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视听行业数智化转型和产业迭代

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当下,超高清、虚拟制作、人工智能、AR/VR、5G、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在重塑整个广电视听行业生态,推动视听行业数智化转型和产业迭代。日前,第三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在京举办,活动围绕“全媒体 超高清 强智能”主题,举办1场展览会、1场主题报告会、4场国际交流活动、6场专题论坛活动、6项沉浸式特色体验活动,旨在通过前沿技术赋能引领产业发展、以深化合作拓宽全球视野、从全新维度解读行业热点。

  本次展览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主办。展览会上,由16场演讲组成的主题报告会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在报告会上表示,当前全球视听媒体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广电视听唯有始终勇立潮头、不断形成合力,才能守正创新、引领未来。面对发展机遇,相关从业者要牢牢把握技术革新机遇,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协作,扎实推进行业综合治理,积极扩大行业交流合作。

  抢抓超高清、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在“全媒体超高清创新”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将重构媒体制播流程,为视频媒体生产传播带来革命性变化,这是媒体行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特别介绍了总台人工智能建设的最新进展,表示近期升级的央视听媒体大模型2.0版本,已涵盖策划、采集、编辑、审核、传播、存储和管理7大类的35个应用场景。“我们要抢抓超高清、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构建自主可控的全媒体超高清电视制播呈现技术体系,打造媒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超高清电视全媒体传播,推动视听媒体和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姜文波表示。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的演讲以“智联未来”主旨开篇。他表示,新型广电网络将以“智”为突破口,全面应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智联”演进。“当下,在内容生产、传播效能、产业生态等维度,AIGC都将发挥降本增效、高效智能推荐等重要作用。例如去年上线的中国广电重温经典频道,就通过AIGC技术对经典老片进行了精细的上色、修复、高清转化处理,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曾庆军表示。

  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台长龚荣生介绍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文化集团的成功经验:要突出思想引领,树立主流价值新标杆,保持系统性变革中的“不变”,即党管媒体大原则不变、公共服务优先序不变、优质内容硬投入不变;要突出艺术审美,创新视听表达新范式,处理好“高大上”和“小而美”的关系,把握好“主旋律”和“烟火气”的结合点;要突出技术赋能,强化智慧广电新支撑,以全媒体视角筑高广电“人才塔”;要突出平台驱动,探索全媒生态新格局,布局“媒体+平台”,深耕垂类市场、建设专业平台。

  创造“沉浸化、场景化、智能化、数据化”新业态

  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秘书长韩强代表学会发布《2025年中国影视新技术发展报告》。该报告重点从产业链应用、创新应用和跨界融合场景应用3个维度对中国影视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视行业将呈现出技术加速革新、内容制作深度拓展以及产业协同融合等发展趋势。AI将深度嵌入创意构思、剧本生成、分镜设计、素材创建、特效合成、配音配乐等全链条,并以“全链条渗透”方式重塑视听行业生态。以裸眼3D、全息投影、三维声、高动态范围(HDR)、AR、VR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技术将推动视听体验的革命性升级,共同驱动视听体验迈向深度沉浸、多维感知和超逼真还原阶段。

  报告中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6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驱动下,内容创作、工业化制作、智能分发、沉浸式消费等核心环节之间的界限将日益模糊,数据流、创意流、价值流将在全链条上高效贯通与实时反馈,并将催生全新的工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内容形态,构建一个反应更敏捷、资源更优化、体验更极致的视听行业智能体。此外,视听将与文旅、教育、电商、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以“沉浸化、场景化、智能化、数据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业态。

  “视听行业必须时刻紧跟前沿技术发展的时代趋势,积极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与迭代发展,才能够为广大观众奉献出更多精彩纷呈、品质卓越的内容作品,推动视听创意不断迈向新的高峰。”韩强表示。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