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守正创新的丰富实践形态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于涛

   无论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还是在全国宣传文化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文艺创作领域出现了新面貌、新风尚、新气象,“守正创新”已然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主流方法选择,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艺创作实践中。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汲取滋养,体现了守正创新的主体精神。新时代的文艺创作特别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学艺术宝库中寻找资源。青年音乐人毛不易在其创作、演唱的歌曲《一荤一素》中,用平实质朴的韵律和歌词诉说对早逝母亲的思念,歌曲副歌的歌词、动机都采样于东北传统民歌《摇篮曲》,主题、旋律、意境高度结合,成为一首表达亲情的优秀作品;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上,他演唱的另一首原创作品《东北民歌》,光从歌名就能看出与民歌的深刻连接,这首歌曲使用东北民间音乐的旋律与民族乐器,在保持民谣原有韵味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编曲使之巧妙地与现代音乐风格融为一体。而在戏剧、影视的创作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艺创造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为新时代的创作者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催生的新兴文艺门类同样如此。比如,国产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推出就引发全球玩家关注,从“恶补”悟空身世,到激赏中国审美,外国网友对中国元素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有媒体评价:“出圈的是一款游戏,出海的是中国文化。”该故事取材于《西游记》,游戏场景选取于全国多个省份的文化古迹,引发了全国网友实地探访,更是带火了旅游业。

  在跨界融合中寻求借鉴、获取灵感,体现了从契合到融合的艺术规律。各文艺门类因其本体构成和基本特征,对于表现某些领域和题材有着先天的优势。比如,文学擅长表达人物内心,视听艺术擅长展现奇观,舞台艺术擅长调动人物情感……当下,科技跃迁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为各文艺门类拓展题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观念支撑,也是新时代文艺创作守正创新这一课题的应有之义。卓有创见的艺术家,往往能够主动从兄弟艺术中找寻创新的灵感。比如,近年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成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坚守艺术本体、注重艺术品质、坚持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打开创新空间,对舞剧的表现题材进行了大胆突破。长期以来,由于舞剧的表现语言是肢体,与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相比更加抽象、写意,因此被认为长于抒情弱于叙事,适合弱情节强情绪的题材选择,而谍战则属于强情节性的题材,为舞剧所罕见。上海歌舞团却迎难而上、独辟蹊径地选择改编同名经典红色电影,韩真、周莉亚两位编导创造性地运用全新科技手段、舞台观念、融合手法在舞剧中构设了极具电影性的舞台空间,从灯光、多媒体、景片的舞台美术创新到空间组织的蒙太奇手法,电影艺术的视听感、舞台艺术的现场感、舞蹈身体的强抒情感形成共融,一举拓展了舞剧的叙事能力,实现了新的审美统一。

  从中华美学精神中寻求意趣,是坚持守正创新的有效美学路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因其独特的内涵底蕴、气质禀赋和价值追求,往往表现出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意趣。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排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正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该剧取材于宋画《千里江山图》,一幅千年前的青绿山水画如何启发以身体为材料的舞蹈创作?编导敏锐地从少年画师王希孟无半点历史记载却留下一幅传世名作的神秘身世之中感知到其身后包括织绢人、制墨人、采石人等在内千千万万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的名字为时间尘土所掩埋,但他们的创造却经千年万世而难以湮灭,因为他们的精神、技艺已作为基因和遗产为今天的“我们”所继承。该剧展现了少年画师恣意挥洒的才情与苦心孤诣的创作,同时展现了千万工匠的辛苦奉献与热切期望,形成了明暗、轻重的对比,达成和谐交融的呼应。舞蹈找到了打通“画作”与“身体”的关窍,飘逸灵动的身体与深沉厚重的文化共同为舞台上的山石赋予了身体与灵魂。

  从艺术门类转译中寻求破圈,是守正创新的增量动能。各文艺门类虽有其本体构成和基本特征,但又具有着共通性。一些古老的、渐为大众所边缘的传统艺术,可以通过艺术门类的转换、艺术语言的转译打破圈层区隔,注入新的发展动能。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越剧《新龙门客栈》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它取材改编于香港同名电影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却通过成功的艺术转译打开了接受空间,从纷繁的大众文化产品的重重包围中突围,以小众高雅艺术之姿坐上了大众流行文化之位,引领起一番文化潮流。它融合了小剧场、沉浸式、多媒体等舞台艺术方式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自媒体进行宣发推广,并在女子越剧小生行当独特审美品格的基础上部分借鉴了娱乐造星模式,打造出戏曲演员中的“顶流”,进而使小众越剧进入了大众视野,收获了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如何守正创新,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语境下,相关探索必将持续深入并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方法路径和实践形态。正因其丰富多样,文艺发展才更加朝气蓬勃,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才更加可期。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