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书法创作专题讨论会举行

时间:2024年06月28日 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图|朱景宇

   6月24日,“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书法创作·第十一期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在京举行专题讨论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中国书协副主席叶培贵、张胜伟及55名学员参会。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主持专题讨论会。

  篆书组伍长巍、王光伟、杨建虎、李博、胡晋峰、贾轲敏、顾可仑、陈海峰、徐新辉认为,在篆书临创过程中要在深入理解和把握“雅正”书风内涵的基础上,摒弃浮躁之念和功利之心,心怀敬重、胸有静气,不断探寻“适法”“适度”“适情”的个性审美的表达路径;要返本溯源,善于在经典中寻找艺术语言,将外化与内化相贯通,将继承与出新相结合,将创作与修养相融合,循正源、用正字、守正风。

  隶书组李庭、李存亮、马云鹏、徐乐敏、陈书、陈彬、田华璞认为,隶书创作要敬畏传统,尊重经典,沉得下心,稳得住劲,端正创作心态,秉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将汉碑简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审美精神融入自身的创作之中,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要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自觉追求正大气象,不盲目追逐时风;要加强对书法史、古代书论、美学、文字学的学习,“入古”“师古”,为守正出新打好根基,拓展学术视野;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好书法界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传递正风、正气、正能量。

  楷书组蔡维、林建崟、徐志远、王凯、魏世周、王磊、曹政鸿、胡志斌、蒋雨洁、韦华琳、仇琪认为,当代楷书创作要力避“小字堆叠”“大字涨墨”“无谓做旧”“过度拼接”和“设计化”“小情调”“小趣味”;要沿着传统这条主线,遵循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深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审美意识,用书风典雅、气象宏阔、格调纯正、气韵醇厚的作品,艺术地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要把艺术创作研究和中华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把经典楷书作品与考古新发现结合起来,激活楷书创作的生命力。

  行书组荆隆、武盼龙、岳世清、彭养育、李海滨、毕云扬、屈子强、索博鹏、黄清春、李梅军认为,当前行书创作存在着生搬硬套模仿古人、文化常识性错误频出、电脑集字制作、横向取法时风等现象。行书创作应当主动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发展同频、与人民需求同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情怀和艺术灵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养、修养、涵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力量,“化古为我”“守正出新”。

  草书组宋志伟、徐寅、高龙、李启证、胡温平、刘翼军、刘伟明、陈少君、成欢、谢绍成、谢欢、胡飞、陈晓认为,创作由书斋走向展厅的过程中,面对草书的寻源与拓化,难以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难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从而导致或食古不化,或肆意夸张等现象。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将草书创作推向新高度。不断给予创作以更深厚的学养支撑,贯通金石味与书卷气于一体,协调气象与意趣于其中。在全面深入传统中探索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实现经典传承与时代转化,努力追求“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艺术境界。

  篆刻、刻字组汪开潮、张华飚、陆晨辉、林伟劲、任长江认为,篆刻、刻字艺术创作要对古文字表示充分的“温情与敬意”,重视“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在参悟历代篆刻经典的过程中汲取精华,探寻其中的艺术规范和审美规律,体会其间的深刻内涵和微妙尺度,将其转化为刀下的艺术语言和个体风格;要深入挖掘各种材料的传统刻字艺术的工艺特点,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血肉联系,努力创作出更多契合经典传统、时代主题、书写情感的优秀作品。

  叶培贵总结专题讨论会。他谈到,大家的发言突出传统文化修养,重视职业道德与学术规范,又紧密联系当前书法创作现状,对“古”与“今”、“德”与“艺”、“艺”与“文”等重要关系形成高度共识,见于言,感于心,体现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的成果。新版《学科目录》为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传统优秀艺术门类参与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提供了重大契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为书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供了更大可能。“文”不只是文字、文本,而是联结“造化”“心源”“传统”“时代”的重要纽带,书家应更加自觉地融入时代生活,接受时代挑战,寻找到守正出新的具体抓手,使艺术道路与时代同频共振,凝心聚力,承载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张胜伟认为本期高研班学员创作传递出积极的信息,取法视野更加宽泛,技法表现趋于完善,对雅正书风的追求更加自觉,过度制作之风有所抑制,书写正在回归本质。同时对存在的诸如“文”的缺失、风格趋同现象、书法本体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剖析,认为青年骨干书家要进一步涵养文心,在提升作品文化品格上持续用力;继续深入探索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和创作规律,明确方向,摒弃功利,把艺术之路走成向上向前的长线;注重修身立德,技道并进,追求“人书合一”的理想境界;努力深入生活,用心用情把握时代脉搏,打开人生格局,努力创作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时代精品。

  徐永军肯定了本期高研班六组学员代表的发言并谈到,此次高研班正风正气很充盈,在创作态度、创作理念上走正道,在行业行风建设上扬正气;认识思考很深刻,对书法与生活、书法与时代、书法与人民等问题均有深入思考;学术氛围很浓厚,“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不仅关乎书法艺术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而且与每个人笔墨中所反映出来的学养息息相关。针对当代书法创作在某种层面所存在“文”的缺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提升。希望大家继续勤于学习、精于实践,追求艺文兼备、德艺双馨,戒骄戒躁,千万不要有“止步于现在”的念头,艺术之路不进则退。要追求“正”,通过实践,自觉内化、转化。遵守文字传意达情的内在规范,练好学问基本功并不断积累深化。心怀行业的集体荣誉感,从自身做起,努力在社会上树立书法工作者可亲、可敬的正面形象。

  本期高研班授课,围绕传统文化修养,北京大学张辛讲授《国学基本精神与传统人文修养》,中央财经大学王强讲授《不断超越自我局限的精神境界——老庄思想与艺术精神》,山东师范大学吕文明讲授《何以书圣——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王羲之书法精神探索》;围绕文字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讲授《文字研究与文明传承》,清华大学赵平安讲授《讹字的历史、现状和正确书写》,中山大学田炜讲授《书法篆刻创作中的古文字应用》;围绕古代书论,吉林大学丛文俊讲授《古代书论综述》,北京语言大学朱天曙讲授《宋元以来古典书论的历史嬗变和人文内涵》,中国人民大学祁小春讲授《书法史研究的范畴》;围绕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讲授《中国美学气概与书写传承》,北京大学彭锋讲授《书法里的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讲授《现代性视觉中的书画审美之变》。

  授课期间,张继、张建会、刘月卯、王学岭、龙开胜、朱培尔等与学员进行创作交流互动。学员还先后赴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研修访学,近距离感受古代碑帖、近现代书画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内蕴。

  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书法创作·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是中国书协的品牌项目,是协会搭建平台,推进新时代书法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广大青年书家交流切磋、共同进步的宝贵契机。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