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民间文化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1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民间文化与县域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平湖举办,专家研讨——

依托民间文化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浙江平湖和上海金山之间流传着一段“一桥两山塘”的佳话:“平湖广陈镇与上海金山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最邻近处仅隔一座山塘桥,连接起了同名同姓的两个‘山塘村’。”在“民间文化与县域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平湖市曹桥街道综合文化站站员陆艳讲出了这段故事的“当代发展”:两地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规划标准,以纵贯南北山塘的一条山塘老街为基础,携手打造了“明月山塘”跨省景区。“据统计,仅在今年五一期间,南北山塘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000万元。”陆艳介绍。

  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民协、浙江省民协、平湖市人民政府主办,平湖市委宣传部、平湖市文联、平湖市独山港镇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民间文化当代表达——“民间文化与县域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平湖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民间文化与共同富裕”“民间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等相关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享依托民间文化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提出了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民间文化是县域发展的优质传统资源

  “当下,诸如京剧、昆曲、东北二人转等地方特色戏曲、曲艺形式,以及少数民族歌舞与习俗、庙会民俗等都已成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依托点,以此为基础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剪纸、泥塑等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连云港市民协主席崔月明表示,当前,优秀的民间文化完全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着力点。

  民间文化为什么会在县域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中国民协副主席、浙江省民协主席杭间看来,在县域,民间文化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生态体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不同地区民间文化的独特面相,因此,民间文化跟地方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传承发展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这一观点在研讨会上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认同。“民间文化在助益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作用凸显。”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锦强表示:“城镇、乡村改革创新的成果很多得益于民间文化的源泉活水。在当代城乡社会单元和公共文化空间,民间文化是县域发展的优质传统资源和结构性智力要素。”

  “在建设文化强省,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民间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浙江省文联一级巡视员张均林介绍,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民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江民间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据悉,本次研讨会上,浙江省民协与平湖市独山港镇开展了艺术乡建结对工作,并授予独山港镇“民间文化助力共同富裕示范镇”。浙江省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浙江省民协立足自身职能,努力实践民间文化当代表达主题、助力共同富裕的一个具体创新举措。

  而对于陆艳这样身处基层的文艺工作者,对“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感知是非常真切的。据陆艳介绍,平湖以徐家埭村为阵地,打造了全省首块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少年棒球场,形成了“文化+”“体育+”“旅游+”三位一体的文旅产业,通过引导辖区内服装、箱包、软木等企业与棒球品牌合作,形成了一条具有高辨识度的棒球文化产业链。

  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不只开发旅游一条路

  在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中,也有一些教训值得反省。崔月明认为,当前民间文化旅游开发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保护与开发之间“没把握好一个度”,在民间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中没有找到平衡点:“有些乡村旅游开发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使民间文化习俗表演化,甚至庸俗化,其文化空间遭到破坏。不仅民间传统文化习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失和变异,而且使其变成了毫无特色的商业化产品,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

  崔月明认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还要突出民间文化的原生态性,精心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根据游客审美观念的变化,借助新技术、新创意,对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增加其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当然,民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不只开发旅游一条路。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杨杰宏曾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龙蟠乡前后进行了10余年的调查。据他观察,虽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丽江所有乡镇都适合搞文化旅游,也并非所有乡镇只有旅游一条路可走,一些地区的客观条件也并不适合开发旅游。“应该大胆鼓励不同乡镇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面向市场的特色产业经济。”杨杰宏表示。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