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英烈 铸忠魂:文艺经典中的清明时节

时间:2024年04月0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张钰童

一岁一清明

今又清明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清明祭英烈,缅怀寄哀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

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

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

就有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优良传统

古时人们在清明这一天

扫墓祭祖、追思先人

今天的我们仍延续这一传统

祭奠祖先、寄托哀思

也缅怀为民族独立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做出奉献和牺牲的

英雄先烈

在诸多经典文艺作品中

都体现了在清明时节祭奠先祖的传统

清明节

由清明节气、寒食节和上巳节

三者融合而来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寒食节融入了清明节

《寒食诗帖》

由苏轼撰诗并书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

气势奔放

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

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

唐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上

以褐彩书写诗文

记录了寒食节祭扫、禁火的风俗

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崇敬与追思

祭扫是寒食节的风俗

唐代开始

祭扫被纳入国家礼制

逐渐融入清明

清明从节气慢慢过渡为节日

扫墓祭祀活动也更加深入人心 

《寒食野望吟》

[唐] 白居易

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

祭祀扫墓

白居易创作的这首《寒食野望吟》

描画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象

诗人笔下的清明

旷野苍茫,古墓累累,纸钱纷飞

说尽了生死离别

传递了悲戚追思的悠远意境  

据宋《梦粱录》记载

每到清明节

“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

以尽思时之敬。”

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

往往倾家出动

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

展示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之貌

画面开始处

有古人过清明的场景

呈现了祭扫的风俗

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

在《清明》一文中写到“大家坟”的情景

详细介绍了祭祀的过程

  “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

从此文中

可以领略过去聚族而居

旺门大族上坟祭祖的情景

这一过程

尤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传承下去的

在党的百年奋斗路上

清明节也被赋予了别样内涵

1935年

清明节被认定为“民族扫墓节”

正式成为延续中华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

的重要节日

1937年的清明节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

首次共祭黄帝陵

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这篇祭文

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

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

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

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

激发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壮志

今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为主题的

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办

典礼仪程

全体肃立、击鼓鸣钟

唱《黄帝颂》

敬献花篮

恭读祭文

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

乐舞告祭

“龙飞中华”

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

种植桥山柏

延续民族根脉,凝聚民族精神

慎终追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一代代人传承弘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也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

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中华民族的英雄,

要心怀崇敬,

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

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弘扬。”

透过文艺作品

我们可以深入领略到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

更能从中汲取到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借此清明节时节

不妨一起欣赏这几部讲述英烈的文艺作品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

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

慷慨明志,从容赴死

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

回顾了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最早醒来

也最早离去

如火炬一般

在黑暗中摸索、探寻救国图存的

真理和道路

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随着《觉醒年代》的热播

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

为国为民做出的英勇事迹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每年清明时节

在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的墓前

都摆满了鲜花……

悬崖之上

苍穹之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悬疑谍战片《悬崖之上》

用紧张肃杀的气氛

紧凑严密的结构

让漫天飞雪的东北大地

变成错综复杂的间谍世界

没人知道身边是敌是友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

支撑英雄的唯有信念

先辈们愿意倒在黑夜

只为了让孩子们能看见天亮

让后辈能看到今天

正是他们的不计生死

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

借此清明节

让我们向无名英雄致敬

话剧《上甘岭》

以“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为主场景

讲述战士们在

断粮断水、弹药缺乏

与组织失去通讯联络的狭小坑道内

顽强对抗敌人

奋力坚守坑道的故事

没有刻意描绘牺牲的英雄

他们只是一群像我们一样

有家有业平凡的人

奔赴战场后

每个人都成了不畏牺牲的英雄

每一个不平凡的他们

都值得今天的我们永远铭记

山河已无恙

英雄请安息

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的

《清明·山河锦绣 思念永恒》特别直播报道

聚焦江西、安徽、重庆、甘肃

辽宁、福建、河南多地烈士陵园集中迁葬

请英雄“归队”

直播讲述了多名英雄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带领观众们在清明时节

回望无数英雄烈士

以血肉之躯铸就的民族脊梁

“每一寸山河,

都在我们胸膛里装着,

不管谁来把它抢夺,

半步也不会退缩。”

【视频】歌曲《山河是我》

由张含韵演唱的歌曲《山河是我》

是一首歌颂英雄、缅怀英雄、致敬英雄的歌曲

该作品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

勾勒出不惧牺牲

全心奉献的英雄形象

诠释了英雄舍己为人、捍卫家国的

崇高品格

作品以温柔舒远的音乐节奏

深情感人的歌词表达

唱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追思 

无论是家风传承

还是缅怀先烈

清明节都承载着中国人

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

更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

当我们品味这些作品时

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

清明的庄重与肃穆

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

不忘先祖、不负先烈

这份绵延不绝的怀念与敬意

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部分文字参考央视新闻、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中国作家网、文旅中国、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半月谈微信公众号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