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京味文化交流活动走进台湾

时间:2018年05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享京腔京韵 传民族心声

第十八届京味文化交流活动走进台湾

  最美人间四月天,中华大地一片明媚鲜妍。4月18日至23日,来自北京书画、民间艺术、杂技、音乐、曲艺等门类的艺术家一行34人带着满心的喜悦、重逢的迫切一路南下,来到宝岛台湾参与2018北京文化周之“享京腔京韵 传民族心声”京味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通过文艺演出、书画笔会、摄影展览、非遗展示等形式,为台湾高雄市和屏东县的观众捎去北京人民的问候,送去大陆文化发展的最新讯息。

  京味文化交流活动历经17年,足迹遍布台北、台中和台南,吸引14万台湾民众参与其中。北京艺术家用他们的歌声、画笔、镜头唤起了两岸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向年轻一代展示了大陆发展的新气象。今年的交流,艺术家们同样带来了沉甸甸、热乎乎的礼物送给台湾同胞。现场创作的书画作品、新推出的北京民歌、内涵丰富的传统相声、栩栩如生的北京绢花、题材多样的“北京·风韵摄影图片展”、创意迭出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文化交流团每到一地即与当地观众打成一片,共同的文字、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民族记忆,正是在一次次交往中,两岸民众的文化共识越来越多,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明年一定要再来”“想到大陆走走看看”“两岸携手开展创意合作”……成为台湾基层民众、民间文艺协会和文化企业的心声。

  奔走相告,百米长龙看北京

  演出前排长龙等待进场,演出结束跑到后台找喜欢的演员合影,这成为京味文化演出现场的靓丽风景。不少没抢到票的观众甚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大老远跑来打听有没有多余的票。

  本次交流共安排了3场演出、2场研讨会、2场笔会,可谓内容丰富,别具北京韵味。3段相声表演《最强大脑》《成语新篇》《对春联》都属于传统相声,在逗乐观众的同时也传递着京剧、春联、成语文化的魅力;演员王智带来的反串表演《新贵妃醉酒》《女儿情》每每亮相都能引来一片叫好声;京津冀近两年在文化艺术上的合作日渐频繁,此次天津市杂技团演员王松、王磊也借着文化交流的东风走进宝岛一展身手,其表演的坛技成为演出节目中最吃功夫的表演。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北京文艺界不断创新节目内容,推出新北京民歌《京华春早》《对花》《发小》。2017年,北京市文联搜集整理改编了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北京民歌,这些歌曲在传唱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同时也展现出新时期北京的新风貌。经过北京市文联推广,这些歌曲已经走进了北京的社区、高校、部队,深受基层群众好评。此次,新北京民歌飞出北京唱响宝岛,京腔京调韵味悠长,不禁让台北观众感叹:“北京话真是好听!”

  在台湾,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或祖籍在大陆,或到大陆旅游过,但也有年轻人还没有机会到大陆看看。这次,为了向台湾年轻一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艺术家还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演出、创作。4月20日,在高雄龙华中学,下午1点20分的上课铃声已响,一年级的600多名孩子还津津有味地坐在活动中心里看节目。孩子们难得看到北京的演出,看魔术表演《大变活人》时眼睛眨也不眨。惊险的杂技让他们站起来鼓掌,相声演员的成语猜谜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看到孩子们的反应,相声演员叶蓬很是感慨:“台湾一些年轻人不是很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大陆的发展,越是这样,我们就越应该通过文化交流补上这一课。近两年,两岸在曲艺上的交流始终没有间断,很多曲艺名家受邀来台湾讲课,在2015年的北京少儿曲艺比赛上,还有来自台湾的4名小朋友参赛,令人欣慰。”

  “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高雄人民真有福气!”台湾接待方工作人员梁善福说。高雄人梁善福几乎每年都会去一次北京,除了青海和新疆,他走遍了其他省区市。提起北京,梁善福最喜欢到后海跟朋友喝酒、听音乐,他说:“大陆这几年快速发展,两地交通也更加便捷,很多台湾人都喜欢到大陆旅游。”

  以诚相待,在交流互动中加深情感

  “呦,这花开得真好!”凑过鼻子一闻,没味道,用手一摸,才发现是绢花,“跟真的似的。”大家感叹。

  北京绢花传承人金铁铃已习惯了这种赞叹。有一次金铁铃做的花刚端出屋,就引来一只蝴蝶落脚,可见其技艺精湛。北京绢花也称京花儿,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装饰色彩的传统手工艺品。被称为“花儿金”的金铁铃是这门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第五代传人,他技艺精湛,染色后的花瓣在他手里很快就变成了一枝活灵活现的绢花艺术品。此次赴台,金铁铃给观众说起北京绢花的历史来如数家珍,还手把手教小朋友粘花瓣,成品更是不吝赠送。“情感就是要沟通和了解才能越走越近,希望台湾观众看完我的绢花后能够对大陆产生兴趣,到北京走走、逛逛,体验一下北京的风情。”金铁铃说。

  除了精彩演出,北京市文联还组织书画家郭孟祥、郑轩、高宝玉、崔泽培、孙健现场创作,并将作品赠送给台湾同胞,希望通过文化交流这座友谊的桥梁,让更多的台湾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大陆有更多了解。

  “咱俩见过呀!也是在这个活动里,一起画过画。”4月20日,在高雄科工馆,书画家崔泽培看着台湾画家洪塔美倍感亲切,两个人回忆起2015年参加京味文化交流书画笔会时的更多细节。“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频繁,我手机里关于两岸书画家的交流群就有好几个,大陆很多单位还邀请我们去办展览。”洪塔美介绍。近期,她到了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很受震撼:“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的,这也是很多台湾书画家的心愿。我还了解到大陆的书法和美术教育已经在很多学校普及了,这值得我们借鉴。”

  4月21日,“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开幕式在高雄科工馆举办,两岸书画家的20余幅作品亮相。“北京艺术家一共提供了10幅作品,在书法上,分别选取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五种字体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各一幅,都是名家名作,可谓各具特色。”北京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郭孟祥介绍。

  高雄市青溪总会会长李玉文表示,这种接地气的文化传播让基层民众品味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无形中为年轻人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此次书画展举办之前,不断有台湾当地书画家找到李玉文,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最终因场地有限,只展出了部分作品。

  文化同根,期待两岸更多交流合作

  “这次文化交流的效果很好,但还不够,两岸文化血脉相连,有很多合作空间可以挖掘。”书画家孙健表示。近两年,很多台湾书画家到北京举办展览,与同行交流切磋。他建议,两地书画家可以建立采风、创作、展览的系统机制,在相处过程中,既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也可以互相学习提高。

  在推进京台两地文化交流上,北京市文联也在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在演出、展示之外增办研讨会、民间文艺团体拜访等活动,使两地文艺界的交流更加深入。此次“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上,两岸文化界人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推广等角度进行了交流。“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集聚了很多手艺精湛的老艺人和高学历的文创人才,希望有机会能够一起研发包含两岸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并推向市场。”台湾晨禾文创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蔡佑鑫说。

  “两岸文化同宗同源,良好的民间交流机制的建立能够增强两岸共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北京市文联副秘书长苏社钦说。他还专门为宝岛人民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幅长达10米的小楷作品。洋洋洒洒4000余字,抄写的是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听听那冷雨》。2017年12月,这位吟诵着《乡愁》的诗人走了。为了纪念余光中,苏社钦抄写了这幅10米长卷,此次台湾之行,便把这份心意送给高雄市青溪总会收藏。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对余光中来说,与故乡相隔的时空,“比屈原更长,比苏武更久”。一直以来,两岸人民虽隔海相望,但情意相通、血脉相连,割不断也离不开。两岸艺术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在文化上开展沟通交流,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凝聚起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共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愈加坚定。

  十八载已过,下一个春天,让我们台湾再相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雪拍摄)

 

 演出结束后,艺术家与部分观众合影

  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员王俪霏、李明阳演唱新北京民歌《发小》

  演员张朋带来雷琴演奏《金鸡报晓》 廖 挺 摄

  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北京市分公司的演员于建英演唱新北京民歌《京华春早》

  天津市杂技团演员王磊、王松带来坛技表演 廖 挺 摄

  相声演员李寅飞、叶蓬表演相声《成语新篇》

  演员王智带来反串表演《女儿情》

  魔术师张德顺(左二)、张金艳(左一)与观众合作表演魔术《大变活人》

  演出前,观众排百米长队等待入场

  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绢花传承人金铁铃(左二)指导小朋友做绢花

  书画家郭孟祥、高宝玉、郑轩现场创作 廖 挺 摄

  书画家崔泽培、孙健现场创作 廖 挺 摄

(编辑:段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