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好书,这样写好新时代的劳动者

时间:2023年05月0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五一”国际劳动节

  作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镌刻了对广大劳动者深深的敬意

  新时代的人民

  有在大转折面前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

  有在和平年代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典型

  有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劳动模范

  但更多的

  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

  聚焦人民大众中的劳动英雄

  是时代赋予文艺的使命

  文艺作品的笔端

  要能代表人民中的大多数

  在平凡人身上

  挖掘出中国精神、中国形象和中国故事

  古往今来

  无数艺术家

  秉持与民族同步

  与时代相融

  与人民共鸣的艺术理念

  以不同视角

  塑造劳动形象

  刻画劳动精神

  展现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

  歌颂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的优秀品格

2022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年度好书(来源:央视网)

  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好书”日前揭晓,共有42种图书入选,其中包括10种文学艺术类图书。

  这些文学艺术类图书中

  有哪些描写了新时代的劳动者呢?

  他们又是如何将这些劳动者的形象

  跃然纸上的呢?

  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些作品

  体味新时代劳动人民的风采!


《宝水》乔叶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部长篇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文学书写力作,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冬——春,春——夏,夏——秋,秋——冬,四个章节如同一幅长卷,在四时节序中将当下的乡村生活娓娓道来。宝水,这个既虚且实的小小村落,是久违了的文学里的中国乡村。它的神经末梢链接着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链接着当下中国的典型乡村样态,也链接着无数人心里的城乡结合部。村子里那些平朴的人们,发散和衍生出诸多清新鲜活的故事,大量丰饶微妙的隐秘在其中暗潮涌动,如同涓涓细流终成江河。

  书中女主人公是人到中年的地青萍,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


《天露湾》 陈应松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该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代背景,抒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而艰苦的创业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在荆州长江南岸天露湖边天露湾村,共产党员、村支书洪家胜父子和乡村能人金满仓父女两家人两辈人经过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江南地区种植葡萄的奇迹,带领乡亲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共同富裕。

  小说中的主人公金满仓,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他命运坎坷,为改变贫穷的命运种葡萄,又承受了更多的磨难。但最后,他成了县里葡萄产业的功臣。新一代农民代表洪大江,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和高级农艺师,放弃上海的高薪待遇,回乡种葡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经营的生态葡萄农场,是先进的生态种植理念的产物。这个集采摘、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现代葡萄产业园和精品果园,还酿造出适合东方人口味的“天露”葡萄酒,带动了全县葡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在两代“葡萄人”的努力下,天露湾成为了葡萄飘香的美丽富饶的乡村……


《西海固笔记》 季栋梁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是作家季栋梁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作者对家乡感情表达较为完整的一次记录。作者扎根于深厚的宁夏西海固大地,深入基层的社会组织,捕捉细微的社会细胞,让作品保持着泥土的气息与活力、诗意的厚重与提升。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袤乡村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和成长。作者踩进生活的泥土,贴近现实的人物,去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

  作者深入到乡村百姓的精神深处,不仅触摸到他们务实又浪漫、直爽又不失幽默的情感脉动,呈现出他们坚韧不拔、朴实而倔强的性格特征,而且展示出他们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的生命能量。

  彭阳县的农民李志远双腿残疾,瘫在炕上。但他喜欢种树,要在家乡“种出一个花果山,种出一个桃花源”。他“连爬带挪义务植树24年,植树10万株,绿化荒山350亩”。过了花甲之年的他孑然一身,每一棵树就是他的儿女。他生活简朴,将所有收入都用在了种树、周济穷人和资助学生上;盐池县的治沙功臣白春兰与风沙鏖战了几十个年头,经历了3岁女儿差点被飞沙活埋、一同治理沙漠的丈夫因病辞世、大儿子离世等生命剧痛,但她仍不愿离开这冷酷的风沙。白春兰在沙漠几十年的坚守和奋斗,终将沙海茫茫的“一棵树”变成了瓜果飘香、牛羊成群的绿洲,被誉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典范”。这一系列鲜活的西海固乡民形象,真实而亲切,自然而伟大,不仅体现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坚忍执着、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优秀道德风范,而且体现着善于思考、挑战自我、渴望建功立业、尽情绽放自我的社会主义新农人的精神风貌。正是他们,代表着脱贫攻坚战的坚实深厚的民意基础。


《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 陈启文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该书为全景式展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楷模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克服重重挑战,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在东江和香江之间搭建起一条香港供水生命线,生动还原了东深供水工程各个建设时期的艰辛历程,再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家国记忆。

  50多年来,有3万多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满足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助力香港经济腾飞,保障香港民生福祉,支撑香港的繁荣稳定。

  书中王寿永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正是这个普通工人在这个伟大的工程中,挺立起一种不屈的意志,让我们在伟大工程中既看到制度的力量,也看到人心的力量。这也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施工场景可以感动世界,并能够凝聚起港人感情的原因所在。


《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 陈洪金 著 希望出版社

  该书用平实的语言,清晰完整地呈现了张桂梅的成长历程,真实再现了一个以爱为本、初心如火,用一生去书写教育诗篇的张桂梅形象。作者将张桂梅总结评价为一位“平民教育家”,并用大量细节故事展示了张桂梅“平民教育家”的面貌。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从一个崇拜革命者江姐的小女孩到执着奋斗的人民教师,再到无私奉献的福利院院长、感动中国的中学校长,张桂梅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张桂梅身上,有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就是中国人的善良、勤奋、诚信、忠诚,遇到困难百折不挠,认准了的事情就会认认真真不懈追求。


《出路》 马慧娟 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该书是一部讲述西海固妇女通过移民和自力更生找到生活出路的自传体小说。以作者马慧娟的个人经历为主线索,讲述其从出生、上学、农田劳作、移民红寺堡、打工挣钱、文学创作,一直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所听所见,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和加工,将西海固贫困农民在党和国家的生态移民、脱贫富民等政策下,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娓娓道来。该书旨在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作者马慧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可她心中却燃烧着对文学的追求和梦想,劳动、读书、写作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6年时间,她写坏了七部手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的作品刊登在文学杂志上,散发出墨香味成为了读者的精神食粮,也凝聚着她辛勤的汗水和付出,她用写作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高干梁是贫瘠的,贫瘠的土地带来的“贫穷”的感受是深入骨髓的。也因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比任何人都更向往改变,也更有行动力。易地搬迁红寺堡,顶风冒沙砌墙盖房种树,挖水窖,开毛渠,淌水浇地;温棚“打窝窝”“拉帘子”……都在马慧娟的笔下活灵活现。那一份如数家珍,那一份熟稔内行,瓦刀起落间,新房落成,手忙脚乱中湿身堵斗渠,在打工的温棚内给绿辣椒吊线……“技术含量”高的劳动交响曲,是她一路走来的耕作。

  劳动创造幸福

  奋斗开创未来

  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用自己的艰苦奋斗

  在平凡岗位上实现突破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在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攫取时代精神

  刻画出感人至深的典型形象

  奏响这个时代的黄钟大吕

  是当下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所在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

  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就文艺作品创作而言

  要创造新时代的艺术高峰

  创作者必须视野高阔、思考深入

  切实把握时代所向、人民所需

  以人民为中心

  书写今天火热的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

  (来源:部分文字参考新华网、《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红网、《羊城晚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