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到,才有可能被改变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毛晓彤

被看到,才有可能被改变

——我演电视剧《余生有涯》


毛晓彤在电视剧《余生有涯》中饰演叶思北

  最开始接触《余生有涯》的时候,是先阅读原著小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当时我的心就一直被叶思北的遭遇牵动着,看着原本积极阳光的她,被现实生活磨得顺从又懦弱,在遭受侵害后走向自我放弃,但在崩溃的临界点终于爆发反击。其实她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女性的困境,比如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职场霸凌,还有被侵害后遭到社会舆论的二次伤害。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我就无比地心疼她,我的眼泪总是在眼眶里打转,但是我不想让眼泪掉下来,因为我看到她心底是有一团火的。我想看她在经历了这些之后会如何反抗,我想看她赢。

  能在这部剧中饰演叶思北这个角色,我很幸运,我觉得我和她的共同点就是倔强。她的故事既现实又有力量,这让我在接演的时候既期待又紧张。我要对叶思北不同阶段的痛苦和力量做绝对的区分和精准的处理,有极度爆发后的无力,有彻底崩溃后的无声痛哭,也有平静中的掷地有声。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毫无保留地靠近她、成为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场戏就是叶思北终于鼓起勇气第二次报警的那场戏。我把自己完全交给角色,顺着叶思北的情绪自然而然地走。那是她遭受侵害后第一次回忆事情的始末和全部细节。从鼓起勇气寻求帮助到不愿回忆细节濒临崩溃,再到最后勇敢地直面痛苦,完整地说出被侵犯的过程。那场戏我哭到整个人完全无法平复,手也忍不住地颤抖。我体会到的其实不只是痛苦,还有拼尽全力与命运抗争后的劫后余生。整个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叶思北心中的那团火,随时都可能再次燃起烈焰。

  这也是我想传递给观众的: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虽有恐惧但依然前行;真正的强大也不是从未破碎,而是在破碎之后,依然有能力将自己重新拼凑完整,并且更加坚韧。

  我们在呈现的时候,不避讳她的退让、纠结、胆怯,也不抹去她的勇敢、坚韧、执着。我看到有观众说,为什么要演展现苦难的剧,呈现开心的内容不好吗,不是更轻松吗?开心的内容是很好,但困境也需要表达,苦难只有被拍出来、被大家看到,才有可能被改变。我想这就是现实题材的意义和价值:扎根生活,反映社会的问题和困境,给观众带来思考,并从中得到帮助和启示。同时作为演员也和角色一同成长。播出期间,我看到很多网友的评论说自己也遇到过或轻或重的侵害,以及对叶思北原生家庭、职场霸凌的共鸣。希望叶思北勇敢反抗的力量能够带给观众一些启示,我觉得这也是文艺作品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拍摄初期,我经常会为叶思北的遭遇感到不平和气愤,也会为她的隐忍感到心疼。但就是这个习惯了隐忍的平凡女孩,排除万难守护了公平和正义。在拍摄过程中,我经常也会感慨,会问自己:如果我遭遇和她一样的处境,我是否能像她一样勇敢?我想也许可以,也许我不敢。这也是文艺作品的魅力所在,我们会共情角色,看到真实的人性呈现,进而也会照映到我们自身,让每一位创作者和观众都有足够的空间去消化和成长。比如妈妈黄桂芬对女儿极致又复杂的爱,通过叶思北的坚持而逐渐释怀;弟弟叶念文,从胆小怕事到和姐姐站在一起用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去求得一份公道;好朋友楚楚,从面对舆论压力恐惧、退缩,到去自首、站出来。我想剧中每个人的变化,都能够带给正在直面困难的人一份思考。

  在该剧播出期间,我们收获了很多观众的正向反馈,有对叶思北的鼓励、对叶思北一家人的共情,还有被叶思北的力量所感染。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和自豪。在《余生有涯》中,叶思北和家人在维权的道路上面对了很多的非议、诽谤和流言蜚语,但幸而社会是温暖的、人心是善良的。我印象特别深的一场戏就是叶思北和秦南的家外墙被泼油漆之后,一个一个路过的陌生人默默帮忙一起清理。其实那场戏我们没有排练过,这是真实的、大家自然而然的一种表现。无论是叶思北还是作为演员的我,都被这样无声的支持震撼着,除了家人、爱人、朋友,这些不相识的陌生善意都是支撑我们面对压力的点点星火。

  通过这次创作,我深切地体会到,表演不仅是呈现,更是精神内核的传递,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叶思北的故事,能够给更多人以力量。

  (本文系作者在电视剧《余生有涯》研讨会上的发言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