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开天·洪厚甜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展

时间:2021年07月2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美文

展览现场 

  7月17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一画开天·洪厚甜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颂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八回,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洪厚甜书法作品77幅(件)。此次展览既是洪厚甜40余年书学的回顾和总结,也是作为新时代艺术工作者向党和人民的一次汇报。

展览现场 

  谈及洪厚甜此次展览,卢禹舜进一步表示,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是对一位书法家综合能力的展示,也能看得出来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把几十年来艺术道路的过程都做了一个充分的体现。在洪厚甜的作品面前,我们感受更为深刻,他各个时期的特点都展示得很清晰鲜明。纵向上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学习继承,横向上古今中外艺术的广取博收,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着比较深刻的体现。卢禹舜强调,这次展览的主题“一画开天”,更多地道出了艺术本质的一面,我们也通过这次展览真正感觉到洪厚甜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以及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深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所以这个展览真正展示了洪厚甜整体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坚持以作品立身,坚持创作是中心工作,坚定艺术理想、坚定文化自信的努力和追求。

展览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在贺信中指出,洪厚甜遍访海内名家,有转益多师之能;而且他艺术悟性极好,每到一地,必感悟、汲取其最精华者为己用,从而以经典塑造自我,书风不僻不诡而情趣见于毫端;尤其重要的是他生性宽厚恢谐,与人处有和煦春风拂面而至之感,性刚毅内秀不轻动,笃实忠厚,有沟通疏导之长。希望这样的展览,对当代书法展览日趋明显的“定式”趋向,能提供一些守正尤其是创新的启发和引领。

展览现场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认为,四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以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洪厚甜就是其中一位。他早年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在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兼顾。他认为,书法艺术在清代以后蔚然成风,近代的书法家也很重视多方面成就的汇集,洪厚甜在这样的土壤和背景下,其书法艺术性明显增强。来到中国国家画院以后,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多体并进,在书法的造型、用笔、逸气等各方面更上一层楼,并希望洪厚甜继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创作出更多反映这个时代精神的作品。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表示,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中国文化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流传于后世,展示于当代,需要具备博采众长的书学传统以及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洪厚甜是一个倾心于对传统认真研究的书法家,同时他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地外化出来,他不是僵化地临帖,而是研究古人、理解古人、领悟古人,所以这些作品有深厚的功底,同时也有其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尤其是其中碑帖相融、隶篆相间的作品,在漫不经意的书写过程中流露出来,形成墨色枯湿浓淡的自然变化,这些东西也是在书写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情绪,笔、墨、纸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

展览现场 

  “洪厚甜书法展形式多样、风格突出、个性鲜明,从大幅巨制到尺幅小品,均为精心之作,是一次高质量的展览。”中国书协原副主席申万胜看完展览后有几点感受比较深:一是精于入古。即对古人的经典法书有广泛且深入的研究,而且取法多元,而非一家一派,故格调高古,耐读耐看。从秦篆、汉隶到二王直至明清,碑和帖的东西都有,可以说在继承传统上下了功夫,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勇于创新。他在深研古人法帖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新时代的审美追求,有自己的想法,在融汇贯通中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册页小品,都能感受到这样一种创新的意识。三是审美多元。从一个书家的作品可以反映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就说明它的取法是多元的,反映在线条、笔墨、结体和章法的诸多变化,既有雄强大气,又有小桥流水;既有质朴古拙,又有灵动自然,让人看了以后,能够引起多方面的联想。总体而言,洪厚甜的作品既有法度又有情怀;既讲到位,又讲味道。看他的作品,能够引起对书法美学多方面的思考。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