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技术终会迭代,人文精神永远在场

时间:2025年05月28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孙醒妍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一、繁荣文艺创作论坛在深圳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引领与共生: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文化使命与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就“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大众文艺”与在场嘉宾、观众分享交流。
  靳东在演讲中提到,在全民共创的新大众文艺浪潮中,人们正在经历千百年来未有的文化嬗变。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大众化是土壤,精品化是种子

  靳东提到,“很多制作公司为迎合流量偏好,大量复制‘霸总’‘逆袭’等题材,或是抛弃内容质量,通过‘关卡化情节、单线化结构’快速生产内容,导致文艺价值稀释,与传统戏剧本体的观众基础和艺术高度双重属性完全背离。” 

  与此同时,靳东指出个人创作者也多为博取流量,在媒体平台上传各类擦边、猎奇、审丑等低俗内容,更有MCN机构作为推手暗地操纵,炒作负面话题,摆拍虚假事件,扰乱网络视听。 

  “当创作权被点击量稀释,文化终将在数据泡沫中缺氧”,针对这些乱象,靳东直言,大众化是土壤,精品化是种子。“当然,我们也不应仅仅居高临下地批判,与其诅咒流量暗河,不如去修建文化导流渠道。” 

  在接受采访时,靳东谈及短剧的创作,他认为,不管是短剧还是长剧,最重要的是内容。一部好的剧,要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符合戏剧结构,符合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长久的。

  技术迭代不息,人文精神常在  

  在靳东看来,流量和好作品是相辅相成的,再好的作品没有渠道是推广不出去的。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和碎片化时代,很多人已经不再能耐下心来去酿一瓶酒。 

  对此,靳东呼吁,要以优质内容去引领、重构“共生”的价值基准。任何时期的任何艺术,“内容为王”的准则不能变,“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根本立场不能变。 

  “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现有的媒体、渠道去呈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更清醒地知道,想可持续性发展,一定还是要有扎实的内容。”靳东谈道。 

  在演讲结尾,靳东表示,技术终会迭代,唯有人文精神永远在场。“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大众文艺时,本质上是寻找数字时代的文明存续密码。文艺不是流水线上的快消品,而是民族精神的DNA。每当我们塑造新的工具时,工具也在重塑我们。” 
  来源:综合南方网、中国新闻网、北京时间微信公众号、新京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