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重换取信任,用耐心等待奇迹”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用尊重换取信任,用耐心等待奇迹”

——专访野生动物摄影家更尕索南


夕阳下的藏羚羊 更尕索南 摄


雪线藏狐 更尕索南 摄

  15年前,当更尕索南第一次举起相机时,他的父亲便告诫他:“三江源的生灵是大地的精灵,不要用镜头打扰它们的安宁。”如今,15年过去了,更尕索南牢记着父亲的嘱托,一直践行着“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是用尊重换取信任,用耐心等待奇迹”的信念。他说:“当远方的人们通过我的镜头认识这片土地,当家乡的孩子指着照片说‘这是我们的藏羚羊,这是我们的雪豹’,我便懂得,这些凝固的瞬间早已超越了影像本身,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精神纽带。”

  在前不久由中国摄协、青海省文联、玉树州委、玉树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开幕式上,玉树本土摄影家更尕索南获得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年度摄影师”称号。15年来,更尕索南踏遍家乡的山川峡谷、草原湿地,怀着敬畏之心,用敏锐的目光捕捉野生动物的灵动瞬间,以细腻的镜头记录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卷。跟随他的讲述,我们可以走进独特的野生动物摄影世界。

  野生动物摄影的核心是“尊重与等待”

  更尕索南说:“我是玉树州土生土长的孩子,这些动物是我童年的邻居,现在能用镜头为它们‘画像’,是祖先赐给我的福气,我所获得的荣誉属于三江源的每一只生灵。”自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更尕索南便开始痴迷于野生动物摄影。他经常在下班后、节假日用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记录家乡的山水生灵。在长期的拍摄中,他发现野生动物摄影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不可控性强”。比如,野生动物的行为不会受人指挥,拍摄时需要等待它们出现自然的互动、捕猎、休憩,充满随机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拍摄场景在野外,光线、天气、地形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拍摄效果,如清晨的逆光、雨天的朦胧感都可能成为独特的画面元素;野生动物摄影兼具记录性与艺术性,摄影师既要真实捕捉动物的形态和行为,又要通过构图、光影等展现美感。

  更尕索南认为,野生动物摄影的核心是“尊重与等待”——尊重自然规律和动物习性,用耐心换取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瞬间。他分享了诸多克服野生动物摄影困难的方法:“针对接近拍摄对象难、野生动物警惕性高、容易被人类活动惊扰的困难,摄影师可以学习动物习性知识,了解其活动规律(如某些鸟类的觅食时间、迁徙路线),在其常出现的区域隐蔽等待;使用伪装设备(如迷彩帐篷、伪装网),减少自身存在感;借助长焦镜头(如600mm以上焦段)远距离拍摄,避免干扰动物。针对捕捉瞬间难,动物的动作(如猛禽捕食、群兽奔跑)转瞬即逝、难以预判的困难,摄影师可以提前调整相机参数(如设置高速快门到1/1000s以上、高速连拍模式),确保能定格动态;保持专注,观察动物的肢体语言(如耳朵竖起、身体紧绷可能预示行动),提前预判动作发生。针对环境适应难,三江源野外环境早晚温差大、海拔高、紫外线强、冬季长、山区居多且光线复杂等难点,摄影师需要做好防护准备,穿戴适合的户外装备,保护相机不受损;灵活运用光线,如顺光拍摄展现动物细节,逆光拍摄突出轮廓;利用环境元素(如树枝、岩石、花草作为前景)增加画面层次感。针对伦理与安全平衡难的问题,摄影师要遵循‘不干扰、不投喂、不破坏栖息地’的原则,将动物福利放在首位;要结伴拍摄,尤其在危险区域(如荒野、无人区),要确保自身安全。”

  在更尕索南心中,野生动物摄影从来不是浪漫的冒险,而是与自然法则的漫长博弈。在三江源腹地,每按下一次快门都可能意味着数周的等待。他回忆道:“2019年在可可西里为拍摄藏羚羊,我在海拔4800米的无人区等待了整整7天。高原的夜风像刀子般割过帐篷,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让相机电池每小时都要换一次,需要揣在怀里用体温保温。最困难的不是生理上的煎熬,而是如何在不干扰它们生活的前提下捕捉瞬间,既要有猎人般的耐心,又要有僧侣般的敬畏,还要有挨饿受冻的能力。去年在玉树州称多县嘉塘草原上拍摄黑颈鹤时,跪在及膝的雪地里调整参数,取景器里的鹤群正展开翅膀,羽毛上凝结的冰粒在雪地里闪烁。这些经历让我明白,野生动物摄影的难点不仅在于捕捉瞬间的技巧,更在于与自然环境共生的智慧。”

  野生动物摄影是文旅产业的“生态放大器”

  更尕索南认为,野生动物摄影对三江源文旅工作的推动作用是多维度且深远的。他说:“长期扎根三江源的摄影师的作品,目前成为文旅发展的驱动力,助力‘玉树=纯净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差异化文旅品牌。我们的成果还有助于减少盗猎动机,牧民也会主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生态破坏。同时,这些摄影作品还有助于提升游客的环保素养。”

  “野生动物摄影是文旅产业的‘生态放大器’,它既是‘内容生产力’(吸引游客)、‘牧区黏合剂’(赋能居民),更是‘保护宣言书’(守护资源)。玉树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生态旅游的标杆,摄影工作者可以真正实现‘用镜头守护荒野,以影像激活山河’。”雪豹、金钱豹、棕熊等顶级掠食者的存在,直接证明玉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吸引全球生态爱好者的关注。更尕索南感慨地说:“随着这些影像在国内外传播,我渐渐发现,镜头里的生灵正在悄然改变着家乡的面貌。我拍摄的《赤狐一家》组照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很多游客专程来到玉树州,希望能亲眼看看这种动物。我是土生土长的三江源人,守护这片土地,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更尕索南凭借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野生动物摄影持之以恒的追求,用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视角,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一直默默地讲述着玉树故事,为保护三江源的山青、水碧、天蓝、草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三江源,并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生态环境的队伍中来。他说:“我是一个幸运的记录者,用镜头守护着高原上永不褪色的生命之光。”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