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果主演越剧原创小戏《我非蝴蝶》剧照
近日,上海越剧院“又见锦瑟年华”系列继推出王婉娜的“新·生”和赵心瑜的“瑜·见”专场演出之后,又推出俞果的“我非蝴蝶”专场演出。上海的3位越剧新生代演员接连站到了天蟾逸夫舞台的中心,受到了专家、老师的赞许和越剧迷们的热情追捧。
上海越剧院此举很值得称道。这是培养越剧青年人才的一个有识、有力、有效之举。3位演员的专场演出,全面地展示了她们的艺术才能,激励她们更加勤学苦练,继承发扬流派的唱做演和塑造角色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提升她们的表演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她们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如今,在上海越剧院,第十代越剧新人正在健康地、快速地成长。
95后徐派小生俞果为观众奉上的“我非蝴蝶”专场演出,包括《西园记·夜祭》《双飞翼·兄弟诀别》《韩非子·绝恋》3折越剧经典作品,还有原创小戏《我非蝴蝶》。聚光灯照亮了青年演员成长的阶梯,让她们完成从“模仿者”到“独当一面”的蜕变。正如俞果所说:“这是与排大戏、折子戏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得以与观众、剧种、自我完成深度对话,带着更多自信与勇气开始下一阶段的越剧旅程。”这场演出不仅展现出俞果这位越剧徐派小生的全面才华,而且让观众感受到了她的恩师钱惠丽对学生倾注心力的培养已经结出硕果。
3折短戏,都是越剧艺术的精品。将《西园记·夜祭》作为演出开篇,是俞果对先师徐玉兰、王文娟的虔诚致敬。《西园记》被誉为越剧经典中的典范,以“一错再错”为主线,层层递进,关目细密,以巧合、错认等手法推动剧情,人物性格鲜明,曲词典雅,对白融合雅致与通俗,诙谐机趣,与越剧的唯美风格相得益彰。“夜祭”一折虽是哭戏,却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唱做并重,很见演员的功力。为演活张继华的“憨”与“诚”,俞果通过夸张的误会冲突,展现人物心理。如张继华误悼赵玉英等场景的表演,达到了悲喜交织的戏剧效果。
《双飞翼·兄弟诀别》是越剧舞台上难得的小生、老生对手戏,极具戏剧张力,也极具挑战性。李商隐这个角色,令人触动的点太多了。李商隐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身处宦海风波,但依然不屈服于世俗,遵从内心的声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不被世人理解的路,却守得真心、真义、真性情。俞果通过出色的表演,把李商隐的内心戏生动而贴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俞果特意略收了些徐派唱腔的激昂,多了几分内敛挣扎。
《韩非子·绝恋》是俞果“看一次哭一次”的戏。在《韩非子·绝恋》中,俞果塑造的韩非气质冷峻,举手投足颇有分量。她的表演,突破了原先潇洒飘逸的才子形象,借用老生的形态来表现人物的饱学、沉稳、悲怆。韩非笑着告别,不陷于个人的悲伤与恐惧。以为懂自己的人,成为情感的对立面;真正懂他心的人,又不得不辜负。面临死亡,除了宽慰,惟留郑重承诺:来世重相会,定还今生亏。为表现韩非和宁阳公主之间的恋情,俞果也对此加以浓墨重彩地渲染,用大段地唱来加以抒情。
最后一出原创小戏《我非蝴蝶》,关乎自我突破与心灵成长,也呼应了这个专场戏的主题。有人问俞果:“你为何要演一只蚕宝宝,你这是把自己往难里推?”这个关于蚕宝宝的故事,源于俞果在《越动青春》节目收获的“破茧新声”奖项与剧作家薛允璜的灵感碰撞。“我非蝴蝶”专场筹备伊始,俞果向剧作家薛允璜寻求选题意见。薛允璜刚看过她的比赛,对报道上的“破茧成蝶”一词颇有感触。正巧,俞果获得的奖项叫“破茧新声”,两者似有呼应。于是,薛允璜创作了一个关于蚕宝宝的故事。剧本完成后,俞果第一时间拜读,瞬间被深深打动。于是,《我非蝴蝶》成为俞果的一个新戏。俞果说:“舞台上,我演的是蚕,也不仅是蚕。我非蝴蝶,亦可起舞——每一个认真生活、努力追梦的人,都值得被尊敬。”她像蚕宝宝吐丝结茧般,一点点沉淀对徐派艺术的理解,一步步打磨塑造角色的能力,然后用这些绵长的丝线织出五光十色的锦缎。这也形象地体现了俞果在人生观境界上的升华。
谈“我非蝴蝶”专场演出,不能不提及的是俞果的唱。越剧之美,美在唱腔。俞果的嗓音条件好,通过钱惠丽的悉心教导和10多年的舞台实践,她继承了徐派艺术的精粹,清新奔放,热情洋溢,在曲调上吸收了徐派高亢悲壮的特色,形成了音醇情深、刚柔兼备的特有风格,进一步发挥自己嗓音明亮、悦耳、富有磁性的特色。俞果在《西园记·夜祭》中唱道:“我心唯有皇天知,任凭是海枯石烂、日月倒悬、天翻地覆,小生决不变心肠。”这几句唱词,用徐派唱腔来唱,格外动听,格外动人。
一次次的坚持,一点点的积累,忆往昔,那些早起练功的时光,那些汗水浸湿的时光,那些做不到依然努力做的时光,是记忆里闪闪发光的画面,也成为俞果寻梦的力量。在此次专场演出的舞台上,钱惠丽展示了一封亲笔信,将心底的爱与对俞果的深切期望娓娓道来:“你我既是师生,也是合作者。事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除了合作,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决不能把合作演变为依赖他人,走自己心中的路才是根本,不求走到多高,但求心中无憾。”俞果听从了恩师的指点,日夜深耕。师长的悉心指导与同辈伙伴的并肩扶持,还有观众的默默守护,这些都成为她在专场演出上尽情绽放的底气。希望俞果以“志存高远,骆驼坦步”的精神继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向艺术的更高峰攀登。
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