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问世,到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问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胶片到粒子水墨,中国电影用两个甲子完成了追逐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中国文艺网专访十余位文艺工作者,推出系列专访视频《光影道》,聆听他们与中国电影的故事。
本期专访嘉宾是张宥浩。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张宥浩以极具辨识度的表演风格和不断突破自我的艺术追求,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角色,并希望在未来能饰演更多传递温暖、鼓舞人心的角色。
本期嘉宾
张宥浩,演员。代表作:电影《八佰》、《志愿军》三部曲、《鹦鹉杀》、《交换人生》,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等;获得亚洲艺术电影节最佳男配角。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青年演员张宥浩入行的第十年,站在这一节点上,张宥浩用“传承”一词形容自己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张宥浩坦言,入行以来,在与前辈们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的帮助与支持。他说:“无论是合作时前辈们的拍摄习惯,还是透过监视器看到他们的表演细节,都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
面对镜头,他愿意将自己“交出去”,无论是交给导演的构想,还是交给角色本身,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少想自己,多思角色”的习惯。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 图源网络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迷谷、电影《志愿军》三部曲中的杨三弟、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中的咪咪(丁荣亮)……张宥浩在不同的题材中塑造了极具差异化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及饰演不同风格的人物,张宥浩说道:“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气质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全新的东西放在我面前,我会充满好奇地把这个角色演完。”面对有相似性的角色,张宥浩也会在相似中寻找不同。
谈及未来想挑战的角色,张宥浩表示自己一直渴望饰演听障人群,而这一想法源于一次意外的相遇。某次用餐时,他注意到两位女生频频望向自己却欲言又止。原以为是影迷合影的寻常场景,却在对方递来字条后得知她们是听障人士,对方正是通过他的一部作品了解到他并因此深受鼓舞的。
“后面在拍戏的时候,我一直拿这件事情鼓励自己,”这件事让张宥浩深刻意识到,演员的每一个角色都可能成为他人生活中的一束光,“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影响到谁,而这份影响,能怎样支持、鼓励他在社会中好好生活。”如今,张宥浩仍期待能有机会以更成熟的表演诠释听障人群的故事,他认为只有拿出最满意的作品,才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在中国电影120周年的新起点上,张宥浩依然坚持着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他愿以角色为舟、以真诚为桨,在光影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