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展示了海派山水画家张弛从求学时期的习作、临摹作品,以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八十余幅作品,是张弛馆员六十余年艺术生涯的一次深情回眸。
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金炳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开峰,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乐震文、丁申阳、张弛以及寿光武、陈燮君等嘉宾出席开幕式。朱屺瞻艺术馆副馆长、策展人马艳主持本次活动。
梁言致辞
王开峰致辞
张弛致答谢词
张弛向朱屺瞻艺术馆捐赠作品,马艳颁发证书
嘉宾合影
展厅内,八十余幅作品层层铺陈,从童稚习作到都市意象,从传统笔墨到现代视觉重构,艺术家以“心驰神来”为名,将观众引入一场关于自然、城市与生命力的美学沉思。
展览现场
作品背后,藏着一段家学渊源。张弛的父亲张大昕是海派山水画家,张弛5岁开始学画人物,父母从未因为她年龄小放松对她的高要求,1975年,张弛凭借年画《在阳光下》入选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张弛作品《小兵》《上学去》《小农民》
展厅现场,展出了其父张大昕1962年创作的年画《好喜欢》,画面上,一个圆脸、喜庆的小女孩正在把玩手中的娃娃。画中的小女孩原型正是女儿张弛。
张大昕年画《好喜欢》
1985年,张弛赴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师承中国山水大家陆俨少先生,主攻山水画,一楼展出张弛早期作品的面貌,除了张弛幼年和青年时期临摹、习作、临古的作品,还有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浙江美院学习时实地写生的作品等。二楼展厅主要展出张弛月光曲、西藏和现代都市等几个系列的代表作。
多年来,张弛深入研究笔墨技法,体悟写意诗情,用笔墨行走,与山水呼应,她笔下的山水远观见势,近观见质,虚实相生间透出“画外有意,意外有妙”的境界。
“自然山水”和“都市山水”作为图像语言的图式意向,贯穿在张弛艺术创作的始终。她近年来创作“都市山水”尤富创新性,包括《都市之光》《都市春晓》《都市光华》等作品在内,表现上海这座城市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建筑景观、时代风貌,画面中,明媚的黄色成为底色,仿佛灿烂温暖的城市之光,照进观众的心里。
展览现场
无论是其在各地写生采风基础上,创作的古意今情、林泉探道的山水作品,还是描绘城市新貌的现代都市山水,张弛化笔墨于中和,凝物形、色彩和光感于氤氲之间,尤其作品色彩中蕴含和笼罩着的“光晕”和明亮感,既体现了张弛作品对文人笔墨的传承借鉴,更呈现出现代性视觉的崭新创造。
此次展览以“心驰神来”为主题,不仅是对张弛多年来艺术创作实践的一次学术梳理和呈现,更是一场关于“艺术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思辨之旅。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2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