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轻点落芳华,舞姿翩跹著新篇。11月22日、23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舞协主办的“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舞蹈人才展演”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倾情上演,舞蹈界青年翘楚似向阳而生的劲竹,扎根文化沃土,以肢体语汇观照生活与艺术,连接传统与现代,凝万象于方寸舞台,演绎着青春生命的艺术探索与精神追求。
悠远肃穆的音乐中,聚光灯打在一排素衣舞者身上,如砚中凝墨,缓缓晕开。舞者身姿挺拔,静静伫立成一方留白,仿佛等待着文明的落笔;聚拢如篆字结体的紧凑,散开似笔墨铺陈的舒展,俯仰间既书写篆书的厚重与轻盈,也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刚毅和圆融……演出以当代舞《篆》拉开帷幕。在两个篇章铺展的艺术画卷中,空灵飘逸的《白鹤踏月》、精致典雅的《海盗》、热烈昂扬的《火花》、古意盎然的《剑器行》、诙谐自如的《不是小马》等20余支舞蹈依次亮相,尽显民族民间舞的风情浓郁、芭蕾舞的优雅挺拔、国际标准舞的热烈奔放、古典舞的气韵悠长、现当代舞的深沉自由等多元舞种风格。舞者们每个动作都凝聚着千百次打磨的精进,每段演绎都藏着对艺术和生命的细腻感知;他们既有专业院团青年才俊的沉稳娴熟,也有院校学子的灵动鲜活,更有自由舞者的个性表达。不同背景的舞者同台绽放,勾勒出当下青年舞蹈人才梯队蓬勃生长的生动图景。
更令人动容的是,作为贯穿两个篇章的精神主线,演出中穿插的四位舞蹈艺术家先后在四个舞蹈场景中的深情讲述,让人深刻体味其言语间蕴含的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对创作真谛的求索、对培养后辈的担当和对艺术初心的坚守——
“每一次起跳、旋转、伸展,都是对自身的雕琢。就像篆刻,刀刀见力,刀刀见心。‘以身为印’是舞者的精神写照,是坚持,是信念,是千锤百炼而永不言弃。”舞蹈家山翀如此直陈为其40余年舞蹈表演生涯筑基的热爱和坚守。从学舞蹈到表演再到教学至今已70年的舞蹈家孟广城以“三尺讲台”为喻:“把所有的‘三尺地板’放在一起,就会是很大的排练厅和舞台。希望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踩着我们这些‘地板’,把中国舞蹈跳好,到国际上展现中国风采!”
“创作要沉下心,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那种浮躁、克隆式、套路式、走捷径的创作方式是出不来好作品的。要走出小我,与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有40余年创作经历的舞蹈家王勇语重心长地分享自己舞蹈编导的实践感悟。而潜心舞蹈教学和教材编写的舞蹈家乔梁则感叹:“人民是东北秧歌的根和魂。我87岁了,但我永远要坚守初心,在不断继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为人民培养人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舞!”
“前辈艺术家对待专业孜孜不倦的精神与艺术追求的执着,像火一样燃烧着我,他们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向上,不敢有丝毫懈怠,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奋发向前!”北京舞蹈学院2022级古典舞系学生、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2023、2024双年度“顶尖舞者”刘芳洲说。她表演的《涟漪》以古典舞的身韵表现水的流动和心的波动,传递具有东方哲学思辨的生命观。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当代舞《独一》是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2024年度“顶尖舞者”代文果以自己情感为原型自编自演的作品,希望以肢体语言呈现从自我怀疑到接纳自我的过程,表达“自信地做自己就是最珍贵、最独特、世间‘独一’的你”。作为新文艺群体的自由舞者,她感恩获得行业的认可和这样的展现机会,更感动于能与前辈舞蹈家同台,从前辈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初心坚守、对专业的执着探索,让我愈发坚定‘为热爱奔赴、为人民而舞’的信念,未来也会怀着这份初心,在舞蹈之路上稳步前行,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
鲜艳的裙裾浪漫飘逸,洁白的象帽轻盈如花,舞者柔美的身段里藏着刚劲的力道,诠释着抵御风雨的坚韧和沐浴阳光的欣然,朝鲜族舞蹈《蒲公英》用拟人的创作手法,演绎一场关于“希望”的生命叙事。表演者、延边艺术学校2020级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2024年度“希望之星”元维敏表示,此次参演能与优秀青年舞者切磋、受前辈指点,既坚定了自己深耕朝鲜族舞蹈的信心,也明晰了突破创新的方向。“四位前辈艺术家的分享字字入心!让我更加读懂了舞蹈的重量。我们要以年轻舞者之姿,让民族舞蹈扎根人民、映照时代,用纯粹的热爱为人民而舞!”
“整场演出四个不同舞蹈艺术场景中四位艺术家的真诚讲述,最终引向‘希望的田野’,既感动人心,又充满寓意。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中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接力奋进,共同迈向中国舞蹈发展‘希望的田野’!”作为从“四个场景”表演跳到最后一个作品《希望的田野》的参演演员、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教师王赞如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