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艺与城市”:网络文艺短视频的多维价值与深远影响

时间:2024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世华

   在数字化时代,文艺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湖南省文联推出的“新境界——文艺与城市”网络文艺短视频展播活动,正是对这一变化的积极回应和创新实践。

  “新境界——文艺与城市”网络文艺短视频展播活动由湖南省文联于2023年8月推出,旨在通过网络文艺短视频的形式,展现湖南城乡文化特色。活动用文艺小镜头展现城乡发展的大视野,以生活小切口反映“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的时代大主题。它既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又通过现代科技拉近了文艺与公众的距离。

  此次活动的主题“文艺与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深意的选择。城市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文化交流和创新的舞台。将文艺与城市结合,不仅能够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也能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这种主题的设定,使得文艺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描写或乡村题材,而是将目光转向更为复杂的城市生活,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从作品形式来看,短视频作为一种现代流行的媒介,其快速、直观的特点非常适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它可以迅速捕捉并传播城市的每一个瞬间,让更多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城市文化的活力。同时,短视频的普及也使得更多的普通公众能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打破了传统文艺创作的局限,实现了文艺的大众化和民主化。参与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自己的视角和声音传递给观众,这种自下而上的创作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文艺的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这种全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对文艺和城市的理解。

  内容维度:城市灵魂的艺术呈现

  展播中的短视频涵盖了各种城市主题,从古老城市的历史遗迹到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从市井小巷的人间烟火到文化场馆的高雅艺术,每一个主题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城市不同层面的窗户。例如,《剪纸花遍岳州》《湘西蜡染》《背篓人生——编背篓》等作品聚焦于湖南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岳州剪纸、湘西蜡染、湘西竹编等一大批湖南传统技艺,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城市的空间肌理相融合,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湖湘文化韵味。作品《绣中情》更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湘绣这一湖南特色传统文化,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作品《来长沙“星”想事成》带我们走进长沙的繁华都市景象,《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小城》以音乐视频的形式带我们领略千年古城零陵的古朴韵味。一个个短视频让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都得以精彩呈现,这种多元性使不同类型的城市在短视频中都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满足了观众对城市多样化的认知需求。

  这些短视频并没有停留在城市表面的风光展示,而是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市井角落,捕捉那些最具生活气息的画面。它们讲述了城市居民的喜怒哀乐、梦想与奋斗,使得城市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集合,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生命体。例如,展现长沙的视频中,既有作品《山水洲城,可爱新区!》展现长沙新区的活力,也有作品《长沙吆喝》带我们体验长沙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和臭豆腐摊的烟火气,让观众感受到这座“楚汉名城”丰富多元的魅力。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感受到城市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情感温度,使城市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艺术维度:创新表达与情感共鸣的完美结合

  在语言视听方面,这些短视频展现出了极高的创新性。拍摄手法多样,如作品《湖湘手艺——熏香篇》运用特写镜头捕捉艺人制作时的细微表情和手部动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作品《走,去看展》利用全景镜头展示城市大型文艺活动的壮观场面,营造出宏大的氛围。在色彩运用上,根据不同城市和文艺主题进行精心调配,作品《你好,醴花》充满了时尚的亮色,展现了“陶花”之都醴陵的五彩斑斓,而作品《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则更多地运用古朴、柔和的色调来烘托凤凰古城的静美。音效的选择也独具匠心,花鼓戏的经典旋律、城市街头的嘈杂声、洞庭湖边的风声浪声等,都与画面完美配合,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这些短视频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它们通过讲述文艺创作者的故事、展现普通市民与文艺的互动,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比如作品《守艺传家》通过讲述湘潭民间艺人坚守传统纸影戏,表达艺人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文化传承的力量,从而引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思考,在情感上与视频内容产生了深刻的连接。

  文化维度:传承与发展湖南特色文化新途径

  此次展播活动是对湖南特色文化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将湖南各地的传统文化瑰宝如民间手工艺、地方戏曲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广泛传播。这些文化遗产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或文献中的文字记载,而是以鲜活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这种传承方式有利于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确保湖南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

  同时,展播也为湖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鼓励文艺创作者们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作品《归来·青龙洞》穿越古今,将古装剧情融入进城市人文题材,与徐霞客相约双牌青龙洞,将“侠客”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展现青龙洞的人文魅力和历史底蕴。这种跨界融合为湖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湖南文化新品牌。

  社会维度:凝聚城市力量与激发公众参与

  此次展播的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居民看到自己熟悉的城市在镜头中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那些平日里被忽视的街道、建筑和生活场景都变得富有诗意和价值,他们会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产生更深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的凝聚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促使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中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城市向心力。

  同时这些短视频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湖南城市的形象。它们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湖南城市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文艺氛围。对于吸引游客、投资以及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城市不再是单一的地理概念,而是成为文化和艺术的象征,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展播活动还激发了公众参与网络文艺短视频创作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拿起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城市文艺之美,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分享。这种公众参与不仅丰富了网络文艺短视频的内容,也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城市的魅力,形成了一种全民创作、全民共享的良好文化氛围。

  截至目前,“新境界——文艺与城市”网络文艺短视频展播活动共收到183件短视频作品,审核展播了83条短视频作品,参赛作品不仅覆盖湖南省内各市州,更辐射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师范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各大高等院校,作品包含了传统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城市风貌展示、百姓生活纪实等各种类别,共产生了12个“流量之星作品”。这表明活动不仅参与度高,而且部分作品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显著的关注和传播。例如,第一个“流量之星作品”《陈白一肖像》在发布后的30天内获得了极高的流量,第七个“流量之星作品”《一点点光亮》展现艺术支教,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等多个平台展播,向全国青少年传递了正能量,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湖南省文联通过召开工作协调会,进一步拓展了作品的传播途径和宣传效果,提高了活动在高校师生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它让我们看到,文艺与城市的结合可以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我们理解这个多变的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也为文艺创作在数字时代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丰富多彩,让文艺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地区能够借鉴这一活动模式,通过网络文艺短视频来展现本地的特色文化和城市魅力,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