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审美塑造的音乐剧成为观众“心头好”

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史雅萍

  灯光亮起,音乐在剧场的空间内流动,舞台之上,演员用歌声讲述悲欢。作为一门融合听觉与视觉、叙事与抒情的艺术,音乐剧总能瞬间抓住观众的心神。这门起源于欧美的艺术形式,近10年来在中国的文化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别样光彩。9月4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41期:在跨界与整合中前行的中国音乐剧”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映辰担任学术主持。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教授黄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音乐剧团团长张蕾,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教授王良波,就中国音乐剧创新发展过程中美学品质的提升等话题展开对谈。

  原创音乐剧发展的“中国速度”

  “中国的音乐剧发展展现出惊人的‘中国速度’,美国的音乐剧发展了将近170年,而我们的音乐剧才仅仅几十年,最初是参照国外的音乐剧去模仿,如今我们已经开始用音乐剧讲中国的故事,体现中国的审美,而且有的剧目已经具备国际化水准,这个发展速度太惊人了。”王良波谈及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时表示,专业音乐剧剧团的出现与运营加速了音乐剧产业化的发展,推进了本土化的速度,虽然要达到国际化仍有一段距离,但已经足够令人欣慰。

  “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正式建立音乐剧系,持续探索音乐剧创作,最开始在排演西方音乐剧时,台词部分说中文、演唱部分唱外文,后来渐渐转化为全中文表演。有调查数据显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音乐剧产业将开始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音乐剧飞速进入商业化时代。”黄凯坦言,目前国内原创音乐剧数量已经超过引进剧目,但从票房上看仍是引进剧占优。未来如何实现原创音乐剧的量质齐升,在市场化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让具有中国审美的音乐剧成为观众的“心头好”,仍有一段路要走。

  在周映辰看来,中国音乐剧风格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呈现出民族化、都市化、混搭式风格,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混搭式,再延伸一步就是跨界融合。比如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创制的音乐剧《愚公移山》,采用中文“说唱”的表现形式,尝试在现代语境中阐释民族精神,寓教于乐,让年轻人更加容易接受。

  从“人带戏”到“戏捧人”

  对于目前明星参与音乐剧演出、吸引大量粉丝前来观看的情况,张蕾表示,明星参与对音乐剧的商业化运营是很重要的,不过这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我国原创音乐剧在运营推广过程中,第一阶段是“人带戏”,因为剧目早期通常尚未建立起IP,需要“明星效应”将剧目知名度带起来;第二阶段是“戏捧人”,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剧目被更多观众熟知后,可以给更多年轻演员展示的机会,让作品更加广为人知。这两个阶段是相互作用的共赢关系。

  长期在高校进行音乐剧人才培养的周映辰表示,高校的原创音乐剧作品天然具备艺术的实践性、实验性、探索性,这也是高校创作的担当所在。音乐剧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充分的讨论空间,如果完全用票房来衡量原创音乐剧,会严重打击这一艺术样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比如讲述张桂梅故事的音乐剧《绽放》,在商业环境中未必受到追捧,但是其将中国美学特质、现实主义特点、人文色彩呈现得淋漓尽致,无疑是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借助“明星效应”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这可能是音乐剧产业整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良波表示,当前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和演出市场的繁荣,是超乎预期的。音乐剧是商业艺术,需要市场化、产业化运营方能生存下去。目前国内音乐剧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有市场化的题材,还有红色题材等,在创作上跨界融入戏曲、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作品。

  用音乐剧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音乐剧是从民间走出来的,发出声音后才被看见。”周映辰表示,音乐剧有其他戏剧样式的品质,但并不是其他戏剧样式的衍生品。多年前,大多数人对音乐剧的解析基于自身舞剧、歌剧等学术背景,很难做到用音乐剧的方法来解读音乐剧。一线工作者在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性、不断学习实践的漫长专业建设过程中,参考西方音乐剧的发展,才逐渐摸索到中国音乐剧自身的美学特质。用音乐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遵循我国目前的文化环境、市场认知和客观条件,先有人才的培养,再有量的积累,最后才会有质的突破。

  张蕾谈道,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团自成立以来,持续探索如何用音乐剧这一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新推出的红色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讲述抗美援朝故事,受到了年轻观众的欢迎,说明音乐剧是可以讲好革命故事、历史故事的。我国原创音乐剧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在文化IP打造上,还没有创造出像欧美音乐剧《猫》《歌剧魅影》般的知名作品,相信经过时间的积累,我国也能够创造出大IP音乐剧。

  黄凯提出,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关键是用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面向市场,采用市场化运作体系,激烈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二是创作者要保持敬畏心,潜心琢磨音乐剧创作规律,打磨剧本;三是全面培养人才,不仅要培养音乐剧演员,还需专门培养音乐剧编剧、导演、作曲、编舞、制作人等,让中国音乐剧真正有实力成为赢得更多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