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陕北说书: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助传统曲艺焕新“破圈”

时间:2024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科

   国内首款现象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近期在海内外掀起热潮,其中的一段陕北说书更是爆火“出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这一现象不仅展现了游戏与传统曲艺跨界融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也为传统曲艺的“破圈”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黑神话:悟空》深深植根中国文化,营造出了一个充满东方美学意境的虚拟世界,陕北说书的融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美学风格,使游戏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第二章“黄风岭”天苍地阔的大漠风情中,怀抱三弦、腿绑甩板的无头说书人边弹边唱,将黄风岭的神话故事娓娓道来。陕北说书朗朗上口的唱词、苍凉悲怆的唱腔、浓厚西北味儿的方言,与游戏画面和情节相得益彰。时长不到两分钟的唱段,在社交平台上获得超高观看量,并持续在各类平台释放热度。

  陕北说书通过游戏成功“出圈”,其背后原因多样。首先是游戏制作团队以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大胆引入陕北说书,并全新填词。其次,陕北说书的艺术风格、气质与游戏角色、剧情、氛围高度适配,提升了游戏质感和玩家的审美体验。另外,作为表演者的陕北说书非遗传承人熊竹英精益求精,在过程中反复打磨唱词曲调,使其既符合说书的形式,又与游戏完美贴合,并尝试多种演绎方式,最终呈现出了令人惊艳的效果。“电子游戏+传统曲艺”的双向赋能,互相成就、催生爆点,创造出“1+1>2”的效应。陕北说书的“出圈”也有力证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的今天,传统曲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新引擎。这种“双向奔赴”不仅为传统曲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拓宽了曲艺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也为现代科技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素材,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极大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曲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曲艺形式,陕北说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最初大多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和演变,逐步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对陕北说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原先用来谋生糊口的说书艺术转而成为革命的宣传武器。2006年,陕北说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像陕北说书这样的传统曲艺也面临发展困境,跨界融合成为曲艺焕发生机、“破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曲艺与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音乐等艺术门类互动频繁。电视剧《觉醒年代》采用数来宝、小热昏等曲艺元素贯穿整部剧之中,在推动情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南音与流行音乐邂逅碰撞, 《百鸟归巢》在央视春晚舞台大放异彩;苏州评弹更是大胆尝试,“摇滚评弹”“爵士评弹”“民乐评弹”,各种混搭跨界……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正成为曲艺“出圈”的新阵地,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赋能曲艺“出圈”的审美融合与观演重塑,曲艺发展呈现出跨界联动、形式交融的新趋势,在不断碰撞交融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曲艺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至今活跃的各民族曲艺曲种至少有500余种,表现手法、唱腔曲牌、表演方式蔚为大观,可谓是一座拥有着丰富艺术瑰宝、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传统曲艺跨界融合要挖深、挖好传统曲艺这座浩瀚无垠的富矿,一方面要在守正守真、坚守传统根基的前提下,与现代审美、前沿技术、市场需求等相结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仅仅是简单地拼凑、组合,而要保持传统曲艺的精髓和特色,遵循不同曲种的内在规律,充分挖掘并利用每一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构建、扩展和丰富多层次、复合性的审美体验,满足观众多元审美需求,最大限度释放曲艺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平台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曲艺的跨界联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技术支持,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注重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曲艺应借助现代科技等“东风”,以更加多元和生动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将其艺术魅力展现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曲艺“活”起来,在新时代“开新花”“结硕果”。

  当传统遇见现代,当艺术碰撞科技,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是对文化传承最好的注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新时代的舞台更加广阔,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游戏厂商、影视制作公司等能够挖掘传统曲艺的价值,涌现更多如《黑神话:悟空》与陕北说书这样令人振奋的合作成果。同时也希望传统曲艺不再局限于旧有的舞台和形式,而是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不同业态、艺术门类等的创新融合,走出自己的跨界“破圈”之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系《曲艺》杂志社副主编)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