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古镇乡村展新颜

时间:2024年12月1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美莹、陈 煜、曾 毅、赵鹏超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改变人居环境到建设“精神家园”,文化的力量在浙江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愈发重要。

  踏入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鹅卵石铺就的老街巷陌和绿影下的斑驳古墙。文化礼堂前,村民们正在进行高空狮子表演,加上村“女子威风锣鼓队”激昂的鼓点和欢快的节奏,古朴的村庄洋溢着活力。

  传承数百年的高空狮子是深澳村逢年过节少不了的热闹项目,表演者需要用绳子把彩灯狮子悬挂在4米高的高架上,像操作提线木偶一般让狮子舞动起来。省级非遗传承人申屠振兴虽已90岁高龄,仍然热情不减:“我只想把传统坚持下来、传承下去。”

  “深澳村有近千年历史,不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140多幢、民国时期建筑60多幢,还有江南时节、深澳高空狮子、江南古民居营造技艺、深澳彩灯技艺等4项省级非遗项目。”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戴亚锋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古朴厚重的文化积淀,深澳村在合理保护历史资源的同时,深入挖掘人文、艺术气息,打造“百匠艺术街区”,打响了“深澳百匠”非遗产品品牌知名度。

  现如今,深澳村以“古村+非遗”的历史积淀,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深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余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28万人次。

  走进宁波市镇海区永旺村“手艺人部落”,“咿咿呀呀”的宁波传统曲艺传递着宁波风情,年糕条、苔菜饼、梨膏糖等宁波老字号美食一字排开,卖相颇佳。这是宁波市首个展、销、旅一体化的综合型“手艺人部落”,由永旺村村内闲置空间资源改造而成。除常规的手艺成果展示、特色产品销售外,“部落”面向全国招募了160多位手艺人,推出非遗研学、手艺人跨界交流等互动项目,为乡村文旅提供了新的打卡点。

  清晨时分,浦江县游埠镇的早茶街上人声鼎沸,茶香四溢。小吃摊旁,58岁的徐小富一边忙碌地制作鸡子粿,一边热情地吆喝:“江边请,里边请,近水楼台,游埠欢迎你哦!”这位地道的游埠人,退休之后就一直经营这家小店,“我们的早茶不仅是美食,更是我们游埠古镇的独特文化”。

  游埠古镇位于衢江之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游埠镇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持续深耕“早茶文化”IP,开发培育了鸡子粿、肉沉子、咸汤圆、水索粉、游埠豆浆等百余种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据统计,游埠古镇的游客数量2020年仅为32.5万人次,2023年已增长至235万人次。

  位于早茶街中心位置的游埠小馆,门前两口大锅热气腾腾。店员章菊英最拿手的是制作豆腐丸子,她熟练地将调制好的豆腐馅料团成丸子,放在面碗上摇动,待丸子被面粉均匀包裹后放入锅中煮熟。她笑着告诉记者:“这条街越来越热闹了,本地人可以不用跑到县里打工了,能在家门口就业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店有30多种小吃,其中肉沉子卖得最火。客流量大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一千多个,豆腐丸子能卖出数百碗。”游埠小馆负责人、90后小伙姜林青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江南第一早茶街”,许多店铺将营业时间一直延长到晚上。

  在茶香四溢的古镇街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小吃,诉说着“千年古埠”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也让早茶文化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纽带和共富密码。

  据统计,近年来浙江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23年,浙江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107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2.5%。今年1月至10月,浙江全域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

  从环境美到产业兴,再到文化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方位重塑了浙江乡村,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浙江样本。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4日 06版)

(编辑:陈佳丽)