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的国家,我没有松懈过”|深切缅怀吴祖强先生

时间:2022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1年10月19日,在“金钟之星”器乐专场音乐会上,青年琵琶演奏家江洋带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琵琶与乐队进行抒情、对话、呼应,为观众描绘出一对在风雪岁月里情真意切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首经典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吴祖强与著名作曲家王燕樵、琵琶大师刘德海共同创作,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琵琶和西洋管弦乐团的协奏曲,也是中国器乐与西方交响乐实现严肃专业音乐创作的开山之举。那种极富时代气息的炽热情感,至今听来依然让人心潮激荡。

  2022年3月14日,作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去世,享年94岁。他的音乐人生,伴随着中国波澜起伏的音乐发展历史,饱满而澎湃。

 

  吴祖强简介

  吴祖强,1927年7月生于北京,江苏武进人。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52—1958年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及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197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82—1988年任院长,1998年起任名誉院长迄今。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连续被推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六、七、八、九届名誉主席。1999年起曾连任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国际音乐理事会执行理事。1997年荣获俄罗斯联邦叶利钦总统亲自授予的俄罗斯国家友谊勋章。

  几十年来,吴祖强先生创作了歌曲、合唱、室内乐、管弦乐、协奏曲、舞剧、戏剧电影音乐等作品百余部(首)。他尝试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成功改编和创作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他主持并参加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是新中国音乐创作的经典,影响深远。吴祖强先生在音乐理论园地里笔耕不辍,著作甚丰,他编著的音乐教科书《曲式与作品分析》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

  留苏深造 学成归来

1955年5月1日,吴祖强(后排左一)与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合影

  中央音乐学院,吴祖强成长于斯成就于斯。1948年,他考入学院前身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开始正规的专业学习;1953年,他与李德伦、郭淑珍作为国家首次派出的留学生,在前苏联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深造5年。受名师指导,吴祖强完成了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小提琴与钢琴曲《小奏鸣曲》、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等自己第一批成熟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民族气质和优美的旋律,奠定了其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吴祖强根据新疆哈萨克民歌改编的《燕子》,看似表现爱情的轻捷小曲,但实际上人们可由此去捕捉他深阔的心底之声。

  1958年,吴祖强带着全优成绩和作曲家资格毕业回到母校。一道带回的,还有厚厚一摞苏联出版的音乐理论作曲书籍。这些书,当时在国内根本买不到。那时正值国内“大跃进”年代,刚刚回国的吴祖强在指导8名作曲专业学生的同时,为作曲、音乐学、指挥3个专业开设了“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因为没有合适的教材,他讲课之余,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积累,在结束两年一轮大班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奇迹般地完成了一部约25万字包括321个中外作品谱例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书稿。

  这部书稿1962年11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作为中央音乐学院试用教材正式出版。几乎令人很难想象,当时前苏联同类的教材还满纸都是对所谓西方资产阶级音乐理论进行批评贬斥,还是小字辈的吴祖强,竟然能够如此通透如此开放地看到音乐艺术的发展,实在难能可贵。

  潜心创作 开拓实践

  繁重的教学之余,吴祖强没有放弃创作。中国第一部民族舞剧《鱼美人》音乐,中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他都是主创人员之一。

  他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环境下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刘德海、王燕樵合作)及根据华彦钧原曲改编的管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作为东西方音乐融汇、中外乐器成功结合的开拓性尝试,影响深广。

  吴祖强在内蒙古草原上采风,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影响了几代中国作曲家

  配器的细致缜密,给民间艺人阿炳的以景抒情的二胡曲更增添了诗一般恬适意境和深刻人生感受,乐音伴随冥想,荡漾心弦,自1973年创作以来,一直荡漾在乐坛上,令人们感佩吴祖强卓越的创作技术与强烈的感情共鸣。

  沿着这一中西合璧的创作思路,他又相继改编了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春江花月夜》(1980)、二胡与管弦乐队合奏曲《江河水》(1980)、弦乐合奏《听松》(1990)和《良宵》(1992)。这些作品,进一步体现了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融汇东西方文化中发展的创作理念。

  由吴祖强改编的管弦乐曲,唤起了人们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度的热爱之情,并也由此而解读了他本人典雅细致,深情隽永的个人风格,领略到他真诚地和鸣我们伟大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情怀。

  《草原小姐妹》后来与《梁祝》《黄河》一道,被台湾同仁制成“中国版的田园交响曲”,唱片颇为抢手。而他改编的管弦乐《二泉映月》,竟让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感动得泪流满面。

小泽征尔执棒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琵琶:刘德海)

  爱才护才 桃李满门

  吴祖强最坚守的是他的教学岗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他与学院其他领导及时将扩招意见反映给邓小平同志,得到小平同志“看了这封信反映的情况,很高兴,建议予以支持”的批示,于是谭盾、陈怡等213名优秀考生得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实际录取人数超过原计划招生105名指标的一倍多;在坚持“中西兼容,综合世界音乐文化”的办学宗旨下,完善系、所建制和学术制度,试行“学年学分制”、教学“双选制”,实现“派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性教育……

  作为院长的他,带领中央音乐学院从“文革”造成的巨大伤痛中走出,实现了学院人才辈出、创作繁荣、演出活跃、学术成果丰硕,在海内外声誉日隆的重要发展。这期间,小泽征尔、梅纽茵、斯特恩、帕瓦罗蒂、傅聪、团伊玖磨等世界级音乐大师纷纷亲临学院指导教学。

吴祖强先生欢迎小提琴大师梅纽茵

2005年吴祖强先生与小泽征尔先生重逢

  1988年8月8日,海峡两岸20位音乐家聚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隔绝了40年后第一次彼此走近,交流会晤。身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吴祖强,作为大陆10位作曲家的“领队”,自始至终以自己的身份和影响,积极促成和参与了这次打破坚冰的“历史性聚会”。

1988年海峡两岸作曲家在纽约历史性的会晤期间拜会纽约市政厅

  吴祖强爱才爱学生,常尽自己所能提携保护学生的发展。在他的安排下,著名作曲家王燕樵出色完成了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舞剧第二场音乐的执笔,并最终以优秀成绩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著名指挥家陈佐湟和一批超龄学生则幸运地搭上了大学的末班车。

吴祖强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8班部分同学合影

  六十余年从教,吴祖强可谓硕果满园。田丰、孙亦林、郑秋枫、王立平等音乐家都是他的学生;陈怡、陈远林、张小夫、黄多,以及徐昌俊、范乃信、郝维亚、王宁、贾国平、董立强、向民等一批“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音乐家,如今已成为我国作曲界的中坚力量。

  为音乐文化事业繁荣尽心竭力

  晚年的吴祖强一直密切关注着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惜尽心竭力,奔走呼号,期望音乐艺术在新时代洪流中发出自己响亮的乐音。

  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期间,他多次呼吁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尊重《著作权法》方面加强力度。他指出,像芭蕾舞剧《白毛女》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虽然今天还不断在舞台上演出,但是一直以来,几位编导却没有收到过分文的报酬。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2008年,他担任组委会领导,推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活动成功举办,全面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成果,促进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他还曾为兴建国家大剧院奔走呼吁,两次写信给时任总理,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在2004年政协大会上,他提出:“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文明的象征。国家大剧院应该建设成为我国最高艺术水准的演出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和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因而,国家大剧院应定性为‘公益性文化设施’,不以赢利为目的。”

  在国家大剧院建设期间,作为国家大剧院艺委会主任的他,从硬件到软件都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亲赴海外选购管风琴等设备。最终,吴老的这些宝贵的合理建议都得到了落实,在他的建言下,国家大剧院确立了非赢利机构的地位,得到了基本财政保障,顺利开幕运转。

  当2007年获得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时,吴祖强曾说:

  获得这项荣誉应该珍视,这是对一个人所取得成就的尊重和评价。凭心而说,我一直在努力工作,为了自己的国家,我没有松懈过,在岗位上能尽力的我都尽力而为了,需要我做的事我还会努力。

  他用音乐描绘着人民炽热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情感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他培养的大批优秀作曲专业人才,已成为中国作曲界的中坚力量。

  让我们再次送别这位可亲可敬的人民艺术家!

  吴祖强先生,一路走好!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