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媒咨询发布《中国微短剧市场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微短剧是近年网络文艺的新形式和新热点,它将传统网文中经典的“爽感”情节以视觉化方式呈现,带来欲罢不能的观看体验。然而在“短平快”的生产模式下,短剧呈现出大量刻板、雷同的套路化倾向,逐渐成为流水线制造的商品。
所谓剧情的“套路”和“公式”实质上是迎合流量的最低程度惰性思维。例如提到“职场”,一定会出现霸道总裁、明里暗里使绊子的反派同事;涉及“婚恋”,一定会出现刁蛮的公婆妯娌、一触即发的婆媳大战。这种刻板的套路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现实,在过度娱乐化的视频中,容易致使观众模糊现实和娱乐的界限;“反转”“打脸”“逆袭”等套路剧情在给观众提供快感方面屡试不爽,却也有纵容负面情绪泛滥的可能。
短剧“套路化”现象缘何存在?相比于传统“作品”,短剧的存在更像是“商品”,遵循着电商和市场逻辑。在短剧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阶段,各方出品商竞相抢占观众的注意力,作品生产的时间被极大程度地压缩。由于有先前成功的作品,沿袭和模仿已经被市场肯定的短剧是制作的捷径,其中关键的吸睛要素被提炼为相仿的套路,在不同剧中反复出现。
这种套路化看似踩中了观众的“爽点”,博得满堂彩,实则存在着精神层面的负面作用。戏剧化的情节构筑了无限放大欲望的乌托邦,诱导着观众进行无意识的情绪宣泄。“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是近几年网文、短剧践行的风向。在当下充满压力的都市生活中,我们难以直接宣泄的情绪,在短剧快狠准的“发疯”情节中得以纾解。比如,夸张暴力的打脸情节在短剧中屡见不鲜。《我在80年代当后妈》中,反派妹妹装可怜说“要不你打我一下吧”,女主便果断地一巴掌招呼上去。反派阴险隐秘的计谋和主角绝不内耗、敢爱敢恨的行为让观众直呼过瘾。然而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先不论生活中是否有如此极端的“好坏”二元对立,好人打败坏人的策略就是以暴制暴吗?自恃善良却践行暴力,试图走反派的路让反派无路可走,是否本身就是对“坏人”或者“反派”的肯定和默许?
短剧应从迎合观众的基本快感向引导观众精神走向发展。要达成这种转变,制作者需具备引导意识和责任意识。当下短剧取得的成果固然喜人,移动端数据破亿如同家常便饭。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蕴含的不仅仅是短剧市场的经济潜力,更是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职场动辄“霸总”“逆袭”的重复元素有可能会遮蔽社会现实,限制青少年对真实社会职场的了解和想象;而“霸道总裁爱上45岁保洁员”这种违背基本逻辑的短剧,给无数内心空虚的老人编造了一个做白日梦的理由,这是否会加剧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情况,都是亟待关注的问题。
微短剧已经进入了精品化时代。仅仅依托常规套路创作的短剧,虽然当下境况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如不及时进行转型,终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在移动端发展迅猛的当下,各方纷纷“下场”参与短剧的制作,其中便包括传统的电影、电视剧剧组。周星驰和抖音平台合作的“九五二七”剧场便是其中的典型,这对一般的短剧无疑是降维打击。2024年以来,该账号陆续推出《金猪玉叶》《大话:大话西游》等系列精品短剧。经典IP以短剧的形式复现在荧幕上,给观众带来怀旧和创新结合的双重体验。此外,短剧采用了“喜剧人+经典IP”跨界结合,最近炙手可热的喜剧人付航等人也在短剧中出演角色,对热梗的熟练运用让《大话:大话西游》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流行性,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
“经典IP+短剧”或许是短剧精品化的道路之一,也是摆脱短剧常规套路的路径之一。在传统文化继承和复兴的方向引导下,短剧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改变。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作品为短剧狭隘的套路元素拓宽了内容的广度。例如针对《红楼梦》的二创作品一直高居各类视频网站的热门榜单,经典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宝库,它自带的关注度和生命力给视频加持了天然的流量,而其中能够被挖掘的非套路性内容更是数不胜数。与其困于常规的、流水线般的市场套路,不如向经典取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短剧的形式焕发新的活力。
不过,即使有专业人员“下场”,微短剧最终比拼的仍然是创意和内蕴的精神力量。这需要各方意识到,短剧不等同于流水线制造的商品,观众的精神需求也不是饱腹之饥、求水之渴。短剧虽微,缩短了制作的时间和成本,却并不意味着花费的心力和创意可以被浓缩。相反,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需要构思更多有趣新奇的情节,深刻且反套路的剧情。随着短剧市场的逐渐成熟,观众阅片体验的增加,“套路剧”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唯有具备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方可在短剧这一新兴市场中走得更稳健、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