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国际传播策略

时间:2021年07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尚艳霞

  伴随着近代市民阶层在20世纪初的兴起产生,中国流行音乐在数百年之久的发展、成熟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诞生出无数优秀作品。时至当下,中国流行音乐借助互联网进行国内外的广泛传播,不仅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也成为中国音乐对外展示传播的重要渠道。如何让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流行音乐“走出去”,进入广泛的全球文化概念中,是当前中国流行音乐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借助新媒体优势,发掘网络传播潜能

  新媒体是通过计算机传播和呈现,以数字形式呈现的信息化形式媒体。如今新媒体上通过电子格式传播的流行音乐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以实体唱片、磁带、音乐CD等为代表的物质载体,而新媒体播放设备的发展面貌也相应日新月异,主打更高音质、更低收费与更广版权覆盖面积的专业手机播放器、音乐APP、电台APP成为软件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硬件设备则主打更方便携带的手机电脑音乐耳机、体积小巧但音质良好的移动音箱等。这些新业态都说明计算机与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今天的人们身处一场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音乐新媒体革命中。在此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也能凭借新媒体革命的文化传播模式,向着数字媒介介入后的跨地域生产、分发和传播模式转变。即使身处异国,只要能连上互联网,就能便捷地欣赏到中国流行音乐歌手的创作与演出。而在数据的存续性上,新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下的音乐数据库以数码信息、电子介质的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介质存储,流媒体与云空间中的在线数据又有效地为流行音乐原本增加了无数拷贝,去唱片店试听音乐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论及媒介起源时以“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重要论断奠定了现代媒介的空间理解模式。这一来源于生理学的媒介论阐明了人类的三种延伸,在看待新媒体问题时,也可以将其视为身体器官、感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以数字代码为基本载体的新媒体能完全跨越空间的屏障,令人的视觉与听觉感知到不同空间中的戏剧演出。在数码媒体的复制时代中,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了歌曲版权,任何时候都可以享受这首歌曲。由于新媒体对信息内容的便捷复制与分享操作,一首中国流行歌曲在利用数码设备录制完成后,其电子格式一旦被上传网络并开放转发、共享与下载权限,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无数次被拷贝,从而影响全球无数国家和地区的听众。然而目前在国外音乐互联网网站上公开发表的正版中国流行音乐仍然寥寥。尽管在国内,各大音乐平台已经着力与日韩、欧美等地的音乐公司展开了积极合作,但中国流行音乐的“走出去”与“引进来”之间始终存在较大的逆差。

  拓展多元内容,加强中国流行音乐的国际合作

  互联网新媒体使得现代音乐传播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受众交互交流的功能也更加强大。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中,物质世界的经验不再是固定介质上的有限信息,或稳定的、不可更改的片段经验,而是在巨型数据库中无数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共同的经验与记忆,尤其在形式多变、风格与唱法灵活的流行音乐中更是如此。以中国台湾的创作型歌手周杰伦为例,在2000年以前,华语乐坛流行的歌曲还是《心太软》《涛声依旧》这样的歌曲,但周杰伦在2001年推出一首融合了Hiphop音乐、重金属与中国传统民乐元素的说唱音乐《双截棍》,一改华语乐坛传统的苦情歌风格,将欧美正流行的说唱与中国传统的戏腔唱法结合起来。之后,周杰伦携带他的音乐以演唱会、互动会、取景拍摄等活动牵头海外进行流行音乐传播,积极增强中国音乐的国际话语权,并加强同海外媒体的合作,积极进行外媒宣传。与此同时,他的音乐中陆续出现了许多将R&B和Hiphop融入创作的歌曲,同时古典音乐演奏也进入其中。在与全球音乐人的交流合作中,周杰伦的音乐中又陆续加入了印度音乐、芭乐、英伦摇滚、乡村音乐等元素。周杰伦音乐的海外传播启发着中国音乐人应当积极拓展音乐内容,在创作、翻译、表演、商业策划等方面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当前,在缺乏海外宣传表演与中外音乐写作经验的情况下,自发性传播中国音乐的民间音乐人或民间组织举步维艰。然而,随着信息网络化、竞争市场化,所有媒体都被卷入了前所未有的全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传播渠道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在传播方式创新上的必由之路。在传统传播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依靠的主要大众媒介是国家范围或语言区内的传唱。但现如今依靠新媒体传播的流行音乐不需要靠重新口耳相传,而是依赖全球化的感知结构和对音乐的客观需要来获得。音乐作品在全球各地被移置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后,音乐网站的服务器可以按照不同类型、风格、唱法将流行曲目的数据库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快速检索、连续传输,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进行点对点的智能推送,可以大大加快中国流行音乐在海外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一首中国说唱歌曲,可能使用网络上由异国创作者上传的Beat(说唱音乐中通过鼓点、合成器乐器、采样等制作的伴奏)与汉语歌词结合而成,这一过程中云音乐平台、词作者可以与来自异国的Beat制作人进行协商合作,最后一起完成歌曲并对歌曲的歌名共同署名。这样一来,原本单向、线性、单媒体的传播模式被多向同时传输、块茎型乃至循环模式、多媒体传输的模式取代,中外音乐制作者的合作也更加便捷。

  打造融媒体集群,增强中国流行音乐国际影响力

  除音乐本身外,中国电影、中国电视剧等媒体的流行再次扩大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力,许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在国外有着远远超出一般歌曲的传唱度。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流行音乐应该加大与其他媒介形式及相关流行文化平台的合作力度,以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为目标打造新媒体矩阵;广泛借鉴经典影视音乐作品的传播经验,以中国流行音乐为本体,融合影视作品中的叙事性元素,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依托影视作品广泛传播,使海外民众了解中国流行音乐文化,逐渐形成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品牌合力。2021年,热门网剧《山河令》以英语、西班牙语、泰语、越南语、印尼语、阿拉伯语6个语种的翻译版本在海外视频平台上线,多次成为国外社交平台热搜话题。海外观众不仅积极自发对申请支付宝、注册账号、购买网站会员的全套教程进行分享,还有许多观众自发制作分享小语种字幕、对中文台词的典故进行介绍。这样的情况下,《山河令》中的插曲、片头与片尾曲《天问》《天涯客》等歌曲也在海外具有相当的传唱度,甚至有网友主动翻译了歌词的英文版。这样受欢迎的程度让该剧出品方对媒体坦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压力,“未来我们会充分完善海外用户的体验链,让他们也能像中国用户一样追剧,不仅内容要出海,追剧体验也要做到全球统一。”

  当下,中国流行文化创作机制更加全球化,文本的核心内容也逐渐具备全球共同的价值追求。许多中国流行音乐与影视作品一起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传播推广至海外地区,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鲜明标识。在未来,共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以及多元化文化发展必将令全球观众从中国流行文化中找到更多共同语言;中国流行音乐也应担负起弘扬传统艺术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责任,与其他艺术形式及媒介平台一起,为推动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编辑:刘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