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问世,到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问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胶片到粒子水墨,中国电影用两个甲子完成了追逐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中国文艺网专访十余位文艺工作者,推出系列专访视频《光影道》,聆听他们与中国电影的故事。
本期专访嘉宾是演员李梦。从文艺片到类型剧,从大银幕到短剧集,她始终以角色为镜、以表演为桥,在光影交错间捕捉时代的脉搏,传递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本期嘉宾
李梦,演员。代表作品电影《少年巴比伦》《野马分鬃》,网剧《隐秘的角落》《墨雨云间》等。
“沉淀、展望”,谈及中国电影120周年,李梦用这两个词概括她的思考。“我们沉淀了过往所有的经验,是为了去展望更好的中国电影的未来。”她认为,电影人既是时代的亲历者、记录者,也是劳动者和创造者,“每一个角色,都是电影这个行业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文艺片表演,到近年来积极参与类型剧和短剧集创作,李梦始终注重角色与时代的共鸣。她希望通过饰演的人物和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为观众带来“精神的财富”。正如她所说:“我还是希望拥抱年轻人,拥抱有热血、有梦想的角色。”
李梦也是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亲历者。她谈到,带着中国电影走向全球电影节的过程,不仅是文化的交流,更是“精神的共通”。她认为,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看到中国电影技术、叙事等方面的进步,“这是我们作为电影人非常骄傲的一点”。
早在2019年,李梦就参与了仅有12集的短剧集《隐秘的角落》的创作,成为国内较早涉足短剧集的演员之一。她说:“短剧集与电影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这对内容提出更高要求,也反哺整个行业走向成熟。”

网剧《隐秘的角落》《墨雨云间》剧照 图源:微博、豆瓣
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国片推荐人,李梦希望解锁更多新导演的作品,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年轻创作者被更多人看见。她坦言,自己始终渴望挑战与以往不同的角色类型,也期待能得到更多批评与指点,“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节点上,李梦依然保持着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她希望能继续以角色为媒,扎根生活、反映时代,在中国电影的光影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真挚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