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语言决定唱法》郁钧剑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在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举行。人民音乐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杜永寿,歌唱家吕继宏,词作家王晓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彭吉象,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中国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永刚分别致辞。
《语言决定唱法》一书试图立足民族文化土壤,打破西方声乐体系单一参照的局限,为中国民族声乐自主发展构建出一套“从实践到理论”的路径。该书作者、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在分享中表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语言,中文以“十三辙”为基础,与西方语言有着本质的差别,如“姑苏辙”无法找到对应发音,需要进行创造。郁钧剑认为,研究语言与唱法的关系实际上是“解了一个扣”,民族唱法没有像芭蕾舞步一样明确的评判标准,应当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基础上,保持民族唱法的特点与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一直要追求的目标。
杜永寿在致辞中表示,《语言决定唱法》的出版对深入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规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王晓岭表示,《语言决定唱法》这个书名,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艺术主题,它精准揭示了声乐艺术中一个长期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规律,系统阐释了语言作为承载民族情感、地域风情、文化价值的载体,如何从根本上塑造和决定歌唱的方法。植根于语言土壤,重视研究母语的独特魅力,是解决歌唱领域“千人一面”现象的关键和方法。
“这本书好在很有用。它值得、需要、必要。”乔佩娟认为,对于声乐从业者来说,研究语言与唱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聆听部分青年演员的歌剧演唱时,总会觉得“差了点什么”,这一点便是歌唱的基本方法。当演员用西洋方法演唱中国作品的时候,缺少的就是中国语言的韵律。她表示,希望通过研究,让不同的唱法都可以唱好中国作品,更接近中国人的感情。
活动设置了作品演唱导赏环节,金钟奖得主孔庆学、毛一涵、王饼、马鑫芮、郁留成、李佳蔚、冯金伟、庄云龙、王山、张明旭、于海洋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大河涨水沙浪沙》《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槐花故事》《尕妹妹》《挑茶郎从门前过》《阿里郎》《樱桃花开的时候》《江南四月车水忙》《粉墨春秋》《天路》《来了不想走》等优秀民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