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提升原创出版能力

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

探索可能 聚合优势

共同攀登新时代文艺高峰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提升原创出版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原创出版能力提升,推出更多的文学精品力作,这是文学界、出版界的共同任务。

  原创出版能力对民族文学、文化起着塑造和推动作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既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事情,也是包括出版界在内的整个文化生态、文化生产体系的共同责任。在整个文学创作生产过程中,从作家、编辑再到出版,我认为每道工序都参与着一个重要作品的形成和塑造。作家的作品经过编辑、出版,或者说出版业拥有高超的原创出版能力,对民族的文学、文化起着重要的塑造和推动作用,我们要珍视这个重要的文化传统。

  我在《人民文学》杂志从事了22年的编辑工作,作为一个“偏执狂”编辑,我认为在整个文化的创造和生产体系中,编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从某种程度上讲,意味着编辑既担负着一本书或一份期刊的工作,也把握着文化的品位和标准,即图书或期刊成品的质量。

  编辑要在出版环节担负责任,确保优秀原创作品生产。作为编辑,作为出版、生态文化的一个环节,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坚持标准,不断与时俱进,既坚持又发展,最终实现创造性转化,编辑要从根本上对文化负责。

  编辑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都是繁琐的、具体的、艰苦的、麻烦的。仅就编辑行当来讲,如何把伟大的意义落实到提升原创出版能力中,需要每一位编辑将理念、文化责任落到实处。判断一个编辑是不是好编辑,要看他有没有帮助作者提高作品质量的能力,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甚至可以说要看他有没有参与修改作品的能力。

  就文学来讲,从作家、编辑再到出版,要形成一个很好的、真正聚焦于质量的工作伦理。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负起责任。有时候我觉得,作家是被“惯坏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有时候考验我们的,或者是决定能走多远的,恰恰是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回到初心。

  在我来看,出版社、编辑需在出版环节担负起责任,不能仅靠理念,至少还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出版社要建立传统和文化。这个传统和文化是指“不惯着”作者。特别是占据文化高地的大型出版社更不应该将自己变成作家的“跟班”。作者在出版社出书,就要达到出版社的标准,这样的理念应成为出版社形象、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我在《人民文学》杂志工作时,不管谁的稿子我都改,不能改的稿子就退回去。在我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真没碰到稿件不能改的作者。在今年公布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索南才让的作品《荒原上》荣获中篇小说奖。在评奖前,我根本不知道索南才让是谁,也没看过他的作品。后来了解到索南才让是一位青海牧民,《荒原上》是编辑与他反复沟通、打磨,用了近两年时间才修改完成。因此,我想不是我们做不到,有时候就要看杂志社、出版社有没有这个传统和文化,有没有能力一代一代贯彻下去。

  二是编辑水平要过硬。我自己当过编辑室主任、主编,有的编辑我会特意强调,不要对作品瞎改。因为我知道他/她水平不够,有时候改得乱七八糟,反而将作品改差了。如今,有水平的编辑确实不多,尤其在文学行业,应该把好的文学编辑留下来,不要认为编辑是个技术活,稿子拿过来,编辑处理后就能四处吆喝销售。真正能够和作家、作者进行有效、充分沟通交流的编辑,能够帮助作家走得越来越远的编辑,才是真正的人才。

  三是形成制度确保编辑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要形成一套制度,确保编辑能够通过经验、判断在编辑阶段有效提高作品的质量。学术期刊有严格的外审制度,我认为外审的做法非常有效,尤其是匿名外审,论文不好就是不好,有时会提出尖锐、准确的意见,作者要不断修改,直到外审专家满意,期刊才决定是否录用。我以前认为外审制度仅限于学术杂志,在翻看资料后发现,国外的出版业大都实行严格的外审制度。这方面,我们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

  总而言之,就中国作家协会来讲,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支持出版业和作家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原创作品、优秀作品的出版。为此,我们推出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该计划也是中国作协着眼于推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所搭建的一个新平台,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的发动机,也特别期待能够与出版界的同仁共同探索,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提升原创文学出版能力,找到提升原创文学作品质量的新办法、新路径。

守正创新 提质增效

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原创童书

  ■邵若愚(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儿出版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品种数量不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对外交流不断拓展。作为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少儿出版成为拉动并提升中国出版业市场发展的“领涨力量”之一,自身的原创出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作为少儿出版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当前的出版形势和出版使命,全面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宏观目标和重大意义,深入领会建设文化强国、打造时代精品、提升原创出版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提升原创出版从来都是少儿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重视问题。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警惕增速放缓、码洋虚增、库存增加等问题,以及“过剩”“乱象”“失衡”等现象。二是直面现状。近两年少儿出版行业迎来大变局。在遭受疫情、双减、渠道转型等多重因素叠加之后,少儿图书市场增速放缓,变化迭现,各细分板块存在消长变化。

  在数据中梳理路径和处境,直面少儿出版困境和挑战。一是品种和规模增长乏力,自我发展内驱力需要提振。以新书作为原创力的参考指标来看,近几年少儿出版在品种、规模、影响力和创新性方面持续减弱。市场新书更新频率下降、头部新书榜单影响力减弱等,反映了目前少儿出版内驱动力不足。二是引进图书挤压市场版图,本土竞争力需要提升。原创比重虽有极大拉升,但从引进版码洋比重、册数比重等数据看,有些细分板块如科普百科、绘本等引进比重仍然很大。市场版图有限,本土原创童书的空间难以在短时间有所突破。三是重复出版和盗版侵权导致市场无序低效,行业秩序需要规范。全国约580家出版单位纷纷进入少儿出版圈,使得专业少儿社的优势渐弱。少儿原创出版经常陷入研发——跟风——同质——泛滥的无奈循环。四是价格乱象、折扣比拼,影响出版生态的健康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营销模式加速行业变局,“打折成为平台快速集聚流量的手段”。少儿图书在短视频电商中码洋比重最大,折扣率又连年下降,有销量无利润,原创出版的市场效益无法得到保障。后疫情时代“无序价格战”更烈,且销售渠道极为窄化。五是原创研发机制的不充分,造成细分板块发展不平衡。科普百科、绘本等比较依赖引进版,少儿文学、卡通漫画和心理自助等领域的原创品牌尚显不足;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的引进版、汇编类图书更受电商渠道青睐,而需要中长期高投入的品质图书要承受研发和培育的巨大压力。这限制了原创本土品牌的有效建设。

  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战略,共商原创出版破局之道。一是要加强导向管理,增强主题出版意识,做好少儿主题出版的新增量。主题出版已成为重要的出版样态,并为市场贡献了新的增长点。在选题策划上要提前布局、精准定位,抓住重要事件和重要节点,以少儿社独有的小切口小角度,积极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图书,以此撬动市场、赢得双效。二是要加强内部创新,以双效管理机制作为发展的引擎。出版单位要坚持专业立社,提倡创新式发展;强化行业标杆建设;守土有责严把质量关,设立有效激励机制和生产机制;要优化人才建设和项目管理,积极培育复合型出版人才等。三是要将品牌意识作为核心能力,扎实做好精品出版。中国童书出版原创力不断增强,是我们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专业少儿社要围绕精品工程,提高专业出版壁垒,从选题源头提升品牌引领能力。四是要坚持纸数互动,推动原创图书的融合发展。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全面贯彻数字化改革精神,加大融合创新类产品开发,积极推进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五是要坚持国际视野,真正实现海外影响力的传播。好童书无国界,为让中华文化真正“走出去”,少儿出版要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职责。近几年有一些主题读本、少儿绘本及抗疫主题、“一带一路”图书等实现版权输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下真功夫 练真本事

提升时政类图书原创出版能力

  ■刘华新(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经历了复苏探索阶段、稳步发展阶段、繁荣发展阶段,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各类原创出版精品佳作迭出,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版工作是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单位应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原创出版能力。2019年~2022年8月,我国原创图书码洋比重从20.01%逐年递增至25.54%,原创图书品种比重从24.25%增至25.36%。这表明原创图书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提升。

  从近两年北京开卷数据发布的零售市场原创图书排行榜TOP50不难发现,时政类图书每年只有1~2种入围,比例较低。虽销量排行靠前,码洋占有率很高,但难掩时政类图书整体原创品种少的不足,且入围品种差异化不明显,这也说明与少儿、文学类图书相比,爆款原创时政图书面临多样化、差异化的提升之路。

  时政类原创出版有待破局。时政类原创图书较为稀缺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时政类图书创作缺乏源头活水。时政类图书出版大多具有一定时效性或需要配合一定的时间节点,原创时政类图书与一般汇编作品相比创作周期长,审读周期也长,这与出版的时效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出于成本收益方面的考虑,出版社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策划时政类原创图书的积极性。作者投入与所得严重不匹配,一线研究人员创作积极性普遍偏低。二是时政类图书内容缺乏大众化、可读性。时政类图书一般理论性较强,相当一部分没有充分考虑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可读性不如人意,处于“曲高和寡”状态。三是时政类原创图书自身的矛盾。时政类图书要求出版速度尽量快,而原创往往滞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时政类原创图书,特别是原创精品,可遇而不可求。四是名家大家效应被稀释。名家资源有限,争抢的结果导致炒名家冷饭的作品时有出现,而对中青年后起之秀的挖掘力度普遍不够。

  六方面实践,提升时政类图书原创出版能力。一是要立意高远进行图书策划,上承中央精神、下连国计民生。策划选题时需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将中央精神与国计民生有机结合。二是要牢牢立足特色优势,深挖优势领域的原创内容。出版单位应立足自身优势特色,走差异化、地域化、个性化原创出版之路。三是要努力探索创造性转化,为原创出版注入源头活水。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要求,将过去的内容赋予新时代的内涵,重新激活其生命力。四是要严格把好作者关,发挥出版对创作生产的引领作用。既要认真做好名家大家的原创作品,也要充分挖掘、培育中青年优秀作者队伍。五是要认真践行“四力”要求,打造原创出版人才队伍。对图书出版工作者而言,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更为突出。增强“脚力”要求编辑躬身深入本行业基层、一线,挖掘好的选题资源、作者资源。增强“眼力”要求编辑要有政治眼光、世界眼光、长远眼光、专业眼光。增强“脑力”要求编辑能够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六是要切实提高审读质量,设立良好的审读机制。出版社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高审读质量。一方面培养强编辑、名编辑,另一方面寻求与主管单位及社会各界资源有效对接,提高审读质量。出版社通过多管齐下,力争做到高质量与高时效的统一。

  提高原创出版能力,是加强主题主版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唯有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乘势而上 潜心谋划

提升原创文学内容价值

■葛庆文(译林出版社社长)

  强健的文化原创力构成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原创出版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当前,中国进入繁荣强盛的新时代,新的文化发展背景下,原创文学出版既有条件又有需求,面临全新机遇,同时也比以往承担了更多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从某种角度说,它更体现出文艺创作的丰富内涵与精深境界,更创新和丰富着文学的审美范式,更能满足人民的美好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原创文学出版进入稳步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历原创文学复苏发展期、长篇小说蓬勃爆发期、原创文学出版细分期后,近年来,原创文学进入稳步发展期,优质原创文学的生命力持续加强。这一时期原创文学的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出版大环境空前利好,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中国作家协会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为文学精品生产赋能。二是原创图书品种比重不断提升,销量表现突出,近年来图书零售市场销售品中原创比重扩大。三是畅销书与影视互动生产,文学与影视联姻成为出版鲜明特色,网络新媒体给原创出版物带来全新机遇,数字出版、“互联网+”和“IP”化运营,扩大原创文学的衍生空间。

  七方面困扰原创文学出版高质量发展。我国的原创文学出版虽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原创出版“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社会环境浮躁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定力不够、过多看重名利等内部因素多重影响,作品存在同质化、庸俗化、扁平化、小众化等问题。二是原创出版资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好作品相对不足、出版方非理性竞争,造成作品价格与价值偏离,使得版权费高昂、版权合同苛刻、版权协议混乱等,新人作家及潜力作品亟需更多关注。三是原创文学出版的优质编辑人才匮乏,编辑主力偏年轻化,缺乏对时代发展的洞察力、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对读者需求的捕捉能力、对日常信息的提取转化能力。同时,编辑与作者年龄、资历不对等,缺少平等话语权,判断书稿、主题丰富、结构优化、查漏补缺能力欠缺,难以增值文学价值。四是全媒体营销较为单薄粗糙,很多文艺类出版社还处在全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转型阵痛期,远未适应图书营销新需求,作家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也面临“渠道为王、流量为王”的现实处境。五是原创文学链条存在割裂痛点,纸书、电子书、有声书、海外传播、影视版权割裂,无法实现各环节有机联合,不利于整体性和立体化打造原创产品。六是原创文学领域分类不够科学细化、大数据建设欠缺,系统性研究和较为具体的政策扶持、资源倾斜尚待加大力度。七是版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作者版权意识较为薄弱,有时会重复授权,市场监管不足,畅销书、常销书侵权盗版严重,读者对图书版权保护的认识亟待加强。

  促进原创文学蓬勃发展,适应时代、服务读者,实现更广泛的国际传播。为解决原创文学出版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出版社要结合自身定位走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精品原创发展道路,坚持垂直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理念,建立优质原创产品矩阵、打造品牌原创产品线;完善作家梯队,打造优质作家IP,培育青年作家,发掘维护特色作者,强化精品文学出版的基础和源头;加强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全方位培训提升编辑职业素质和能力;大力搭建新媒体矩阵,寻找合适的新媒体平台做精宣发;加强各方合作,打破原创文学全链条割裂痛点;加强各方对原创文学的资源倾斜,建立原创文学资源库,支持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多方合力保护扶持原创力。出版界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度自觉地关注原创出版,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一流出版精品,切实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郝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