展区域、题材样式、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部分院团存在重视得奖、渴求市场、轻视精品锻造的问题,应当以有效措施给予纠正;一些创作者搞不清楚科技赋能戏剧的新趋势和新规律,产生“科技至上”的片面认知,追求多媒体大制作效果,而轻视甚至忽视戏剧本体、忽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深刻表达;在题材选择和开掘上,同类化、同质化、简单化、浅表化现象仍有发生,丰富性有待拓展;明星制的演出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明星加盟的戏剧演出明显增多,这一方面带来了观众的关注热点,制造了宣传热度和票房收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演出持续性、审美性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非理性追星、非艺术欣赏等现象。
2024年话剧,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中国话剧从经典剧目的现代演绎到原创剧目的守正创新,从实验戏剧的探索进取到民族戏剧的不断推进,题材丰富多样,形式推陈出新,文化多元互补,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和生动的观剧体验。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