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凯:诗歌声律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时间:2025年10月05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王丽

    一砖一石,铭刻着历史和沧桑;蜿蜒万里,诉说着光辉和荣耀。如何用音符致敬长城、诉说长城?如何让听众从旋律中感受长城、看见长城?

  今年3月,由栾凯作曲,王晓岭、商明凯、李小白作词,河北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的《长城》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4年度优秀歌曲。这首歌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交响组歌《长城》的主题曲目,是其中的11首曲目之一,它以长城这一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为切入点,通过雄浑壮阔的旋律和深情饱满的歌词,生动描绘了长城作为历史见证者和文化承载者的形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与对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作词:王晓岭、商明凯、李小白
作曲:栾凯
指挥:拓鹏
  《尚书·尧典》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千百年来,音乐创作从来都是作者和听者共同完成。创作者讲求抒情达意、音律和谐,听者方能缘情言志,身心合一,进而锻造品格。
  从声乐作品《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我们从古田再出发》《醉了千古爱》,到民族歌剧《沂蒙山》《八一起义》……作曲家栾凯擅于将民族基因、时代精神与多元技法熔铸一体,他的音乐既可以响彻国家级重大演出的现场,也入选教材滋养学生们的音乐生涯,更让大众念念不忘,时刻在公园、田间地头唱响。如何用祖国大地共通的声律,和鸣于中华民族共有的心灵?我们和作曲家栾凯进行了对话。
 
诗言志 歌永言: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历来歌颂长城的音乐作品不在少数,但是交响组歌这一形式并不多见。因此接到作曲邀约时,栾凯欣然应允。
  在2000多年的营造史中,长城先后历经了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为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栾凯和主创团队商讨,决定以长城历史和地域景观为主线,将中国古代长城同新时代长城精神相结合来着手创作。“你会从中听到新疆的长城、内蒙古的长城、甘肃的长城,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长城修建时辽阔激昂的风貌。”栾凯说。
  《风起长城》仿佛带领听众穿越到古代,置身于长城边上金戈铁马的战场;《筑城歌》的旋律宛如呜咽的北风,裹挟着悲壮的情绪扑面而来,当音乐响起,古代广袤而荒芜的边疆之地浮现在眼前;《长城牧歌》中悠扬响起的马头琴宛如从草原深处飘来,带着淡淡的乡愁与辽阔的气息;《热血长城》将视角聚焦于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激昂的旋律似战鼓擂动,声声震人心魄;《金山岭长城的文字砖》通过细腻的描写,把长城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独特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栾凯表示:“这11首作品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写了进来,既运用了传统的交响乐合唱的手法,又在编配中结合了新时代的表达,气势磅礴、细腻感人,从一开始的娓娓道来到最后的热血沸腾,听了之后会非常的振奋人心。”
 
作词:王晓岭、商明凯、李小白
作曲:栾凯
演唱:扎西顿珠
  今年4月,交响组歌《长城》亮相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幕演出的《长城》京津冀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最终压轴上演的便是主题曲目《长城》。“演完之后全场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观众站起来叫好喝彩,非常震撼人心,证明这个作品是成功的。这次又得到中国音协‘听见中国听见你’的认可,我非常开心。”
  据了解,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4年度优秀歌曲评审工作共组织了五轮(六次)线上线下评审会,累计有近150位评委及多家评审单位参与推选工作,最终20首优秀歌曲从386首有效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从严格的评审流程和高标准的要求,可见作品入选的难度和含金量。栾凯透露,除了《长城》,他还报送了由他作曲的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主题歌《点亮亚洲》,最终《长城》“打败”传播度更高、影响力更大的《点亮亚洲》成功入选,“这说明‘长城’在大家心中的分量,也说明《长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足以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我要感谢‘长城’这一题材。”
 
民歌新古典:
古典与时尚在“云水端”交汇
  栾凯出生于戏曲世家,从小便受到戏曲音乐的熏陶,父亲从事吕剧创作,母亲从事二胡演奏,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他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后来经过对作曲技法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系统化学习,他不仅在音乐的创作风格上更加的多元化,也变相地促使“民歌新古典”这个音乐创作理念的诞生。
  从交响意象《大羽华裳》、交响音画《流动的紫禁城》,到歌曲《醉了千古爱》《丝路花雨》《化蝶》,再到民族歌剧《沂蒙山》《八一起义》……栾凯的诸多作品兼具古典韵味和流行元素,同时运用民族演唱方法,旋律动听、情感真挚,结构简约、形式新颖,兼具专业性、艺术性、通俗性,诸多歌曲尤其是经典唱段广为传播,还被编入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作品集,成为高校教学的保留曲目,更有不少作品被指定为全国声乐比赛的参赛作品,可以说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喜爱与好评。
 
作曲:栾凯
作词:陈道斌
演唱:吴碧霞
  什么是“民歌新古典”?栾凯介绍,“民歌新古典”具备四个鲜明的特征:在歌词方面,以传统文化与故事为依托,有古典的意境与人文情怀,既有中国传统诗词的美感,又要通俗易懂;在旋律方面,以东方传统的“五声调式”为主,具有浓郁的传统宫廷音乐风格和传统戏曲的韵味,展现出细腻温婉、清新典雅、雍容华贵等特征;在编配方面,把传统民族乐器、管弦乐、电子风格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东方与西方音乐风格的交融;在演唱方面,是以民族唱法或民族唱法为主的兼容演唱方式,带给听众一种全新的听觉感受。
  在这一创作理念的影响下,他的很多作品不论是在大雅之堂还是市井小巷都能唱响,栾凯说:“这类艺术歌曲并不是只能在音乐厅伴着钢琴演出,也可以拍MV,可以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演出,不受环境条件的局限。”2016年8月,栾凯推出第十二张音乐专辑《云水端》,专辑共收录《醉了千古爱》《牡丹亭》《枫桥渡》等14首“民歌新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汇集吴碧霞、李玉刚、谭晶等二十余位艺术家参与演唱,一经推出便得到广大听众喜爱。
 
专辑《云水端》封面
  栾凯说,为了推动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他还会将作品的钢琴伴奏谱上传至个人社交平台,推动作品能够在更大意义上“传唱”,“音乐作品开源,让大家都来唱,其实最终受益的是演唱者、创作者。”近年,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多个经典唱段经由各大院校、专业团体、专业比赛等广为传播,甚至入选中小学的音乐教材,而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将钢琴伴奏谱分享至网络,“好作品大家都来唱,这是创作者对作品的自信,也是一首音乐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民族歌剧《沂蒙山》:
记录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栾凯非常欣喜地看到,从学校的青年学生,到公园中的银发长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沂蒙山》的经典唱段时隔7年,依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唱响,这让他非常感动:“这说明这部歌剧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觉得这是作曲家最幸福的时刻。”
民族歌剧《沂蒙山》剧照
  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沂蒙山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为背景,塑造了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军民群像,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浓郁的地方特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朴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以歌咏情,再现了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大型英雄革命史诗。
  “歌剧首先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在整个歌剧《沂蒙山》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恰似人的心脏。”栾凯介绍,不同于传统歌剧的创作是先有剧本,后续再寻找导演、作曲和其他,《沂蒙山》选择了以音乐为核心的创作模式。在创作之初,编剧、导演、作曲就进行了充分的研讨、酝酿和沟通,大家群策群力,团队创作思路十分统一,避免了不少问题。在创作中几次面临重大调整,都选择了调整歌词和文本结构而尽量保持音乐的完整性。“这部剧首先根据音乐确定人物角色、声部、风格、核心咏叹调、音乐结构、体裁、演唱样式,再进行故事大纲和剧本的编写。通过唱段的把控,构建整部剧的‘脊梁’,‘四梁八柱’由此齐全。”得益于这一创作思路,《沂蒙山》的剧情在音乐的推动下高潮迭起,一步步真切表现出沂蒙山根据地抗日征战的艰难和英雄儿女的荣光。
  《沂蒙山》是栾凯的第一部歌剧创作,为此他做足了功课,不仅研究学习了国内外的经典歌剧、音乐剧,山东的民歌、民间器乐等,还对剧中的每个人物的音乐都进行了独特的设计。他表示:“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我当时就定好目标,要争取每一幕、每个声部都有一个精彩唱段留下来,要被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所接受。”
 
  歌剧《沂蒙山》时长150多分钟,共6幕,有40个唱段,涉及序曲、独唱、重唱、领唱与合唱等多种音乐形式。栾凯着力追求歌剧艺术审美特征与民族戏剧审美理念的契合,在宣叙调、咏叹调演唱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中国独有的戏曲板腔体;同时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掰开、揉碎,化入全剧音乐之中,在乐队、序曲、幕间曲、前奏、间奏中反复出现,与原创音乐完美配合,带给听众既熟悉又新鲜的体验。
  最终,《沂蒙山》的核心唱段的质量、数量和类型,在中国当代民族歌剧中独树一帜。《苍天把眼睁一睁》《沂蒙山,永远的爹娘》《无情的风雨》《等着我,亲爱的人》《沂蒙的女儿》《爱永在》《进路、退路、生路、死路》《再看一眼亲人》等十几个核心唱段,充满了个性魅力,彼此之间又相互协调,既有统一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起《沂蒙山》的创作过程,栾凯难掩激动,他说,在完成整部剧的音乐创作后,一个人在房间里泣不成声,“这可能是因为我感觉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了沂蒙人民的一个重托。现在我有时候想当时那个旋律是怎么写的,现在我再也写不出来了。可能冥冥之中沂蒙人民在扶着我的手写,让我一定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留下一部经典作品,这也正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配角奖、新人主角奖……民族歌剧《沂蒙山》最终揽获舞台艺术领域的诸多奖项,也给山东沂蒙老区带去文化经济活力,栾凯感叹:“一部好作品会让所有参与者受益,我要感谢沂蒙山成就了我,成就了所有人。”
  今年4月,民族歌剧《沂蒙山》进行了2025年的角色选拔工作,吸引了众多中外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和部分艺术院团演员的关注,他们在选拔现场展现了新一代青年歌唱家对“海棠”“孙九龙”等角色及其精神的理解。作为评审之一,栾凯表示这次选拔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没想到全国有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歌唱家前来,而且他们的水平极高,表现都十分出色。衷心希望随着新演员的确定,这部歌剧能够在全国更多地方巡演,让沂蒙精神更好传遍神州大地。”
 
悦耳、动心、化人:
好作品是音乐人的最佳“名片”
  这些年,无数热门歌曲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发酵,从新生到爆款,从视频配乐到迅速占领听众的耳机,短视频正在重新定义音乐的传播路径,也在重塑大众的音乐消费场景和审美取向。
 
  《抖音×汽水音乐:2024音乐行业年度观察》显示:“抖音年曝光十亿次以上的歌曲数量达到6208首,歌曲消费整体活跃,优质作品能够收获更多关注。”
  栾凯认为,与其说短视频让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碎片化”,不如说这是“高度浓缩”。“任何新生事物出来,我先看它好的一面。短视频可以让大家在短短几秒中了解一首歌最精彩的部分,这对作曲家也提出挑战,如果7秒钟的部分大家都听不进去,70分钟更没人听了。”栾凯表示,流传千百年的音乐作品如今在大众中流传最广的也是“片段”,而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经典,“因此,‘洗脑’也并不是完全的贬义,能被大家记住就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好音乐?“好的作品在旋律好听、令人愉悦的同时,也应该让听众的内心深受触动,最终达到‘以乐化人’的效果。”栾凯在创作时以“悦耳、动心、化人”三个特质来要求自己。
 
作曲:栾凯
作词:陈道斌
演唱:殷秀梅
  《我的深情为你守候》《云水端》《爱永在》……在他的多首传唱度很高的音乐作品中,动人的旋律与演唱者的歌声交相辉映,优美的歌词在配器的鸣奏中更显意蕴深长。在诗、歌、声、律的交响中,听者与作者就这样含英咀华、同频共振,互相赋予对方强大的精神力量。
  而掀开光鲜的履历,他在初出茅庐时也经历过艺术生的就业困境。“我在毕业十年后才真正靠创作站住脚”,栾凯回忆,毕业之后,他投入教培工作,但是因为作品较少,工作进展并不理想,这让他认识到“代表作”对打开艺术生涯的重要性,“你得有成功的案例,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有一批成功的代表作之后,你这个道就闯开了。”
  如今,栾凯在作曲家身份之外,还是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在从事音乐教育的生涯中,他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很多学科的开设,一定要瞄着当下,瞄着学生未来出口。”他鼓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既能写旋律,也要懂录音、混音、声学,更要投入创作实践,多创作接地气的作品,“团队协作也很重要,随着专业细分,单打独斗并不容易。而且任何人都有低谷期,尤其是毕业之后,并非上了名校就一定会成为艺术家,也不是没上过名校就成不了艺术家,搞创作关键得保持热爱,而且一定要与时俱进,搭上时代前进的列车。”
  “我要感谢教师这个身份。”栾凯表示,得益于教职,他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广泛、深入分析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案例,这让他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一线创作过程中感到更加得心应手,而丰富的创作经验也让他可以给学生带去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如今,他始终相信,教师与作曲家的双重身份,不仅是知识与艺术的交融,更是一份传承与创新并行的使命,在不断的教学相长中,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
 
栾凯·人物名片

  作曲家,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人才工程评审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评审专家,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国防大学首届名师名家工程杰出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全国交响乐作品征集最高奖、全军文艺汇演音乐创作一等奖等。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哈尔滨2025第九届亚冬会开闭幕式主创。
  主要代表作: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八一起义》,民族歌剧《同心结》(合作),舞蹈史诗《黄河》,交响音画《流动的紫禁城》,交响意象《大羽华裳》,交响组歌《长城》,声乐作品《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我怎样去爱你》《爱永在》《钢枪·玫瑰》《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幸福中国一起走》,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志愿者主题歌《世界有你就温暖》,哈尔滨2025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主题歌《点亮亚洲》,2025年央视元宵晚会《我们画中国》等。
(编辑:孙醒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