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大叔的诉说:看得见数不清的不止是天山雪莲

时间:2023年04月1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作者:

天山,英雄的山脉,

以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绵延出

几百世纪的辽阔。

雪莲,民族团结之花,

生长在天山之上,

傲然坚守在凛冽寒风中绚烂绽放。

  

多年来,

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推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携手走向现代文明生活,

党的恩情如天山雪莲一般

开遍天山南北,

看得见,数不清!

  

“能让我亲眼看看毛主席,

我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的贫农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广为流传,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作为新疆人民拥军爱军的模范,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库尔班大叔”。

  库尔班大叔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新疆和平解放后,才终于过上了他一生渴望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库尔班大叔知道这一切是新中国带来的,要到北京去见恩人毛主席。村民们笑他不知去北京的路有多艰难,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老人意志坚定,不为所动,说:“只要我的毛驴不倒下去,一直走,就一定能到北京。能让我亲眼看看毛主席,我这一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1958年,75岁的库尔班·吐鲁木走进中南海、见到毛主席,毛主席亲切地走到他的面前和他握手并说道:

  “新疆的少数民族老百姓多好啊,

  这么大老远的还要骑毛驴来看我。”

  带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信任,1959年,库尔班·吐鲁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库尔班大叔在给毛主席的信中写道:

  “我要教育下一代,永远跟着党和您走。”

  50多年来,在库尔班大叔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们把老人的高尚情怀和光荣传统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几十年如一日。

  “当年,你太爷爷骑着毛驴见毛主席就是为了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更应该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感恩伟大祖国。”

  长女托乎提汗常常追忆父亲上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情形,并这样教育后代。于是,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按照奶奶的愿望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信,讲一讲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

  仅过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亲笔回信的喜讯传来。在信中总书记说: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

  收到回信,老人拉着孙女的手,让她一字一句读给自己听,一边听一边擦着眼睛说:

  “党的恩情就像天山的雪莲

  ——看得见,数不清。”

  在收到回信前,如克亚木曾安慰奶奶托乎提汗,“如果总书记没有回信,您可不要太难过。”但老人坚信不疑:

  “总书记会回信的!

  他特别关心我们新疆,关心我们农民。”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讲话,讲话中提出: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而“石榴籽”的比喻,正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起的,“维族同胞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这个词很形象。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这句源自生活的质朴感言,触动了总书记的心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疆方略。

  谈及新疆,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我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发展” 

  点击视频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疆足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多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在天山雪莲般看得见、数不清的党的恩情关怀之下,新疆各族儿女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奋力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多年来,新疆人民传承着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的精神,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库尔班的后代,

  能够参军报国就是最光荣的。”

  库尔班大叔临终前的遗训,一直传到了他的曾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的身上。

  2012年,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成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的第二批女兵。退役后如克亚木主动要求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警察,她告诉人们:

  “退伍回来当警察,

  这点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身着海军军装的如克亚木·麦提赛地

  疫情期间,如克亚木帮助“库尔班·吐鲁木基金”运送了五吨新疆大米驰援武汉。从库尔班大叔到如克亚木女兵,库尔班的家族用实际的行动彰显着库尔班大叔留给后世的家风。

  三代人接力巡边,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他们不穿军装,不是战士,却同样戍边卫国。

  在新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巡边的故事家喻户晓,拉齐尼·巴依卡也被边防官兵亲切地称为“帕米尔雄鹰”。2021年1月,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41岁的宝贵生命,父亲巴依卡忍着巨大的悲痛说:

  “我也心疼,但我儿子救人是最好的事,我很自豪,以后我的孙子也还要这样!”

  在2021年的《开学第一课》上,拉齐尼的一对儿女眼含热泪怀念着父亲。女儿都尔汗说,

  “我长大了,想要当一名军医,既是军人又是医生。您放心,总有一天,我会回到红其拉甫。”

  儿子拉迪尔,梦想就是成为第四代护边员。

  “爸爸,请放心,我一定会考上大学,长大当兵,退伍后当一名优秀的护边员!”

  2021年7月河南汛情发生后,巴依卡老人以儿子拉齐尼·巴依卡的名义,向河南郑州市红十字会捐赠抗洪救灾款20万元,巴依卡老人在捐款时坚定地说:

  “拉齐尼牺牲后,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十分关心我们,多次来看望我们,让我们倍感温暖。如果拉齐尼还活着,他也一定会这么做的!”

  巴依卡老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佩戴着党徽,始终不忘的是自己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与使命。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身份——

  “我不要钱,你看这个”,他是柯尔克孜族牧民,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1年7月2日,湖北网友“切切”和几位同伴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旅游时因驾驶的车辆陷入泥沼无法前行,两位当地牧民骑摩托车路过,二话不说就伸出援手帮他们推车,经过大家一起努力,车辆终于脱离了困境。而当他们要给对方一些钱表达感谢时,牧民却拒绝了,并且骄傲地亮出了胸前的党员徽章。看到这一幕时,游客说:

  “他露出党员徽章的那一刻,

  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8天8夜,免费代驾4700公里,他们不是亲兄弟,却是“一家人”。

  2021年江苏籍货车司机赵序磊在库尔勒装货时,左眼意外受伤。相识仅11天的新朋友——库尔勒市民曼苏尔·帕塔尔和买买提·努尔东,“自费代驾”4700公里,帮他把车开回徐州老家。事后赵序磊向他们寄去的感谢信中写道:

  “兄弟民族之间亲如手足的深情厚谊。”

  默默奉献数十载,她是汉族人却有一个响亮的维吾尔族名。

  新疆呼图壁县,年过八旬的王桂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据不完全统计,王桂珍老人帮助过的困难群众有近300人,捐助财物近10万元。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家庭、哪个人,只要有困难,她都会力所能及地帮上一把。乡亲们亲切地称这位汉族老人为“阿同汗”(维吾尔语,意为金子般的心)。曾被帮助过的村民尼牙孜汗对王桂珍说:

“就算我的亲戚,

也没有像你一样对我家这么好。

你就是‘阿同汗’,

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既是居民,也是楼栋长,更是热心肠。

  胡菊花原来是新疆水利厅水电二处的职工,2014年退休后搬到了新疆阿克苏市新天地小区。她作为楼栋长,是邻里间赞不绝口的热心肠,谁家有事了都会第一个想到她。在疫情期间,无论是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还是发放药品等工作,她总是积极帮忙。当时,居民家里有老人去世也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她,她来协调社区妥善处理。胡大姐、胡阿姨、胡奶奶……居民们亲切的称呼,让她感觉到万分的满足,

  “再累呀,我也很开心,

  这么多民族都是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呐!”

  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

  在新疆,

  看得见数不清的不止是天山雪莲,

  更是如天山雪莲般

  数也数不清的党的恩情,

  和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抱在一起的各族人民。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如今,

  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结出累累硕果,

  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

  共同谱写着一曲

  磅礴有力的民族团结乐章。

  (来源:部分文字参考人民日报、央视网、央广网、文汇报、环球网、中国民族网、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等;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