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缘幻行》的奇幻旅程是通过VR(虚拟现实)把观众“置”入一个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世界,像身处这个虚拟世界却又仿佛正在真实场景一样。在《青缘幻行》里,这个虚拟的空间,首先是一个《白蛇传》的京剧舞台艺术空间,里面有白娘子、许仙、法海等人物。他们的台词对白、戏曲唱腔,都使人如在戏曲舞台现场。其次是一个人物角色的身份空间,VR作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被设置为“小青”,所有的人物对话都是与“你”(小青)展开的。“你”是剧中人物,你的“沉浸”超越了常规VR的旁观式沉浸,而是“角色”性沉浸。这种代入和沉浸,使参与成为非表演又表演式参与,它使“表演”成为无门槛的人人可行的表演。再次是技术性营造“真实”在场,即一方面大力调动科技手段建构超现实主义般的戏曲审美场景,或者是无比真实的西湖烟雨,或者是360度的舞台表演空间;另一方面精确采录和呈现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的唱段、对白、表演,与之戏内互动,又面对面观赏他们表演的京剧艺术。为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创作团队采用数十台Azure Kinect DK传感器搭建高精度环形捕捉矩阵,对真人京剧演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体积视频(Volumetric Video)采集,由此生成高保真、可自由漫游观察的3D动态角色模型。实现在VR环境中不只是“观看”,而是真正“代入”“沉浸”“参与”场景和情节,既能够围绕“白素贞”进行360度自由透视观察——无论是她水袖翻飞时的飘逸轨迹、眼中流转的细腻情绪,还是她轻盈踏上画舫时步态中的程式韵味,都清晰可感、如临实境。团队还引入XR扩展现实拍摄系统与自研的3D插帧算法,通过对双眼视差的精确计算与帧间虚拟视角合成,实现虚拟角色与数字场景之间的毫米级空间对齐与光影融合,消除传统虚拟制作中常见的绿幕割裂感与透视失真,使演员仿佛真实置身于西湖画舫之中,带领观众进入戏曲幻境。不止于以上技术上的突破,在艺术上也进行相应的匹配式创作和改编,直接录制戏曲演员的特制曲目演唱和表演,改编戏剧情节使各个出场的人物都更加针对与“小青”的互动。
《青缘幻行》的奇幻旅程是一次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无缝衔接的奇妙的美学历程。它的剧本和表演都以京剧《白蛇传》为蓝本,但重点情节选取和改编的是“杜宇同心”“清影同欢”“孤灯待归”“伞落空门”等戏剧桥段。其中可以欣赏到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演员曹文慧(白素贞)、郑奕唯(许仙)、吴一博(法海)、胡锦晖(船夫)、董芊芊(小青配音)等的充满生命活力和情感温度的精彩唱腔、对白和表演,也可以真切体验超现实的具有视听感官强烈震撼的“雨中情”、白娘子因饮雄黄酒而现出白蛇原形、法海的“法力”威严等。这种表演的逼真和超现实场景与变幻的逼真,叠加在一起,重构了虚拟空间的戏剧张力,彰显了戏曲艺术喜怒哀乐的美学魅力和大开大合的美学对比。为了诱发参与观众的美学兴趣,VR作品借助电子游戏的“诱惑”技术,将情节设置为开放和发散式的“过程趣味”,用四种可任意选择的通关式设置,一个兰花指手势即可使戏剧情节向不同方向发展,成为“可创作”的剧情发展路线,大大增加了“互动性”和“参与性”。为此,团队特别邀请专业戏曲演员对他们的各种表演程式进行高精度动作捕捉,系统性地提取并数字化了“小青”这一角色的经典戏曲手姿,如“剑诀式”“浮香掌”等。借助Media Pipe Hands模型与卷积神经网络的融合架构,系统能够准确、实时识别观众手势,并依据手势所对应的情绪语义动态触发剧情走向。例如,当剧情走到“端阳惊变”这个高情绪段落,如果你情绪上头,比出一个戏曲范儿的“剑诀式”,系统便能立刻感受到你的愤怒,下一秒剧情就可能跳转至“小青怒斥许仙”的分支剧情。这就是在让参与观众用身体参与演戏,你不用分心找选项、也不用拖菜单,你的手势和情绪就可推动剧情。这在有意无意中使京剧《白蛇传》的戏曲美学更加深入人心。正如创作者所言:“这不仅是‘京剧+VR’的简单拼接,更是一场从美学上重构戏曲数字化语言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他们正在追求的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字时代,戏曲能否有新的可能或全新的虚实相生的发展空间?
虽然限于时间、资金、物力等客观条件,创作团队未能将京剧《白蛇传》全景式、全场面、全剧情地搬移到数字虚拟空间(特别是“水漫金山”那种史诗般的场景),但是我们从与众多的白蛇传说改编的戏剧、电影、动漫、VR作品的比较中,依然可以发现《青缘幻行》独特的创造性转化的努力和成绩。它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启示,一是打破数字技术的“惯常思维”,开辟“科技智能+创作智慧”的新大众文艺模式。当下如火如荼的AI、VR、MR技术融合中,技术以碾压式优势,似乎正在取代或替代实体艺术。特别是方兴未艾的AI生成VR,出现一种令人惊讶称奇的“真人”(真实演员影像或角色扮演)生成,即用一段剧本,就能数字生成仿真(且逼真)的演员出演数字电影,使人不得不预测未来演员的退场可能。按照戏剧界术语说,就是只要有“一度创作”(可称之为“一度智能”)就一了百了了。但是,《青缘幻行》给我们带来的是另一种可能:“一度智能”依然要叠加“二度创作”,即在数字艺术空间,“一度创作”是数字技术,它依然需要叠加艺术创作,即人力智慧、艺术创造、真人表演等。虚与实共生、科技与艺术相融、观与演互动,这构成一种新艺术的可能性,而且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发展可能性。二是传媒艺术与舞台艺术的新型结合。这次创作本身就是传媒与艺术的结合,这种结合由来已久。但是《青缘幻行》在这一次的结合中,催生了一种艺术新样态。它使传媒艺术更具独在性,也使舞台艺术获得了“移步不换形”的数字舞台。这种VR京剧,更加贴近观众,更加贴近青年,因而也使京剧更加贴近未来,获得更多的未来发展的可能和空间。三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探索。它对“两创”最精彩的实践,是艺术灵感般的“创意”,这使它具有可升华的理论思维成果:“智能+智慧”。它是一种双向赋能,即科技赋能艺术、艺术赋能科技。四是《白蛇传》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形式,其再传播获得的意义是:为京剧普及开辟新通道,同时为京剧艺术添魅加彩;京剧《白蛇传》承载着中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的民间思想和人民美学,也是中国戏曲和京剧的经典和艺术审美,它们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文化和艺术代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曾以各种形式被广泛阅读和欣赏,也具有不断被传播的文化潜质,需要敞开其艺术传播的无限可能性;事实证明,科技融入艺术或艺术融入科技是有无限可能性的,创意和创造永远是其中点石成金的“魔棒”,而此一领域创意和创造的生发,必须基于对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