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剑飞执导,周振天任编剧,富大龙、姜武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火种》日前在京首映。出品单位代表、李大钊同志的孙女李乐群与影片主创出席首映式。该片于10月16日起全国上映。
电影《火种》经历了一场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振的创作历程。创作团队耗时五年创作剧本、考据历史细节,查阅数百份历史文献、老照片和地图,尽力还原1919年及1951年的北平街巷风貌。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巧妙采用双时空交织的手法,既刻画了李大钊同志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也描摹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公安干警开启一场历时100天的绝密缉捕行动,将杀害李大钊的真凶绳之以法的过程。两条叙事线相互映衬,既展现了革命火种的播撒时刻,又揭示了历史正义的必然到来。陈剑飞表示,这源于他偶然在博物馆看到的对片中角色吴郁闻的通缉令,于是,便开始了对这段历史的追溯。
在人物塑造上,创作团队不仅深入挖掘了李大钊不屈的斗争过程,也对其温情的家庭生活细节予以描刻。因此,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李大钊,不仅是那个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在街头巷尾振臂一呼的革命先驱,还是充满魅力的好丈夫、好爸爸、好老师、好朋友。影片以情感化、人性化的表达,从质朴的生活中生长出力量,让当代观众与历史人物产生心灵共鸣。这种基于“人之常情”的共鸣,成为坚固的情感锚点,使得百年前的信仰选择成为可以被理解、被共情乃至被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参照。
《火种》构思很别致,巧妙地用两条故事线索交叉演进,讲述了李大钊被敌人侦缉、抓捕、审问乃至最终被杀害的过程,和杀害李大钊的主犯、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吴郁闻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公安机关侦查、通缉、逮捕以及被审判的过程。两个时空有机、流畅地跳转。对两个主要人物的精神、道德人格做了充分对比。李大钊信仰坚定,宁死不屈。吴郁闻面对法网恢恢,众叛亲离,他自知罪恶深重,无颜面对儿孙,两次要自杀却又因懦弱未遂。片中李大钊与吴郁闻的几场对手戏很是耐人寻味。片中特别描述了吴郁闻完全不能理解年仅38岁的李大钊,这位深爱妻子和儿女且薪水丰厚的北大教授,为什么要为“虚无缥缈”的信仰和理想而放弃生命。《火种》也通过强情节、高烈度的叙事把观众的兴趣紧紧抓住。
周振天表示,这次创作用新的叙事方法吸引观众。“在强情节的叙事里,让青年人了解李大钊那代人,为什么要在那个特定环境下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从哪儿来的,从这个角度进入电影。”周振天认为,李大钊作为北大教授,衣食无忧,但他就是要干“掉脑袋”的事业——要在中国创建一个党,通过李大钊在生活中可感可亲的事迹和选择,让年轻观众一看就懂了李大钊的信仰。“李大钊的小名叫‘憨坨’,后来给自己改名‘李大钊’,字‘守常’,因此,我在写作时,着重突出了李大钊做人之憨、处事之憨、信念之憨,‘认死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格。”周振天说。《火种》把观众早已熟知的有关历史情节做了省略处理,却又从另一个角度把李大钊的形象立体地塑造起来。
周振天早年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过,对于审讯犯人比较熟悉,尤其是揣摩犯人的心理,比如,当时八路军刚进入北京没多久,缺少大城市管理经验,同时,国民政府时期的户籍制度不够严密,这些都让吴郁闻心存侥幸。周振天便将其用于剧本创作,着重通过写人物来带事件。
电影《火种》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由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格壹影业有限公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