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名家齐亮相 曲艺院团展风采

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史雅萍

南北名家齐亮相 曲艺院团展风采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侧记

  竹板一打、锣鼓一敲、丝弦一响……声音里带着一股子接地气的鲜活,艺人在舞台中间或说或唱,或演或逗,台下观众时而被艺人口中的英雄故事感染得热血沸腾,时而被艺人演绎的生活趣事逗得哄堂大笑。这便是曲艺的魅力——把家长里短、江湖豪情、人生百味用朴素的声音传播开,并引起广泛的共鸣。

  9月19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曲协、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联主办的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26家曲艺院团的210余名演员携27个优秀曲艺节目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一场为期两天的曲艺盛会。曲艺这门经久不衰的艺术在中原大地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全国曲艺院团的一次“阅兵”

  “曲艺是一门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艺术,我们期盼这场盛会已久,这场汇演是一次对曲艺艺术近些年创作成果的‘检验’,希望曲艺能持续发展下去,让这门中华说唱艺术为老百姓带来更多欢乐。”中国曲协副主席范军说。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的举办,不仅为交流互鉴搭建了平台,展示出各院团的优秀创作成果,更为作品的创新激发了活力,促进院团创作表演水平共同提高。

  参演的26家单位地域跨度很大,既有中国广播说唱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等国家级院团;也有北京曲艺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等省级院团;还有厦门市南乐团、合肥市曲艺团等市级院团;更有来自民族地区的西藏拉萨市歌舞团(曲艺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等,集中展现了全国曲艺院团的整体风貌。

  本次汇演所展现的曲艺形式丰富、内容多样。19种曲艺形式同台,为观众一次性带来多种艺术享受。其中既包括相声、评弹、快板等大众熟知的曲种,也涵盖四川清音、福建南音、广西文场、粤曲等地方特色曲种,更有好来宝、喇嘛玛尼、托勒敖等少数民族曲种,尽显中华曲艺的多元性。节目内容上,不仅有聚焦传统的经典节目,如快板书《武松赶会》、粤曲《白蛇传之盗仙草》;红色题材作品西河大鼓《江竹筠》、扬州弹词与扬州清曲《永远的长征——梨花又开放》;展现时代发展的相声《中国速度》、托勒敖《幸福托勒敖》;还有紧扣当下主题的现实题材新创作品,如反腐倡廉题材的福建南音《鹭门清风颂》、对口快板《振兴谣》等,可谓传统与现代辉映,经典与新创并美。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曲协主席柴京海说:“这次汇演,全国曲艺院团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许多青年曲艺人才的出现,给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汇演在服装、道具、配器、灯光、音响、舞美的设计上体现出很强的时代性,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次汇演共有22位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28名一级演员纷纷登台献艺,代表着当前行业的较高水平。青年演员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展现出曲艺后继有人的蓬勃生机。

  传统曲艺在新时代“发新芽”

  在全国国有曲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13家国有曲艺院团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围绕精品创作、人才梯队建设、文旅融合、技术赋能、市场化运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国有曲艺院团作为曲艺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承担起守正创新的责任与担当,在继承多年来所流传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也要扎根时代,创作更多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作品。在守正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如今的曲艺院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部部精品力作既扎根传统土壤,又洋溢着时代气息。面对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行业痛点,大家认为要根据曲艺艺术特点发扬好曲艺界“师带徒”的优良传统,通过“曲艺正青春”新时代青年曲艺英才培育工程和“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一方面组织曲艺名家带徒传艺,培养青年曲艺人才;另一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此外,各地院团还要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模式,让老、中、青三代同台献艺,形成“传承有序、梯队合理,名家引领、新秀辈出”的生动局面,为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作为曲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院团之间可以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创作、巡演互访、人才共育等方式,促进院团间的深度协作,充分发挥出院团作用和优势,为新时代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