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深入青海一线调研河湟二月二节

时间:2019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图/文 白伟

   

  3月8日,农历二月二,中国民协组织民间文艺学者深入一线调研青海河湟二月二节。图为“我们的节日——青海河湟二月二节暨2019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七届“慕容古寨”酩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3月8日,农历二月二,“我们的节日——青海河湟二月二节暨2019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七届“慕容古寨”酩馏文化旅游节”在青海省湟中县金仓岭下的慕容古寨举行。由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德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等组成的中国民协调研团一行在这一天也来到这里,实地调研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民间传统和酩馏酒文化的历史传承。

   3月8日,农历二月二,中国民协组织民间文艺学者深入一线调研青海河湟二月二节。图为“我们的节日——青海河湟二月二节暨2019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七届“慕容古寨”酩馏文化旅游节”祭酒神仪式现场。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民间文艺学者一行到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调研考察掐丝唐卡、青海刺绣、土族盘绣等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艺网 白伟

  在青海有个说法,就是不过二月二,等于年还没过完,可见当地对农历二月二的重视程度。过了二月二,大年的帷幕才算真正落下,春季来临,万物复苏,标志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天微微亮,古井旁就已经热闹非凡,酩馏传承人开始点香烛、敬美酒,请龙饮水。之后引井水入酒坛,走进烧坊祭酒神,祈祷今年有一个好收成,盼望着酿出更多清香、上等的美酒。来自四里八乡的游客在慕容古寨祭酒神、酿新酒,,以独特的方式迎接一年中农事活动的开始。慕容古寨因古法酿制“慕家酩馏酒”而闻名,村庄因此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慕家村”。“慕家村”以慕姓为主,据考证,祖先为鲜卑慕容氏,后迁居各处,而湟中县的“慕家村”即为慕容氏后人中一支居住之所,并完整保存了其历史和文化的优势资源。相传这里酩馏酿造史有400余年,酩馏酿造技艺被认定为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慕家村”酩馏酒酿造技术是以家庭为传承方式,言传身教,是典型的青海酩馏酒的缩影。2015年,“慕家村”酩馏被确定为第一批青海老字号,因400多年历史而成为全省历史最长的老字号。民间文艺学者一行冒着小雪、走在泥泞的山路上,近距离接触了当地传统祭酒典民俗、古法酿酒工艺展示、民俗特色文艺演出、老磨坊胡麻油压榨展示等过程,还详细了解了“慕家村”的历史沿袭。

民间文艺学者一行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满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青海省唯一掌握高道数手工丝毛挂毯绝技的工艺大师汪巧银展示亲手制作的丝毛挂毯。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青海索琳手工毯运营负责人杨韶鹏介绍手工丝毛挂毯编织技艺。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民间文艺学者一行调研青海省非遗堆绣传承人乔应菊的堆绣技艺。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在紧张的三天行程中,民间文艺学者一行还到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进行调研考察,详细了解了掐丝唐卡、青海刺绣、土族盘绣等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

  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秘书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掐丝唐卡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卓玛康珠介绍,近年来,青海掐丝唐卡的出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掐丝唐卡高雅而华贵,富丽堂皇,线条流畅,立体感强,既保持了传统唐卡工艺的风格,又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

 

民间文艺学者一行调研西宁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尚奎的西纳川铸钟技艺。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土族民间刺绣也是青海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据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陈玉秀向民间文艺学者一行展示了她多年来收藏的刺绣作品和最新的百米长卷作品并介绍,土族民间刺绣品与土族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心灵手巧的艺术家更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将其更加的生动形象化,表现出土乡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满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西宁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尚奎的西纳川铸钟技艺、青海省非遗堆绣传承人乔应菊的堆绣技艺及青海省唯一掌握高道数手工丝毛挂毯绝技的工艺大师汪巧银的丝毛挂毯编制技艺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民间文艺学者一行先后深入到青海省湟中县的多个镇,详细了解了这些手工艺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对青海民间手工技艺者在面临手艺传承、经营、政策等方面重重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对手工技艺的执着精神表示叹服。

 

  

(编辑: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