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专题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1年08月11日 来源:海南文联微信公众号 作者:

  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于7月21至23日在海口盛大上演。三场演出观众爆满,各界好评不断,反响热烈。这部作品是海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文艺项目,于2019年策划启动,2020年实施。主创团队始终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标准为创作标高,通过实地采风、潜心创作、精心打磨,历经一年时间,为海南诚挚奉献出了一部高品质的音乐大作。

  演出期间,海南省文联组织相关专家、主创人员及海南音乐界代表召开了作品专题研讨会。

  中国音协原副主席、原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组歌《海南颂》音乐总监印青,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组歌《海南颂》指挥张国勇,著名作曲家朱嘉禾,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著名歌唱家黄华丽,贵阳交响乐团团长盛文强,天津歌舞剧院著名歌唱家王泽南,原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著名歌唱家周强,深圳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马腾以及海南各相关单位领导有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王克禧,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张星星,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王强,海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陈新,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旅琼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良以及海南音乐界代表等50余人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艺术总监王艳梅主持。本期分享参与研讨会的部分名家发言摘要。

  王艳梅:尊敬的印青主席、张国勇主席、朱嘉禾老师、黄华丽老师,各位艺术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各参与创作的台前幕后的艺术家们全情投入之下,我们历经一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的创作,顺利圆满完成首演,演出非常成功!各界反响非常热烈,我看到朋友圈已经刷屏了,这两天来,我收到的大量信息,无论来自领导还是业内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反响,都是对作品的艺术质量,以及对我们呈现的整个水准,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本人凭着艺术良心客观来说,这部作品无论是创作还是呈现,都很成功,我很满意。在此,我作为这个项目的组织者和牵头人也是主创人员,向每一位艺术家,向台前幕后的所有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当然,即便我们都对作品抱有相当的肯定,但艺术无止境,无论作品还是呈现和表演都一定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今天及时召集这个专题研讨会,就是希望听听名家大师们和各位业界代表的意见,这有利于我们把作品做得更完美。谢谢老师们抽出宝贵时间参加研讨会,请大家畅所欲言。

  张国勇:大家早上好!我每年尤其是最近两年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太多太多,我们业内都知道每次首演完了之后我从来不参加研讨,因为还是有太多我们接到的作品质量不是特别高,或者完全是应景的,为了应付任务,演完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项目,所以,我一般是把工作完成,第二天让我发表意见,我都是想尽办法逃,就是他哪天开研讨会我就买哪天的机票走。说实话,要我说好,艺术良心过不去,说不好,朋友面子过不去,所以,不说为好。我之所以来参加今天这个研讨会,就是因为某种程度讲是被作品打动了,所以说,我有这个胆量发表意见。

  首先,大家知道,直觉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指挥家,一个新作品、原创作品如果不能打动指挥就不可能打动乐队,打动不了乐队,听众就不会被感动,就是这样。

  大概两三个月前我们就投入这个作品的排练,我也在这中间有很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有很多先入为主的东西在里面。我们一上手,第一遍演奏之后,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真诚的作品一个好作品。我觉得这个作品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能够听得出它跟其他地方的原创作品不同,不仅是故事内容,我觉得是这里面无论歌曲写的大还是小,所有的作曲、作词都是用心之作听得出是采风来的,其实很多地方的创作采风都是走形式,你走再多的地方,最终要在作品中体现出采风的结果,我觉得这个组曲让我感受到了采风的意义,它有明显的海南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故事讲得动人。我一直讲,用音乐来讲党史,来庆祝建党百年,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我反对空洞的口号,教科书式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我觉得这种教育一点意义都没有,只有能够打动人心的主题教育才真正有它的实质意义。所以,这次组歌的形式是非常好的。另外一点,无论是作词、作曲,讲的都是真正的海南故事,如果海南人被感动了,因为它有情感在里面,如果我们外省人也被感动了,那就说明这个故事确实动人。比方说《兄弟朝北走》,我有流泪的感觉,缅怀先烈确实真正的做到了,就是对他们的崇敬,对他们精神的颂扬和传承。所以,我觉得《兄弟朝北走》这个作品从头到尾,无论作词作曲用两个字“真诚”概括,艺术没有真就没有美,糊里花哨的讲一大堆的东西没有用。这是我对这个作品总体的感觉,我给予了相当的肯定。

  如果提点建议的话,因为我们都是创作人员,我们通过整个排演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感觉,第一点就是整体的长度有一点长。我们都知道,一般按照通常规律,大型组歌中间是不适合休息的,要一气呵成,这就要考虑演奏家、音乐家在台上或者是台下的听众都有一个生理极限,就像我们上台之前,再三关照大家不要喝水,但是在台上又出那么多汗,所以,一般不要超过90分钟,现在(加上朗诵词)差不多110分钟。一些曲目有反复,但我觉得音乐不好删掉,因为歌词不一样,作品内容有需要。朗诵词非常好,两位表演艺术家真的很动人,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音乐会,不妨参考一下《黄河大合唱》,看看里面的朗诵词是多少。我觉得朗诵部分故事讲得非常好,但是还可以再精炼一些。这是一。

  第二,我一直说一个原创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演出来的,也是我们听众们听出来的,一个好的作品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海南颂》首演了以后一定要多演,如果不多演就会被遗忘,多演常演好作品也就出来了,像《黄河大合唱》都是因为演得太多了,最后都熟了。要尽快地把自己本省的演员们培养起来,这个作品是完全可以由本省演出力量做到落地的,有的时候不一定用乐队,用钢琴伴奏也可以。我们借助一个好作品提升一个城市文化的品位,多演之后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一种催化作用、促进作用,这个好作品一定要多演多推,让老百姓知道,让这个作品在这个城市生根,同时我建议将来机会成熟,比方说配合海南在北京的推荐会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到国家大剧院,就是在国家的平台上展示,不然的话,光是在这自娱自乐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让全国都知道有《海南颂》这么一个作品。我们的合唱团很棒,我真没想到,我一直在表扬合唱团,两位老师真的很敬业、很投入,我们经常演出,也跟很多地方大学合唱团一起排,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站没站像,老师也不负责任,艺术质量也很差,但是我们的合唱团是有训练的有准备的,是我现在所看到的这么多次合作中最好的,除了职业的,我认为准备得很好,相当的不错,而且如果要有机会到北京演出,一定要把我们的合唱团带上,真的相当好、相当不错。

  黄华丽:这次非常荣幸,接到《海南颂》作品之后,我当时有一个特别的感受,我听到了那个合唱很感动,就是我唱完之后,男声的合唱进入,声音如此的年轻,这支合唱队,透着青春的朝气,就像我听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合唱团的声音一模一样。听到合唱出来这么年轻的声音的时候,我说我一定要来参加。为什么?因为海南真的是一个年轻的省,就是一个有朝气的、朝阳的省,所以,参加《海南颂》意义非常大。尽管拿到谱子只给我三天的准备时间,既然我能够接这项任务,我就跟印主席表态一定好好完成这项工作,把《海南颂》中我唱的《山不藏人人藏人》和尾声的领唱唱好。来了以后,演出也得到了王主席的大力配合,看到我的衣服、服装、头巾,都是我们商量之后配合做好的,这样在舞台上的呈现是组歌的人物,因为不能穿平时的演出礼服,这样会跳出音乐来,观众觉得你唱的这首歌不符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海南颂》是有一个整体设计的,而且目前的演出质量,在全国是排前茅的。所以,我赞同张指的意见,我有同感,我们一定要到北京演出,我也非常有信心,再加上艺术家、朗诵家与整台乐团配合,在张指的整体调动下,可以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我也参加过很多组歌、组曲的演出,但是,像《海南颂》这样具有深度的、具有情感的很少,我真的被感动,所以在演唱中、演出中投入的情感和认真的程度,整体的体力、脑力,特别是对不同的字和词进行分析和理解,感受到了作品背后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带给我的感动,总之我觉得《海南颂》非常的棒。从歌词、音乐、乐队、整体的歌唱、朗诵,整体大效果很完美,我期待着《海南颂》能够演下去,组歌写出来不容易,就怕演了几场之后就放在那里不演了,我认为《海南颂》可以作为海南音乐文化的一个亮点,让她不断传播下去,成为我们在中国现在新时代的音乐领域给大家留下印象的作品,里面好多作品都非常好,我也衷心祝福《海南颂》在全国唱响,能有更大的震撼。谢谢!

  朱嘉禾:我是海南的老兵了,正如艳梅主席说的,从2014年《红色娘子军》以后就开始为海南创作,那次很意外,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吓了一跳,这可不好搞呀,舞剧那么好的音乐在那摆着,还有电影音乐那么好的旋律,我们要想超过前人,真没有那个信心,我想只要能搞得还凑合就很高兴了,但还是愿意接受,后来跟艳梅主席合作得非常有默契,乃至有评论家说,很少见到两人合作写歌剧写到这种境界,就是你听不出来哪部分是哪个人写的,到了这种境界,我们俩对外也不说是谁写的哪部分,实际很有意思,有很多女性的东西是我写,很多男性的东西是她写的。这次参加《海南颂》创作非常荣幸,跟04年开始到海南采风创作相比,这次的班子很强大,一听说有老领导印青同志我心里很踏实,再加上国勇老师,心里更高兴,早就神交已久,但是没有沟通的机会,这次合作感觉非常流畅。

  要说创作的感受,还不如说点经验之谈,很久以前,我介入到作曲这个领域的时候,我感觉到中国民歌一片汪洋,浩大深邃,如果想把全国的民歌掌握不太容易,掌握一两首都不容易,后来用一种笨办法,就是采风的时候,70年代有录音机了,我们就提着录音机把民间歌曲录回来,回去以后把我能够记忆的东西用简谱写出来,写出来了以后做比较分析,这个办法比较有效果,因为记到纸上以后,你会发现,我走了这么多地方,有的记两首,一看就是一个民歌在不同的地区变样了,其实就是一首,尽管名字不一样,但是它的骨干音、骨干旋律一样。海南琼海的、儋州、五指山的等等,甚至是黎族的那些歌,虽然它的词我听不懂,但我用拼音字母拼出来写在下面,有了那个词以后印象更深刻,哪怕学会一两句都很有用。像临高哩哩美,看到那么多当地的渔家妇女在唱,我很惊讶,马上联想到传教士,我问当地的人,你们这是不是有传教士,他们说没有,我说那这么多些旋律是怎么来的,他们说从来都是这样的。了解这些以后,就敢写了,要不然不敢写那么多,这次采用哩哩美写《出海喽》。原来写歌剧《红色娘子军》琼花的主题时,我采用了五指山歌写成大调表现她的倔强的性格,这次的任务也是典型的海南歌,我坚持采用五指山歌写成大调,这样既大气,但还是一听就是海南的东西,我用这个主题做了序曲,还有尾声。这是一些创作的感受,也算是经验之谈。这次有幸跟贵阳交响乐团合作,贵阳交响乐团确实很棒。

  印青: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听大家说了以后很激动,大家的心情很激动,我本人也很激动。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激动,我从到海大听合唱排练那天开始就激动,刚才张指对合唱队评价也很高。我原来是很担心的,我在全国参加过很多合唱比赛,有很多大学的合唱都差不多,我对大学的合唱还比较了解,一般来说,几个月就练那么一两首单曲,但是这次那么多的曲目,而且合唱量那么大,有的就是合唱作品,有的是伴唱,所谓的伴唱其实和合唱融为一体,其实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能不能唱好我是有点担心。但是那天我听大家排练了以后,我充满了信心。充满信心首先是合唱团,你们是四梁八柱,是底柱,合唱队不行没用,乐团再好也没用,独唱再优秀也没用,合唱好了,才是真正的交响合唱。我们合唱起来了,而且大家很投入,这两场演出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这是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为一体的一台比较高质量的交响音乐会,我认为这里面的作品能够留得住、唱得响、传得开,大家反映很好,群众反映很好,我也觉得非常好。

  这个作品构架很好,通过每个章节,从解放海南岛到海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1988年建省十万人才下海南,一直到十八大以后,海南的建设成就一直到自贸港,这么长的历史阶段用交响合唱反映出来是很难的,因为交响合唱集中在一个主题上表现,需要挖得更深,从一个宏观的角度选一个既有历史的纵深感,有点有面,涉及到的面很广,它带来的问题一是由于作品表现的信息量太大,容易造成复杂、冗长,音乐也容易因为题材过于广泛难于统一,一个是音乐风格难统一,一个是从音乐上难以做到很连贯,但是,我觉得《海南颂》都做到了,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既有宏观,又有近景,而且情绪起伏很大,有对先烈的缅怀,到最后的赞美,也有岛上各民族生活的风貌,他们的劳动与生活,一直到最后我们对未来的期盼,很好地在文字上解决了,而且在音乐上也解决了。海南的民歌、民谣、音乐元素,这些一听就听出来了作曲家的用意,这方面尤其是朱嘉禾老师做得很好,其他作曲家也很好,我们能够感觉出来,是以音乐的形式把歌的魂、精神浓缩起来,这点我们做得很好。

  这些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海南建设越来越好,文化建设也重视起来了,《海洋风》的创作我也参与。我在海南也买房子,每年冬天都来住,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来。我作为音乐总监也挺惭愧,最初艳梅在北京开策划会,还有屈塬也在,我说了几句,后面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疫情我也来不了,再加上建党一百周年中间有很多大的活动,事比较多,我就顾不上了,在这期间和艳梅的交流就靠微信,尤其有时候我们还三更半夜打电话,都是靠这个联系的,包括后来她给我发作品小样,所做的工作不是太多,所以,感到很惭愧。

  其他的不多说了,我说几点希望。一个是这部作品是为了建党百年创作的,但她是一部悠久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全面的反映了海南的方方面面,包括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个作品应该保留下去,并不是说这是宣传部交给的任务做了就完了。这部作品的基础非常好,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界位,如果这个时候认为它已经完成任务把它丢了,或者是自娱自乐,这样就太可惜了,这个作品肯定要留下来。怎么留下来?首先,作品还要进一步打磨,有一些是前面的部分或者是结尾的部分还可以有点小调整,我是讲在舞台上作品整体呈现,不是指单件的作品。

  第二是演员演唱,合唱队非常好,这次北京来的黄华丽也紧张呀,她这段参加国家大剧院《洪湖赤卫队》的排练,音乐部分作业刚做完,马上要进入表演部分的排练,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很高的艺术平台,他们很讲究工作流程,艺术标准方方面面都很严格,很讲究,再就是她不能请假,我很理解,怎么办呢?这里就需要黄华丽老师来呀,为此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黄华丽老师那么短的时间,我心想你能把词背下来就不错了,舞台上她那么稳定,她的一招一式,她的感觉、她的演唱根本不像是拿到谱子没几天,感觉像是练了两三个月的感觉,那是功底,那是舞台经验。张指挥也讲,看到黄华丽出场心里就特别舒服,因为她非常稳,她跟交响乐队非常的融合,节奏感、律动感,演唱气息那种流动、韵律,那种律动的感觉和乐队的感觉融为一体,指挥就很舒服,这就是经验。我们本土演员也很优秀,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无论是基本功还是演唱上,尤其是风格上,要唱出海南自己的特色,这点很重要。海南的特色是什么呢?我们海南岛上有那么多的民歌,我听过一些原生态的唱法,他们本身就很有特点,我们现在唱的大部分是所谓的学院派,当然还有合声,合唱需要声音再融合一点,音色再融合一点,再统一一点,这也需要提高。演员能不能唱出风格,这是特别重要的,包括里面采用的一些民歌,比方说“出海喽”第一句出来就要先声夺人,不能太平淡的演唱,“哩呀哩哩美”这样的东西怎么唱,要是老老实实的唱没有特色,你加入一点风情,我这是打比方,包括我们其他演唱的也是这样。

  怎么样唱出海南的特色,有些特色是创造的,民间没有那么唱,我那么唱,那是我唱的,什么叫做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旧中出新,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创新。我们的学理论的创作也有创新,演唱的方法也要创新,某种程度上讲演唱的创新高于创作上的创新。我写过很多作品,很多东西歌唱家唱出来,真不是我写出来的,作曲家和歌唱家,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歌唱家他们在创作,歌唱家某种意义上可以更加放开。

  这次请北京的演员来也很重要,包括演歌剧和大型的音乐会请北京一些好的演员过来演唱,这样下次我们自己来唱这个歌就有参照性,比如说黄华丽老师唱的,我们的演员也唱过了,我也听过,当然是唱小样,我听了小样以后感觉不错,音色很好,表现力也不错,但是还没有到最高的境界。黄华丽就是做了示范,为这首歌的演艺做了示范,大家可以学习,她是这么唱的,包括在台上那个范,比如《山不藏人人藏人》,我特别喜欢她唱的“你都为咱豁出去命,我也为你舍得了身”,那个感觉特别好,非常的感人,因为她演过很多角色很有经验,一到那感觉就来那么一下,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海南女声小组唱组合很好,能够留下来,如果有一组海南风情的这种歌,又有海南民俗传统又有现代气息,又很有特点,就是海南音乐的其中之一了。我觉得演员都挺好,我个人认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最好的年纪是35岁到50岁,35岁之前,你的技术、条件、修养、感觉、对音乐的认识、以及你对生活的认知很重要,35岁以后才逐渐明白演唱作品内涵。我的一首作品,我给一个20多岁的唱,到30多岁再唱,40岁现在再唱就不一样。真正的歌唱家最好的年龄是30多岁,如果基本功好,训练得好,在舞台上还是演员,如果已经60多了,那声音还是杠杠的,在台上依然大气磅礴,这就是艺术家。所以,演员队伍是海南音乐发展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方面通过《海南颂》的演出,借这个平台有提升,这就非常好。

  第三个是演出,怎么演,可以吸取其他省份的经验,比如说山东的《沂蒙山》歌剧,现在打的很响,据说演了几百场,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探讨,前段时间我给南京写了交响组歌《雨花台》,采纳了这个经验,反映也不错,国家大剧院也演出了,合唱团用了北京是最优秀的,而且是年轻演员,美声的、民族的都有,那你南京怎么演呢?他们自己录了音,微缩版,我特意跑到南京看了,他们在大的场合、重要的场合也用交响乐团,微缩版大概十多个人,演出效果非常好,能够把作品延续,不断的演,他换了一波人,换的全是当地演员,唱的也很好,也许不如北京演员好,但是,观众也喜欢,最重要的是微缩版给舞台的表现作用很大。当然这就不叫交响音乐会,叫演唱会,但这个微缩版我觉得也好,因为,观众还想看这个演出,这个我很有感触。比如说我喜欢《海南颂》里的《向海南》,观众就是为这首歌来看演出,演出在现场的震撼力很大,现在全媒体时代了,手机上放,完全不一样,你在现场的感受,回过头再听感受完全不一样,对歌曲的传播作用非常大。我希望咱们的演出,重大场合请交响乐团演,平常可以用微缩版演。舞台有调度,当然更好看,每次主要演员到齐,采用当地合唱团,用录音伴奏,宣传作用特别大。当然,这违背了歌剧艺术上要求,有点亵渎了歌剧艺术的皇冠位置,但是它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家喻户晓。《海南颂》完全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的作品很好,关键的时候请大腕来,我们自己平时也可以找本地演员唱。另外,再做一些加工,精炼朗诵词,包括视频,视频我的感觉是音乐会的动态视频少做,音乐是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的,个别作品视频可以再做简化,也不是不要,是简化,做一些简化处理。

  今天大家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很多教育,如果《海南颂》还要再打磨、继续加工,我愿意出一份我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王艳梅:感谢印主席,张指,朱嘉禾老师、黄华丽老师,感谢各位。只有对海南充满了感情,才会这么细致地跟我们分析,提这么多的意见建议,跟印主席和各位报告一下,海南一些主要的演出机构和导演已经在跟我提出,想要把这个变成一个舞台版(歌舞版)还有钢伴的微缩版,跟您说的很接近。我们所有作品的音乐都已经进棚录制完成了,而且所有的钢琴伴奏都写了,在海南落地,让各个学校排演是可以实现的,目前都可以实现,除了钢琴伴奏,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自己的乐队通过训练,多排练多磨合也可以演奏,这个作品对他们是一个历练。这次,在外请歌唱家老师们来之前,我们也让海南的歌手都唱了那些作品,全都有备用人选,所以,这个作品是完全可以落地的,需要做的话,可能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落地,大家对此充满信心,我也希望我们所邀的艺术家一起关注这个作品,将来有一些重要的演出机会还要把你们邀请过来。

  很多感谢的话说不过来,感谢涉及到的人和单位都说不过来了,还有我们音乐会的总导演蒙麓光,她今天有工作没能来,大家原谅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说了,希望大家积蓄力量,有追求,不放弃,努力实现我们把作品送到更多更广更高的平台上的梦想,谢谢大家!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