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热议—— 守护民间文艺瑰宝 践行民间文艺使命

时间:2021年07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7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中国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在全体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天下午,出席第十次中国民代会的代表分成6个小组,认真学习领会黄坤明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结合工作实际或业务专长畅谈感想和体会,学习讨论氛围非常浓厚。

  代表们一致认为,第十次民代会是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盛会。黄坤明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间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厚爱。黄坤明同志的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刻、语重心长、催人奋进,立足民间文艺界实际,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分析,对民间文艺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黄坤明同志讲话要求,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创建中国特色民间文艺话语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推动新时代民间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鲁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在全国民间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中,黄坤明同志在第十次中国民代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从民族发展的高度、社会历史的广度、精神文化的深度上对民间文艺发展作出了指导和部署,对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成果和目标方向作出了阐释。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民间文艺发展的文化意义、服务面向、工作重点和职责任务,在民间文艺的具体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守护好民族文化的瑰宝,践行好民间文艺的使命,推动新时代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邱运华代表认为,民间文艺要服务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立足在当代,植根在人民,无论是强调文化自信、人民情怀,或是创新创造、传承保护和传艺立德,始终把民间文艺服务时代作为核心要义。

  万建中代表认为,民间文艺学科积淀深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学科点之一,涌现出一大批老一辈民间文艺学著名学者,他们留下了极为丰硕的学术遗产,为民间文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为民间文艺学科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期。民间文艺的田野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新时代,民间文艺学科建设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就。

  李丽娜代表表示,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守正创新,推动民间文艺创新发展;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中;要礼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世代相传。

  李豫闽代表认为,黄坤明同志的讲话中谈到民间文艺事业发展要重视“一手抓保护,一手抓研究”,并结合实例谈保护的必要性和研究的重要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民间文艺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要对散落各地的民俗事象、习俗、仪式,以及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其他新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和深度转化,让更多人了解民间文艺,参与其中,使民间文艺永续发展。

  倪里勋代表表示,近年来,上海民间文艺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海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孕育生发民间文艺的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趋势性变化,让新常态催生新动能,让民间文艺“涅槃新生”,更好服务城市发展,服务群众生活,激发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是都市民间文艺发展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作为联系广大民间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民协要发挥好风向标和助推器的作用。要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创新内容和方式,为人才搭建创作、展示、交流、传播的平台。敞开胸襟,跨界融合,探索吸引、发现和培养民间文艺人才的机制,营造民间文艺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的环境,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毛巧晖代表表示,民间文艺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的精神文化之根。对于民间文艺,我们既要注重其代际传承,也要关注当下的新发展。在网络时代,如何凭借新媒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传承人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自己,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新课题。 

(编辑:包梦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