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天团”赴港献演 川剧梅花香江绽放

时间:2023年05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欣

重庆市川剧院携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赴香港连演三天

“川剧天团”赴港献演 川剧梅花香江绽放

  4月28日至30日,受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之邀,在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三度“梅花奖”得主沈铁梅带领下,重庆市川剧院携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赴香港献演,3天时间,带来两场《李亚仙》和一台折子戏专场。这是一场堪称“川剧天团”打造的戏曲嘉年华,沈铁梅领衔,“梅花奖”得主王超、胡瑜斌、黄荣华以及众多优秀演员纷纷亮相,好戏连台。以川剧之名,中国传统戏曲之美又一次闪耀香江。

  梅花竞绽,诠释川剧经典《李亚仙》

  “我曾有美目一双人慕仰,辨不清那些世态与炎凉,如今我眼虽失明心却亮,才看透人世间伪善虚妄……莫道眼前黑茫茫,心中自有一片光……”4月28日和29日,连演两场的《李亚仙》令香港戏迷沉醉不已。大戏尾声部分,一段咏叹调如诉如泣、酣畅淋漓,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情绪,雷动的掌声不绝于耳。谢幕时,人们纷纷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部戏中,沈铁梅饰演了李亚仙一角,而男主角郑元和则请到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梅花奖”得主王超扮演。两朵“梅花”一台大戏,被誉为“中国版《茶花女》”的《李亚仙》,在成渝两位川剧名家的艺术碰撞之下,灼热迷人。剧中,沈铁梅以清越、婉转、动听的唱腔,塑造了一个至真、至纯、至性,又不失自尊、自爱、自省的古代底层妇女形象。她“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神韵抓紧了观众的心,演出如行云流水。

  4月30日亮相的折子戏专场也星光熠熠,彰显出重庆市川剧院人才济济的传承之力。4个折子戏包括:胡瑜斌、黄荣华两位“梅花奖”得主合作的《长生殿》,青年新秀陈秋锦、唐纬带来的《打饼》,优秀青年演员陈飞、徐超演绎的《醉隶》以及沈铁梅与易传林带来的压轴戏《阖宫欢庆》。《阖宫欢庆》是一折体现花旦应工,兼具地方特色与生活情趣的传统喜剧。1989年,沈铁梅凭借恩师竞华亲授的《阖宫欢庆》等首度“摘梅”,此次演出对她而言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三年之约,一波多折圆满于春天的相见

  香江畔的这场川剧艺术嘉年华,早在三年之前就已定下。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戏曲表演艺术主管钟珍珍介绍,最早的邀约是在2017年,原本2019年已经一切就绪,但因疫情来袭未能成行,“如今我们在春天相见,一波多折,也终于圆满”。

  钟珍珍与重庆川剧结缘已快10年。“2014年,中国剧协组织‘梅花奖’艺术家来港演出,当时戏曲中心尚未建好,我们就在海边搭棚唱戏,艺术家们一人一段折子戏,沈铁梅唱了一段《李亚仙》选段,观众非常喜欢。我在重庆、深圳都看过沈铁梅的演出,印象非常深刻。”钟珍珍坦言,自己对沈铁梅的川剧艺术有执念。“首先是声腔,铁梅被称为‘声腔女状元’,实至名归!她在舞台的每个场面都无可挑剔,演唱兼顾了表演,甚至场景构图也心思用足。在沈铁梅身上,我看到的就是这种一流的艺术。”

  香港观众能听懂川剧吗? “当然不懂。”钟珍珍笑道,“但香港观众很包容,包括川剧在内,内地的京剧、婺剧、昆曲等,他们都听不明白,但有字幕就够了呀,通过字幕辅助了解剧情,更重要的是看舞台、看表演、看身段、看功夫、听唱腔,只要是美的艺术,大家就懂得欣赏、愿意欣赏。”

  “之前从没看过川剧,现在我感到太惊喜!”香港观众杨文德女士是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会员,也是一位粤剧迷,“川剧跟粤剧有共通之处,四川话跟普通话很像,加上配有字幕,我看起来并无障碍,非常过瘾。沈铁梅的声腔、身段、表演都让我印象很深,演员美,舞台美,故事也凄美,好几次我都流泪了。”同样抱着“开盲盒”心态赶来的还有观众李廷和,他笑呵呵地说,自己是“冒险”买票以身“试”川剧的,“感受特别好,不但整部戏好看,而且每一段旋律都好听,以后会对这个剧种多多留意。”90后的陈婉怡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她,事前做足了功课,也获得了惊喜:“我知道这个戏的高腔很了不起,很高兴见到了沈铁梅,我对祖国的传统戏曲也愈发地热爱。”

  美美与共,推动内地香港文化交流合作

  香港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2019年落成的戏曲中心占地2.8万平方米,内设宽阔中庭、茶馆剧院、顶层剧院、演讲厅等,被誉为戏曲艺术的殿堂级艺术演出场地。这里紧邻维多利亚港,以国际大都市香港为平台呈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弘扬。

  第一次在家门口过足了川剧戏瘾,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英、汪明荃夫妇也很高兴。“我们都是铁梅的戏迷,知道她来香港,我们好开心。三天的演出票都买了,我们每天都会来。”汪明荃说。几年前,他们夫妇曾率队赴重庆市川剧院交流,看过沈铁梅的戏,但并没看过完整的《李亚仙》,因此此次“我们一场都不落下,要把戏瘾过足”。“所谓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我们中国有300多个剧种,表演程式、唱腔、语言、基本功都各有特色,传承和保护各地不同的剧种,不是为了超过对方或者怎么样,而是要百花齐放。”汪明荃表示。

  “川剧跟粤剧的确很不一样。”罗家英说,川剧尤其讲究做工,有很多像变脸之类的功夫、技巧,“而且川剧跟京剧也不同,全中国戏曲都深受京剧影响,但川剧保存了更多具有川剧传统特质的东西,那些古老的功夫、传统的绝招,都对我们粤剧的传承发展很有启发。 ”罗家英介绍,早年川剧名家周企何曾来港演出《迎贤店》与《意中缘》,被报纸评价表演风趣脱俗,做工细腻自然,饶有幽默感,更具含蓄美,不愧为“川剧幽默大师”。后来川剧前辈名家晓艇老师也曾来香港演出、讲课,培养了一批川剧观众。“现在,铁梅又带来了了不起的经典《李亚仙》,我看现场观众都很喜欢。相信假以时日,川剧也能在港收获更多戏迷。期待渝港戏曲界多多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