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人间烟火中遇见最美的中国

时间:2025年02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于仰飞

在人间烟火中遇见最美的中国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播出引关注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截图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日前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美食纪录片IP,自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开播即成爆款,之后的第二季、第三季在2014年和2018年播出。《舌尖上的中国》前三季以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叙事和真诚的人文关怀,赢得观众的广泛赞誉。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共计7集,在延续前作风格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七味七境”的叙事结构,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起一幅幅美食图景。

  田间乡野尽显中国人的大智慧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聚焦于寻常百姓的日常饮食,进而探寻美食背后的故事与生活哲学。所谓“高手在民间”,为了能品尝到沿海滩涂红钳蟹的美味,浙江宁波的渔民朱英健,以其独创的捕蟹“奇门兵器”荡钩,并加以十年苦练,在滩涂上轻松将红钳蟹收入囊中,贡献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在江苏泰州姜堰城区,秸秆烘烤的烧饼是泰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郭二大炉烧饼店是当地唯一还在用传统火烤技法制作大炉烧饼的店铺,店主郭金才已经营了40多年。制作这种烧饼并非易事,要先把炉膛壁烧到近200℃,再用麦草秆压低明火,此时人身体快速探入炉内进行贴饼,每天要制作15炉烧饼,一天下来,贴饼师傅入炉1000多次,因常年在高温中贴饼,他的双臂已布满火斑。这种以“绝活”制作出来的普通美食,呈现了生活的本真底色。

  田园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诗意栖居之地。太行山深处河北涉县的大山里,祖孙四代人在霜降后打柿子,再将玉米饼烧烤后,涂上经过霜打的柿子这种天然的“果酱”,祖孙四代人在欢笑中品尝着大自然的馈赠。与此同时,太行山上先辈们用石头围堰垒石,通过花椒树连接土壤与石头,防止水土流失而造起梯田,花椒树还成了食材来源,这些在特殊环境中获取的美食,不仅使得中国人的智慧代代相传,更养育着太行山里勤劳的人们。

  在河南陕州,卢俊会夫妇居住的地坑院,既是祖祖辈辈居住的场所,又是他们制作当地特产——柿子醋的“实验室”,古老地坑院与世代相传的酿造技艺超越时空,成为这一地域人们的生存智慧写照。而在湖南临湘的小山村里,爱笑的老周经营着一间豆腐店,他家的豆腐不是最抢手,红霉豆腐渣才是众乡邻争抢的“心头好”。这种红霉豆腐渣是老周独创的手艺,要在室外温度接近零摄氏度时才能制作。这样的美味,因寻常生活的灌溉而异常芬芳。

  街头闹市洋溢着普通人的小温暖

  果腹的食物还承载着人们内心的情感,更在生活中勾勒出它的轮廓。浙江温州街头,每当夜幕低垂,一阵竹筒敲击声便从弄堂里传来,老夏的移动餐车在“梆、梆、梆……”的敲击声中准时登场。他的敲馄饨摊,已经走过35个春秋。纯里脊肉馅料的馄饨薄可透光,在一锅沸水中舒展舞动,浮起后舀入碗中,再夹一撮炊虾、几片紫菜,香气四溢,瞬间攻陷食客们的味蕾。老夏的敲馄饨流动餐车犹如城市夜归人的灯塔,在填饱他们饥饿的胃的同时,更温暖着疲惫的身躯。

  市井烟火中有真情,菜市场映照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景。在江西吉安泰和城区农贸市场,张小红经营着一家“早酒”餐馆,这是当地的一种餐饮特色,她的餐馆没有菜单,都是“即兴”发挥,凉菜小炒、炖煮煲汤、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张小红一人身兼老板、厨师和服务员三职,每天早起忙到中午,10桌客人起步,每桌有10道菜,蔬菜不够了,四周的商户一起来帮忙。送走了一天的客人,已是中午时分,这也是张小红和菜市场伙伴们最惬意的时光,她们摆上一桌酒菜,尽兴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光。每个人胳膊上、手上的烫伤老茧,都是生活颁发给她们的“奖章”,张小红却说:“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吃得了苦。”努力生活的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着温暖与力量。

  而享誉全国乃至走出国门的沙县小吃,恰如江湖上的传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据统计,沙县小吃全国门店已超8.8万家,年营业额超550亿元,而且遍布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沙县小吃的发源地也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居住地,小吃种类繁多,如烧麦、蒸饺、拌面、炖罐等,它伴随着沙县人走南闯北,食材也进行了充分融合,更成为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

  中餐为媒掀起全球“华流”风潮

  如今,中华美食已经走出国门,散落世界各地,成为沟通中华文明与世界的桥梁和重要载体。在美国旧金山,上海移民来的方彼得开设了一家中餐厅,为了适应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他将当地人熟悉的青豆混合西葫芦做成干拌馄饨,再辅以酸甜口味的鱼香茄子,征服了众多美国人的胃,从而站稳脚跟。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女儿方凯西却擅长中西餐的融合之道,在继承父亲手艺的同时,让新美式中餐赢得更多美国人的称赞。

  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小郭郭”和他丈母娘将山西大同刀削面餐车开设成了大餐厅,他们秉持大同刀削面的地道做法,加以浓香醇厚的山西陈醋,让地道的中国刀削面占领了法国时尚白领圈。而巴黎米其林级女厨师爱德琳将中国美食融入法式餐饮中,这是西方厨师在领悟了中国美食精华后的有益尝试,体现了法式与中式饮食文化融为一体的精妙。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还推出了“都来拍舌尖”融媒体全民共创活动,每一集片尾都精选全国各地网友的美食自拍,在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画面中,不仅分享着各地美食带来的享受,更是温暖人心和热爱生活的真情流露。市井烟火散落之处,尽是人间美食遍布。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北京开放大学副教授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