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各奖项揭晓,展现——
主旋律拓展、艺术性创新、类型化培育
从《志愿军:存亡之战》《唐探1900》《哪吒之魔童闹海》《解密》,到《好东西》《长安的荔枝》《破·地狱》《小小的我》,过去一年来,一批电影佳作相继与观众见面,广大电影工作者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灵动的笔触与更前沿的技术,在银幕上展开了一场场关于时代场景的生动书写,通过类型、技术与表达的丰富实践,让光影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不久前揭晓的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获奖的多部优质作品与多位优秀电影人,生动展现了金鸡奖“主旋律拓展、艺术性创新、类型化培育”的评审导向。
主旋律拓展:生动展现场景中的新时代
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作者将视角延展向更广阔的故事疆域,实现了主旋律题材库的显著扩容与美学风格的多元探索。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的《志愿军:存亡之战》,没有采取全景式展现战争的叙事策略,而是将镜头对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关键战役——铁原阻击战,通过真实还原战争场面、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传递了“珍爱和平,是对英雄最好的铭记”这一创作主旨。影片导演陈凯歌表示,历时5年制作完成的《志愿军》三部曲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永远不会被遗忘。“这部电影正是对‘最可爱的人’最好的铭记,也是对那段历史最深情的回望。‘志愿军’三个字,是我们永远的荣耀。”陈凯歌说道。
因《唐探1900》而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陈思诚、戴墨,成功实现了“唐人街探案”系列的主题扩容,在保持系列前三部电影“悬疑+喜剧+动作”类型融合特色的同时,通过精准描绘20世纪初华人海外生存史,彰显了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也是一部“主旋律拓展”方面的佳作。“过去每次去全球各地的唐人街,我们都会观察生活在那里的华裔人群。无论三代同堂的老移民,还是刚搬来不久的新移民,唐人街里不只有背井离乡、远赴异国的故事,也有百年来华人移民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故事。”陈思诚坦言,《唐探1900》是自己和主创团队对于大时代与个体命运之间关系思考的创作成果。
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的《您的声音》则是以纪录电影形式展现场景里的新时代。“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正在于它同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北京,12345是一条很多市民都熟知的热线,但我们在筹拍影片时还是被这条热线的繁忙与高效所震撼。”导演徐洁勤表示,影片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因为12345是“双向奔赴”的声音,它一头通向广大北京市民,另一头通向北京市政府的各个部门,致力于解决每个市民都会面对的现实问题。很多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都意识到,城市治理的进步除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也需要每个市民的理解与支持。“电影不仅是一面反映真实生活的镜子,也有能力成为一台助推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独特力量。”徐洁勤坦言。
艺术性创新:创新弘扬新时代电影的特质与主流
在技术迭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下,当下电影美学需要重构原有观念体系,在与创作实践的互动中,坚持艺术的人民性与电影的本体性,创新弘扬新时代电影的特质与主流。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的《好东西》以敏锐鲜活的视角与生活流叙事,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独树一帜,将现实观察融入平实基调,表达了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的女性角色的成长和反省,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艺术创新的成果。
《好东西》编剧、导演邵艺辉表示,影片聚焦当代都市男女之间遇到的新问题,开启了一场关于“爱己”的探讨。“《好东西》是由铁梅、小叶和茉莉三个不同年龄女性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经历串联起来的故事,她们的名字是两种花和一片叶子,她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支持、互相托举的。”邵艺辉坦言,三位女性角色都是从自己的生命经验中挖掘、提取出来的,很像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
宋佳因饰演“铁梅”一角而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她表示:“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可以说铁梅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单亲妈妈。”铁梅在家庭中需要承担起很多不同角色,例如照顾孩子、打拼事业、料理生活琐事等,尽可能地兼顾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做一个好记者,也做一个好妈妈。“但在这些她‘强加’给自己的设定里,她注定会遇到各种困惑和困境。她最终会如何化解这一切,我也不得而知,电影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或许观众能从中看到这个人物的成长,并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人生解法。”宋佳如是说。
钟楚曦因饰演“小叶”一角而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她表示,诠释这个人物对自己有很多启发:“人要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每个人都会犯错、迷茫和低落,但重要的是始终保持正直、勇敢的心态。小叶看起来似乎有点懦弱、讨好他人,但其实是个勇敢而内心强大的女孩,这种强大不是坚不可摧,而是经历了风雨后依然能够昂首挺胸,就算遍体鳞伤也要热情拥抱世界。”
易烊千玺因在《小小的我》中饰演刘春和而成为金鸡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他表示,刘春和是自己迄今为止付出最多、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角色。“春和虽然肢体受限,但他的内心却无限丰盈,他的灵魂不屈又纯粹。”易烊千玺介绍,在开机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角色状态过程中,不仅查阅了很多关于脑性瘫痪患者的影像资料,翻阅了许多康复治疗的相关书籍,研究人体肌肉的解剖模型,还对着镜子反复调整自己的步态、手势、抖动幅度、眼神虚焦等肢体特征。“希望观众可以在我的表演中,看见一个有尊严、有情感、鲜活而立体的真实生命。”易烊千玺说。
袁富华因在现实题材电影《水饺皇后》里饰演“糖水伯”一角而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他表示“糖水伯”是一个秉持“做好人”信念的普通人,自己被他深深打动。“我拿到剧本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年少时街坊们的守望相助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段成长经历帮助我更好地塑造这个角色。”袁富华希望糖水伯的温情与善良,能够感染更多观众。
高朋因现实题材电影《老枪》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他表示“真实”是影片创作最重要的前提,自己在影片中追求一种真实的生活质感和克制的美学风格。“与影片所展现的上世纪90年代初相似,如今的我们也在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要怎么去面对这种变化,又该如何存留自己的那份坚持?希望影片中主人公那份可贵的坚守,能触动更多观众,也给人带来某种启发。”高朋表示。
类型化培育:以复合型叙事讲述中国故事
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中,类型元素的叠加使用与跨界融合成为显著特征,悬疑、喜剧、科幻、动作、动画等不同的类型基因被巧妙重组,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复合型叙事。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一部典型以复合型叙事讲述中国故事的佳作。影片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更得到了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电影评论集《哪吒:新大众文艺的力量》如是评价这部影片:“其在数字技术语境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代电影深化改革、创作环境营造和产业基础赋能的必然结果,映射出新时代文化创造的广度与包容性。”
香港市井生活气息的《破·地狱》获得最佳编剧奖。影片通过一文一武两位殡葬师的人生故事,以轻喜剧的方式探讨原本十分沉重的生死观话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传统生命尊严观念在当代的转化。影片编剧、导演陈茂贤这样解读影片的创作理念:“我们传承下来的文化,都是长辈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我们必须要尊重。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知道为什么要尊重、为什么要跟从。在弄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才会有合理的创新,从而完成真正的传承,达成‘新旧融合’。”获得最佳音乐奖的《长安的荔枝》,则是一部将职场喜剧融入古装题材的尝试范本,影片通过对九品小吏李善德的职场际遇、情感波动与命运起伏的表现,精准映射并转译了当代观众的群体性情绪体验,以笑中有泪的叙事方式彰显创作者的现实关怀。
当下,技术创新为电影创作注入全新动能,推动影像语言实现多维突破。虚拟制作、人工智能、高帧率拍摄等前沿技术正从高概念大片的“炫技”手段,下沉为服务于多元题材的常规创作工具。获得最佳美术奖的《解密》就创新性地以特效镜头展现各种梦境场面,片中游乐园、数字漩涡、芦苇灯塔等梦境映射了主人公的潜意识,有效推动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创造了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更深刻地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思维与美学风格,使创作者能够将以往“不可见”的想象世界与“不可拍”的微观细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银幕现实。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进一步深化对当下中国电影使命任务的认识和对电影创作规律的把握,承继优良传统,坚持学术性、专业性、长期性,秉持“主旋律拓展、艺术性创新、类型化培育”的评奖主旨,努力弘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艺术观、电影观,多方面推动了电影事业的新进步。上述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作品与影人,通过展现“场景中的新时代、作品中的新大众、光影中的新观念”,充分描绘了中国电影创作的生动图景,也为诞生120周年的中国电影彰显出无尽活力。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面貌,更印证了“艺术创新”与“描绘时代”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