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为戏剧艺术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华 李丹阳

  “要以专业为引领,持续夯实戏剧教育理论的根基”“要以团结为纽带,凝聚戏剧教育产生合力”“要以创新为动力,探索戏剧教育的新模式”……近日,中国剧协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对专委会的未来工作方向与我国戏剧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态势进行了探讨。

  院团和高校是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次会议上,众多专家面对戏剧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原主任王芳表示:“作为演员,我们本来注重的是自己的演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教学工作更重要。如果没有青年接班,剧种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既从事昆曲工作,又从事苏剧工作。相对来说,大家对昆曲了解比较多,但是对苏剧的了解还比较少。它是苏州的地方戏。我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苏剧团,就是因为苏剧团人才梯队建设面临断层,这是剧种发展的困境。今后应通过学校的培养、剧团的培养共同确保人才梯队接续。”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院长王文清介绍:“我们一直提倡要‘普遍培养,重点提高’‘抓两头带中间’。通过这种做法,已经有一批尖子人才脱颖而出。我们学校开展的相关项目邀请北京和山东院团的艺术名家来教授自己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学生的功力由此提高了。而且名家在教戏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师资也一块儿学。最后的成果,老师、学生都要演出。在2022年,学生与老师在山东省京剧院的梨园大戏院演出了两场,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安徽省剧协副主席王夔介绍:“安徽大学戏剧教育是综合性大学的综合性艺术学院里面的戏剧教育,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优势。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发展,安徽大学的戏剧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培养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我们推动原创戏剧作品‘立起来’,通过与高校美育结合,重视原创的戏剧作品在美育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创作出了多部原创话剧、原创舞剧等一批具有时代特点、教育特质和校园特色的作品。除了专业戏剧教育之外,我们在文旅融合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我们把原创戏剧作品放到景区和新的演艺空间演出,推动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表演艺术系主任王晓玲表示:“我从舞台到讲台最深的一个感悟是,现在这个时代,不能还像过去那样只培养完全单一的影视表演或者戏剧表演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思考,文艺是一个大的学科,关怀的是人类灵魂。戏剧教育应该在美育范畴之内,是一种对人们进行情怀浸润的培养。我们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比如说戏剧的治疗作用、戏剧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等都应纳入我们的考量范围。”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黄凯表示,希望未来中小学能在广泛开展戏剧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音乐剧教育融合进去。“在培养音乐剧表演人才以及招生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优秀学生太少。中国音乐剧教育开办几十年来,一直都在培养表演人才,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高校来培养音乐剧的作曲、编剧、作词、导演、编舞、制作人等专门人才”。黄凯说。

  戏剧艺术的传承离不开青少年群体的热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单雯说:“现在走进剧场观看昆曲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来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成果体现。我们也要多做一些关于戏曲类的讲座和互动,比如让年轻人或者没有看过戏曲的人走进演出后台;举办青少年兴趣班、支持相关大学社团的建设;用网络科技手段,在媒体平台传播一些经典的戏曲片段,比如展示名家名段,并介绍各个剧种、各个派别,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戏曲、什么是剧种;定期举办名家班,把各个剧种的艺术家集中起来,对专业的戏曲学生或者青年演员进行培训,实现互相学习、跨剧种吸收养分。”江西师范大学戏剧影视表演系主任卢伟敏在戏剧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实践经验。“在我自家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当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我将幼儿阶段容易面临的一些问题编成了‘戏剧剧本’。到孩子小学阶段时,我主要针对师生关系、同学友谊、如何面对难题、如何解决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困惑等问题,推出了教育戏剧原创剧本集。我的孩子上了初中后,我又写了关于中学生心理的原创剧本。这些剧本在运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推广。我在江西做了一些尝试,将它们送给不同的班级,让他们进行排演。”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春芳介绍:“我在上戏读书,在北大工作。我到北大开了14门课,都跟戏剧有关。今年我带领11个研究生排了一个戏,他们都是表演‘小白’。我教了他们一年《红楼梦》的文学阐释。他们跟着我改编剧本、排戏,排演仅用了5万元,却在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上获了奖。在这一过程中,我积累了关于出成果、出人才、出模式的一些心得。”大家表示,培养戏剧人才是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恰逢其时。今后自己愿意通过专委会这座桥梁,和业内同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戏剧教育生态,让戏剧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新闻链接

  中国剧协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苏州成立

  本报讯(记者 吴 华 实习记者 李丹阳) 由中国剧协主办、苏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近日在江苏苏州召开。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刘侗,以及王春梅、杨芳等有关方面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教育专委会的专家学者、戏剧家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傅亦轩主持会议。

  郝戎担任中国剧协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侗、李必友、黄昌勇担任中国剧协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据介绍,专委会将致力于“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戏剧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戏剧人才队伍”,推动全民戏剧教育发展,立足于“引领者、整合者、创新者、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广泛团结联络戏剧教育工作者,调研行业现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推动戏剧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成立伊始,专委会联合苏州市文明办推出“戏韵悠长 美润苏城”戏剧美育实践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戏剧美育志愿服务结对、戏剧欣赏普及等活动,培育基层戏剧骨干,提供戏剧创作辅导,打造戏剧美育品牌,推动戏剧教育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成立当天,专委会召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昆剧《牡丹亭》和舞剧《牡丹亭》。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